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出锦绣致富路
2019-11-06张晶
张晶
兴安盟科右中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史书记载,“东胡游牧”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织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科右中旗的蒙古族刺绣“始于宫廷王府、兴于百姓民间、隐于市井村落”,是当地特有的草原文化瑰宝。近年来,科右中旗在中宣部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兴安盟委、行署的高度重视下,开展了以“蒙古族刺绣——‘绣出农牧民新生活”为主题的大众创业行动,与脱贫攻坚、农牧民素质提升、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居家就业、巧手致富”的脱贫攻坚新范例,成为内蒙古脱贫攻坚战场上一道亮丽风景线。
从民间走向国际舞台
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历经数百年沧桑,从宫廷走向民间,被蒙古族群众接受并广泛融入生产生活,成就了这门技艺最广泛的传承基础和最深厚的文化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2019年7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赤峰考察时指出:“要重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支持和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乘着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东风”,分散在科右中旗各地的草原绣娘走到一起,重拾刺绣这门“与生俱来”的技艺,因“绣”得业,以“绣”兴业,开启了奔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科右中旗先后被授予“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之乡”“内蒙古自治区刺绣文化传承保护基地”称号,蒙古族刺绣3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全国性的展览活动,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兴安盟文创大赛中获得金奖,在全区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技艺、刺绣及剪纸项目精品评选活动中获得最佳针法铜奖,并获得自治区文联“草原文艺精品创作工程·民间文艺作品”资金支持。绣工作品《芍药绽放》被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作为礼品赠送给了马耳他驻华大使,获得了很高赞誉。
2018年9月,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产品亮相巴黎服装服饰采购展及意大利米兰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第六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2019年7月19日,科右中旗举行万人刺绣培训大会,10573名绣娘创造了“规模最大的蒙古族刺绣技艺展演”大世界基尼斯纪录。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正逐步走向国内、国际舞台,成为科右中旗脱贫攻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富民产业。
积淀深厚的群众基础
技能培训是蒙绣产业发展迈出的第一步,庞大的绣娘群体是蒙绣产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保障。科右中旗旗委、政府把发展蒙古族刺绣产业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产业平台,成立了刺绣产业发展专项推进组,在全旗范围内开展刺绣技能的免费培训。科右中旗人大常委会主任白晶莹作为“刺绣扶贫计划”发起人、推进组组长,带头进行技能培训,利用早晚时间和双休日,走乡串村,把自幼从母亲那里学到的刺绣技艺,手把手传授给农村妇女,使他们掌握了居家增收的一技之长,同时营造了和谐稳定的幸福生活氛围。
2016年以来,科右中旗在全旗173个嘎查集中举办刺绣培训班100期,共培训绣工1万多人次。通过绣工们的“传帮带”,共培养出可承接国际订单的一级绣工1300余名,承接国内订单的二级绣工5000余名、三级绣工8000余名,其中有高级绣工300余名、男秀工100余名。
形成独特的产业模式
科右中旗通过“企业+协会+基地+农牧户”的模式,先后扶持成立了沃尔墩刺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图什业图民族手工艺协会、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完善了蒙绣产业的组织架构。
沃尔墩公司没有走整体工厂化的发展路线,而是采用“车间+合作社+农牧户”的生产模式,在各苏木镇设立51个生产车间和刺绣培训基地,采用订单模式,由协会发展客户、建立销售渠道,企业与客户签订合同,企业根据订单需求回收刺绣产品,销售给客户。企业与绣工的合作以统一培训管理、统一材料发放、统一成品回收、统一收入结算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创业就业扶贫服务协会主要负责全旗12个苏木镇对接服务工作,开展线上线下销售,参加各地展销会,进行产品推介。通过独特的产业模式,农牧民绣工在家中就可以接收订单,他们大多村连村、户挨户,经常聚在一起学习刺绣技艺、交流刺绣经验,潜移默化地扩大了“朋友圈”,眼界随之开阔、情感随之丰富、生活随之多彩。
研发特色刺绣产品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当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扩大产业基地,打造研发团队,加强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的結合,开展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样图创作,提高蒙绣产品的经济价值和时代标识。目前,刺绣产业基地配有缝纫车间、刺绣实训车间、成品室、研发室、展览室,能同时容纳1000人工作,现已入驻660人,其中40%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全国共设有50处销售合作点,能够制作包括棉麻、真丝、皮革等材料制成的服装、装饰画、生活家居用品、办公用品等1072种刺绣产品。
面对前景广阔的刺绣市场,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没有故步自封、没有随波逐流,而是通过融汇多种针法,大胆借鉴苏绣、湘绣等高端刺绣技巧,打破蒙绣粗放质朴的传统风格,用“柔中带刚、粗中有细”的表现形式,在竞争激烈的刺绣市场中赢得青睐,与湖南骄阳湘绣厂、深圳非遗生活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内蒙古展览馆及内蒙古传统工艺工作站开展合作,全面提升了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绣作为非遗传统工艺的品牌形象。
带动农牧民稳定增收
通过近3年的组织培训、生产实践和宣传营销,在科右中旗掌握蒙古族刺绣手艺的农牧民年龄分布从18到70多岁不等,他们个个都是守护者,人人堪当传承人。
2018年,科右中旗2895名贫困妇女依靠蒙古族刺绣产业实现人均年增收2000元。预计到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年增收将达到5000元。目前,全旗从事蒙古族刺绣的农牧民超过2.1万人,已实现1800余万元的产销收入。其中,有500名技艺精湛的绣工年收入平均达3万元以上。在产业发展带动下,60余名大学生学成返乡,或依托刺绣产业立定脚跟,或以此为支点找到了更加符合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绣出奋斗逐梦的崭新画卷
对比科右中旗发展刺绣产业前后3年的变化,邻里之间“三五成群、家长里短”的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昂扬向上、和谐文明的崭新气象。
通过发展蒙绣产业,改变了农村牧区依赖土地的传统生产方式,实现了足不出户创业增收,加快了农牧民融入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汇聚了绿色低碳的“金山银山”,更激发了脱贫群众逐梦新时代的热情和干劲,唱响了草原儿女感恩时代、同心向党、同向同行的嘹亮赞歌。
(兴安盟委宣传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