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骶管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的疗效评价
2019-11-06葛凤民
葛凤民
(新沂市中医医院疼痛科 江苏 徐州 2214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当人体的腰椎间盘各部分出现退行性改变后,能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出现破裂,致使髓核从破裂位置脱出,压迫神经,从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出现。临床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会出现下肢活动受限、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和水肿等临床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和双下肢不完全瘫痪等临床症状。在上述症状中,腰腿疼痛为最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症状,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影响。为此,为寻求有效的疼痛症状缓解与治疗方案,本研究将通过分组比较的方式进行临床研究,相关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42例我院门诊治疗(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的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患者作为本研究的被选取对象,根据患者意愿的不同进行临床分组,分别为观察组(21例)与对照组(21例)。对照组中,男13例(61.90%)、女8例(48.10%);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1.35±7.72)岁。观察组中,男11例(52.38%)、女10例(47.62%);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1.84±7.70)岁。利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被选取对象的一般资料数据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符合本研究的比较标准。
1.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两组患者均经临床检测确诊为因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腰腿疼痛。②排除存在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的患者。③排除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骶管注射治疗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待对皮肤处进行消毒后,骶管裂孔处进针,抽吸无回血,并沿骶骨椎管轴线进行药剂注射,患者每隔五天进行一次注射,共治疗三次。
观察组患者加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取俯卧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施针位置进行确定,待确定完成后对皮肤进行消毒,垂直的将小针刀刺入压痛点中心,待刀尖到达患椎小关节组织附近后,采用疏通剥离的方式进行操作,持续3-4次后出针刀,并应用创可贴进行创口处理。该治疗方式一周一次,连续治疗四周[1]。
1.3 评定标准
采用视觉模拟法(VAS)对两组被选取对象治疗前后的腰腿疼痛情况进行检验,整理检验结果后应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中的各项观察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学软件(版本为SPSS21.0)处理验证,利用n(组员例数)表达计数资料,以(±s)表示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VAS评分,组间VAS评分差异验证结果采用T进行表示,P<0.05表示组间差异有意义。
2.结果
利用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VAS评分数据进行验证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治疗前的平均VAS评分均较高,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的平均VAS评分要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VAS评分差异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VAS评分差异比较(±s)
?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患者在发病后普遍会出现腰腿疼痛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一般是采用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两种方式,但因前者需要开刀麻醉,患者在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安全性较低。且患者在术后还需较长的恢复时间,还会对患者的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压力。而骶管注射则是一种较常见的治疗方式,该治疗方式能够使药物直接到达患者的患处,避免了口服给药或静脉给药方式对药物治疗效果的损耗,所以治疗效果更佳。但是,该治疗方式无法从根本上对患者的疼痛症状进行解决,而小针刀则能够起到促进患者新陈代谢和疏通气血的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疼痛症状。两种治疗方式联合应用,表里兼治,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进行缓解[2]。
综上所述,在腰椎间盘突出腰腿疼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应用小针刀与骶管注射,能够显著的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有助于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复,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