浅谈“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2019-11-06李胜臣
摘 要:新教育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师应从“语境”价值出发,将历史置于真实的史料中,以深化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要立足真实“语境”,还原历史史实;构建理性“语境”,启发学生思考;创设情感“语境”,培养家国情怀。
关键词:“语境”价值;历史教学;家国情怀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9-0128-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9.117
“语境”简单来讲就是说话的环境,在历史学科中,“语境”价值主要体现为运用史家认识历史的解释模式和方法论,将历史事实放在其所处的特定环境中去考察,以实现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本来面貌,理解并解释事件发生的根源,正确评价其历史意义。历史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是由“历史事件本身”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这两个因素组成。在历史语境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关注历史本身,反对随意歪曲,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史实;另一方面还应该深入历史解读,从历史中挖掘新语境,为新的历史发展提供借鉴。高中阶段,历史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学科,学习历史能够丰富其文化素养,启发其思维认知,提升其人文情感。基于此,教师应从“语境”价值出发,将历史置于真实的史料中,以深化学生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读。
一、立足真实“语境”,还原历史史实
还原历史事实,是历史“语境”价值体现的前提,一旦历史事实出现歪曲,任何建立其上的历史解释与情感塑造都是虚假的,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在构建“语境”的过程中,应将历史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用真实可信的史料信息,带领学生去探究历史真相,并实现对历史的评估和理解。在学习《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相关史料,如黄爵滋于1838年6月所在《严塞漏卮以培国本疏》中就写到了当时鸦片流毒中国的危害,并提倡禁烟;林则徐在1839年9月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写道:“夫震于英吉利之名者,以其船坚炮利而称其强,以其奢靡挥霍而艳其富。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其中对英国富强的认识明显存在偏见,可见即使是林则徐也不能跳出历史的局限,由此也能一窥当时清朝以“天朝”自居的骄傲。这些历史事实在教学实践中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历史“语境”,理解并评价历史史实具有重要意义。
二、构建理性“语境”,启发学生思考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理性、有智慧、有情感的一代人,不是为了挑动民族情绪,激发人们悲壮、愤怒的心理。中国历史洋洋洒洒五千年,古代的繁荣与近代的落寞形成鲜明的对比,而近代的种种屈辱让中华民族积蓄了一腔怒火,这怒火在新时代应该转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而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偏见。例如近年来由于“钓鱼岛”的问题,中日关系日益紧张,一些人在别有用心的论调挑逗下失去理智,甚至出现了打砸日系车的暴力行为。这样狭隘的民族主义显然不是一个开放、理智的民族所为,要想引导青年一代突破狭隘的民族情绪,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历史,就应该利用“语境”价值,引导学生实现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例如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章节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利用历史事实,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爆发的原因,认识全民族抗日付出的沉重代价;另一方面也应该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展望未来,梳理中日建交后,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并从多角度分析日本频频挑衅的原因,进而有理、有力、有节地进行反击,体现青年一代理性思考、从容应对的优良品质。
三、创设情感“语境”,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一段充满人文情怀的历程。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基于应试压力,只对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时间等简单的信息进行梳理,缺乏对人文情感的解剖与渗透。这样机械的知识解读会让历史失去“语境”价值,并影响高中生情感价值理念的塑造。根据核心素养的要求,家国情怀是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点,为从历史中挖掘丰富的人文素材,让学生在情感的带领下体会当时的历史“语境”,对于还原历史事实,完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五四运动”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利用史料信息帮助学生还原历史,即提供相关史料信息:“邳县(今徐州邳州市)各界在县公共体育场召开萬人大会,提出力争青岛,废除密约,惩办国贼等口号……”引导学生从口号中分析五四运动爆发的多重原因,并体会社会各界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勇气,以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家国情怀。
总之,根据“语境”价值,历史应该被还原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动机,历史事件的起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语境”价值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与历史解释,并在真实“语境”中了解历史史实,在理性“语境”中实现辩证思考,在价值“语境”中塑造情感价值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德志.谈“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功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1).
[2]冼新巧.“语境”价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交际,2018(8).
[责任编辑 张宏丽]
作者简介:李胜臣(1970.6— ),男,汉族,山东台儿庄人,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