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飞地行》系列报道之二始终如一:黄山东麓下的守护者

2019-11-06

民主与法制 2019年40期
关键词:黄山辖区林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万名上海热血青年告别家乡,向西500公里,来到安徽黄山东麓,将汗水与青春洒向了这片山岚气清、人杰地灵的热土。

四十多年后,数十名上海80后民警背井离乡,来到了同一个地方,续写壮丽诗篇。他们长期和家人分隔两地,只为忠诚守护这块“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

最美而最艰辛的守卫

驱车行至黄山东麓,一派古色古香,公路两旁尽是白墙黛瓦的徽派老宅。神奇的是,进入谭家桥镇沿205国道行驶五分钟以后,记者眼前意外地闪现成群红砖木顶建筑,宽阔洁净的柏油路面,遮天蔽日的法国梧桐,分明一座“小上海”。

原来,这里是上海的“飞地”农场——位于皖南黄山脚下的上海市黄山茶林场。据了解,茶林场曾是安徽的劳改农场,1965年上海接管后,成为上海市农垦局下属的国营农场。当时上海团市委协助建设,从长兴岛抽调“上海青年农业建设队”为建设骨干,而后吸纳了大批知识青年落脚,高峰时候员工及家属超过万人。

如今,黄山茶林场属光明集团旗下,连续几十年来源源不断,为上海供应着新鲜茶叶、竹笋等副食品。不仅如此,以茶林场为主体的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已成为国家4A景区,常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一拨拨游客。

近期,记者跟随主编,一同开启了探索“上海平安飞地”之行,第一站便落地这里。

位处黄山东大门的上海市公安局农场分局黄山农场派出所(以下简称黄山所),是上海市所有的公安机关中,距离上海最远、海拔最高,也被称为是上海最美的派出所。

黄山所现有警员6人,其中党员民警4人,所长、副所长各一名。这群80后的警察,长期与家人分隔两地,守护着4.4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山场面积占3.2平方公里)。方圆数公里的茶林场层峦叠嶂、万壑绵延,在这里建设技防设施和硬隔离并不现实,在开展域外农场的智慧公安建设以前,唯一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就是巡山,这是民警们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此时,不得不提黄山所的“明星组合”——双塔护卫队。队员分别是黄山所巡逻民警陈振宇和李彬,他们长期肩负着巡山护茶的重责,又因二人年纪相仿,并都有超过一米八的好身板,因此被合称为黄山警界“双塔”。

“茶叶和春笋是农场的主要经济作物,保护不好就容易被偷。”1987年出生的陈振宇皮肤黝黑,他每天早中晚巡查3次,步行山路超过20公里。虽然在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长大,如今走起山路却如履平地。

记者实地走访看到,400多亩的茶园主要种植黄山毛峰,散落在山岭和山坳。由于茶叶种植区域分散,大多处于半阴半阳的山坡地带,海拔落差近500米。对此,黄山所副所长吴佳宇介绍,民警驾车到达茶林后,需要步行爬山巡逻。有些步行路段杂草丛生,走起来难度相当大。

>>记者实地走访看到,400多亩的茶园主要种植黄山毛峰,散落在山岭和山坳。由于茶叶种植区域分散,大多处于半阴半阳的山坡地带,海拔落差近500米。刘欢摄

>>陈振宇说,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他一年走坏了7双警用皮鞋。刘欢摄

巡山是黄山民警的日常工作之一。不过,要是赶上清明谷雨前后茶季,民警们的巡山任务就变得更加繁重,护林、护茶、护农工作齐头并进。

图1∶黄山农场派出所民警开展社区走访 刘欢摄

图2∶茶林场警务室 张纯摄

图3∶黄山所获得的部分荣誉 张纯摄

“每逢茶季,民警们每天清晨五点钟左右就起床,保证与茶农们同一时间抵达辖区市场。”吴佳宇2018年9月从海丰农场派出所调来黄山所担任副所长,经历了2019年的采茶时节,因为人手少,他和民警连续6个星期没有回一趟家。

此外,茶叶集市设在205国道的一个急转弯处,这里是西文村、西潭村、东黄山村三村的交界点。茶季来临时,大量茶农、茶商涌入辖区,茶市交易日渐繁忙,加大了黄山所治安、交通等公共安全管理工作的压力。民警们抵达后,穿梭于市场内,一方面叮嘱茶农注意人身财产安全防护和售茶过程中的支付安全,避免引起纠纷或被骗;另一方面,对辖区沿线交通秩序进行管控,对进入茶叶集市车辆停放进行管理、疏导,提醒茶农切忌疲劳驾驶,确保交通安全。

然而,守护茶叶交易市场的安全只是黄山所民警每天护茶工作的一项。

上午八点左右,茶农们交易完前一天炒制的新茶后,又要开始新一天的采摘工作。由于采茶时节偷茶的人很多,巡逻民警和农场护林队员需要保证和采茶人一同上山。警方在辖区的三个茶园设置了25个巡逻点,必须每个走一遍。其间,对一些行为、衣着、状态有疑点的人,进行重点盘查,不给不法分子留下任何可乘之机。同时,遇到熟悉的采茶工,民警也会上前“寒暄”几句,问问近况,提醒防范等等。

两个多小时的巡山后,民警们通常会来到山下采茶工人的住地,了解茶农的近况。“茶季的巡逻一般从早走到晚,蛮累的。我们加强巡逻以后,外来人员偷采的现象逐年减少。”陈振宇说,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他一年走坏了7双警用皮鞋。

茶林场巡逻任务的侧重点四季分明。春季护茶护笋,到了夏季则要重点检查茶林场唯一的水源——黄山自然降水的安全和供水设施的正常运转,而且山区夏季多雨水,经常发生落石、滑坡、塌方和洪水等险情,所以,他们每日还要巡查辖区重要进出道路的通行情况。

秋天,是非法狩猎和非法砍伐林木行为的高发期。当地森林公安通过区域警务合作,与黄山所共同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颇有成效。2016年10月,陈振宇在巡逻中发现一起非法狩猎,解救了画眉等7只禽鸟。野猪、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也需要保护,“盗猎者会在草丛中放夹子,夹到腿肯定会断,我碰到后拆除过好几个”。

冬季防火是山里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哪怕是毫不起眼的一丁点儿火星,都有可能造成几座山头林木尽毁。所以,在整个农场趋于平静的冬季,巡山民警依然不敢松一口气,日复一日地在山里巡查,及时化险为夷,确保了辖区多年未发生严重的山火事故。

图1∶知青小镇历史建筑旧址 张纯摄

图2∶位于街道中心的微型消防站 张纯摄

图3∶社区民警对停靠在辖区的船舶进行安全宣传 刘欢摄

巡山工作年复一年,充满着各种艰难险阻。最难以忍受的,还是山里那份与世隔绝的寂寞。然而,这支以青年民警为主的队伍却经受住了考验和磨砺,始终不忘初心,选择了坚持和坚守,多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在上海“飞地”,践行着从警的理想和农场公安精神,迎接着又一个春天。

最远而最踏实的守护

抵达黄山茶林场的第二天,在黄山所副所长吴佳宇的陪同下,记者一行走访了茶林场新村。

知青小镇坐落在茶林场新村的一头,和黄山派出所相距大约一百米的距离。这里保存着当年知青们使用的一排排宿舍和办公楼,球场上的宣传栏依稀可见“第二届知青运动会”的标语……置身此处,漫步院中,思绪瞬间穿越回那段特殊的岁月。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万余名知青响应号召来到茶林场,建起了一座上海风情小镇,留下了说不尽的动人故事。

其中,黄山茶林场十一名烈士的事迹,至今还在广泛流传——1969年7月5日,皖南山区遭遇百年罕见的特大山洪,凶猛的洪水咆哮着,顺着山势奔腾而下,扑向黄山茶林场的各个连队。第四连11位知青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为抢救对岸的国家粮食,毅然手挽起手涉水而行,不幸被洪水吞没壮烈牺牲……

“十一名烈士纪念碑位于茶林场上,每年都有人前去悼念。”吴佳宇介绍。随后,他话锋一转,以一名公安民警的视角指出:“知青小镇的大量空置房屋、出租房屋、闲置厂房等容易滋生犯罪。我们所对这些都进行了深入的排查,摸清底数,最大限度地压缩违法犯罪人员的生存空间。”

离开知青小镇,走上茶林场街道。主干道只有400多米长,道路两边新兴的国际青年旅舍和保存完好的知青时代的老建筑、邮局、供销社,安安静静停留在时光一隅。头发花白的老人精神矍铄,见到来人总会亲切地咧嘴一笑,让人依稀见到了当年上山下乡知青们的热情。

“目前居住在农场的多为离退休员工,属于典型的老年人社会。”吴佳宇介绍,目前辖区内314个实体人口中有149人年龄超过70岁,其中独居、孤寡老人就有25人。为了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职责,黄山所结合辖区“老年化”的特点,加强了社区安全防范工作,社区民警每周至少三个工作日开展居民入户走访工作。每月联合社区群防群治力量,对辖区独居和孤寡老人家庭以走访形式进行安全检查,帮助老人们消除安全隐患。

接着,吴佳宇带领记者参观了位于街道中心的微型消防站。别看这个消防站只有七八平方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记者发现不仅有灭火器、水枪、水带等灭火器材;还有消防头盔、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破拆工具等。“这里还增设了一台便携式柴油消防泵。”吴佳宇说,“我们每季度都会组织消防演练,提升农场扑救初起火情的能力。”

>>黄山所辖区内居民接受本社记者采访 张纯摄

与此同时,黄山所还组织发动社区居委、楼组长、治安积极分子参与邻里守望保安全活动,在防火、防盗、防骗宣传上,让群众成为民警们发现隐患的“眼和耳”,把老百姓变成推动社区安防的“手和脚”。民警们还在居民社区组织成立了“夕阳红”老年义务巡逻队,由民警负责指导开展居民社区的巡防工作,及时发现并化解辖区内的治安隐患和纠纷矛盾。

正是因为踏踏实实地深入社区进行工作,黄山所的社区民警从刚参加工作时一片陌生,到后来随便报一个名字便知道其家庭情况,这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走街串巷和到每家每户的登门造访。

黄山茶林场的苏多胜老人提到民警李彬,赞不绝口:“这个小伙子很不错的。工作很认真,对我们这些老人也是无微不至。每次来看我们的时候,都会检查我们家里的用电、用气和用火是否安全。有时候一天没看到我们,就会特意打电话或者上门,来了解情况。”

2018年2月,大雪封山,李彬心系辖区居民,特别是独居在黄龙队的孤老余少彬。当他发现老余连续三天都没有出现在他常去的那家便利店时,便去探望,发现老余因为感冒、高血压卧床不起。李彬和同事迅速从山下接来一位医生,在家中为其诊治,最后化险为夷,才松了一口气。

“那几天,上海几位警察天天从山下给我送饭,他们救了我这老头。”余少彬在黄山茶林场已居住25年,从开始工作一直干到退休。回忆起往事,余少彬依旧藏不住的感激:“上海警察在这里一代接一代换过几茬了,现在又是你们对我好。”

据了解,黄山派出所辖区内不乏像余少彬这般无依无靠的老人。对于这批居民,民警会定期登门看望,像亲人一般相处。为了更细致地开展服务,黄山所民警还与老人结成了帮困对子。老人们就是黄山所民警最牵挂的人,从保障他们的安全到温暖他们的内心,给居民们带来了暖暖的幸福与踏踏实实的守护。诚如李彬所言:“有些老人的孩子远在他乡,现在我就是他们的孩子。”

最小而最坚实的保障

尽管是上海最小的派出所,但黄山所的作用却不容小觑。据了解,黄山所自农场分局成立迄今,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农场刑事案件数量低位运行与周边地区公安机关的紧密协作息息相关。目前,农场分局各派出所与苏皖警方建立了完善的警务合作机制,积极协助有关公安机关破案追逃。

2014年8月27日,安徽省旌德县公安局白地派出所给黄山所打来电话称,他们正在追捕一个特大盗窃车内财物团伙,根据线索,这个团伙成员正向黄山农场方向逃窜。接到旌德警方求助后,黄山所立即派人封锁了从旌德到农场的必经之路——205国道。刚刚设卡完毕,涉案车辆就驶入设卡区域。黄山所民警立即上前要求车内人员将车熄火,且不准下车。前来抓捕的旌德民警赶到后,将已经是“瓮中之鳖”的犯罪嫌疑人带走。

据吴佳宇介绍,205国道穿越了农场地块,由于弯道较多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地。因此,205国道也是黄山所日常巡查的重点。

2016年9月6日6时许,205国道黄山茶林场辖区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黄山所民警立刻前往交通事故现场,发现一辆货车在205国道拐弯处冲向老场部闲置厂房,屋顶重近千斤的混凝土楼板坠落并压在驾驶室上方,导致驾驶室受外力挤压严重变形,驾驶员受伤被困,情况危急。民警立即开展救援,同时报告黄山区公安分局110指挥中心,联系当地急救和消防部门。

当时,黄山农场辖区正骤降大雨,民警冒雨攀爬至车头上方,检查驾驶室和伤员情况。由于驾驶室被挤压变形,驾驶员意识尚不完全清醒,民警对其不断呼唤,使其保持清醒意识。民警利用千斤顶将巨石顶起,缓解外力对伤者的压迫,并为受伤的驾驶员打伞,徒手清理现场碎石。其他民警在事故现场放置反光锥桶,对现场采取警戒措施,防止次生事故发生,同时在路口引导救援车辆,打开救援通道。后将变形的驾驶室撬开,通过消防车辆将巨石吊起。

8时55分,伤者终于被救出并送医救治。黄山所民警先期处置得当,为伤员的救治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黄山所地处黄山区、徽州区、歙县、旌德县、绩溪县五个区县交界处,辖区内尽管山势险峻,地形复杂,但因美丽的徽青古道贯穿其中,所以很受“驴友”青睐。但福祸相依,游人被困的事情经常发生,搜救工作因而成了黄山所的一项随时必须应对的任务——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无论是搜寻还是施救,都充满了危险。2010年12月,复旦大学18名驴友在黄山探险被困,黄山所民警参与了救援。当地的一名民警坠崖牺牲,年仅23岁。

2016年11月,人员被困的警情再次传来。当日,辖区青年旅行社3名工作人员驾车上山勘探野外旅游线路。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天气也从晴朗变为了迷雾和大雪,车辆打滑,最终被困在了海拔近800米的位置。此时山里一片漆黑,气温也降至冰点。好在还有手机信号,3名被困人员拨通了黄山所的“救命电话”。

夜不进山,是山区的安全守则,但是责任在肩,必须施以援手。这时,陈振宇常年的巡山工作经验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对盘山路上的每一个坡道和弯角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哪怕照明不够,每一把方向都打得十分精准。经过1个多小时的搜索,终于成功找到了被困人员并安全护送到山下。

2019年清明夜,已经8点多了,黄山所又接到报警。报警人称一个朋友带着10岁的儿子在山中迷路。所长张耀庆向报警人要了他朋友的手机号码,带着民警,当即开着警车上路。沿着山路,他们一边开车,一边询问被困人所在位置,可被困人根本就说不清自己身在何处。

>>民警夜间巡逻 刘欢摄

张耀庆打开警灯,让被困人报出离警灯的距离,被困人说100米。张耀庆心里知道,被困人口中的100米,在山上,最起码也有一公里,所幸确定了他的方位。于是,他让被困人呆在原地,千万不要移动位置,自己则开车从另外一条近路绕过去。漆黑的夜晚,崎岖的山路,险情重重,但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早一点找到被困的父子。开着开着,没有车道了,他们就打着强光手电步行……两个小时后,终于找到了这对被困的父子。

如今,要说黄山茶林场最响亮的名片,“上海飞地”之外,多了一个新称号:“东黄山国际旅游度假区”。茶林场的“城堡”酒店是东黄山的标志性建筑,这段时间频频出现在各种有关东黄山的宣传资料上。“根据上海市公安局局长龚道安来黄山调研时提出的‘如何保持辖区旅游旺季治安平稳’的工作指示,黄山所多次到农场企业开展调研,从智慧公安建设入手,以隐患整改为抓手,先易后难,逐步解决问题,排除隐患降低风险。”吴佳宇介绍,切实加强内保单位和行业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和内部安全管理,是公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头戏之一。

2018年4月至今年6月黄山所脚踏实地地做了一系列的工作:督促指导辖区两家宾馆安装智能烟感报警平台4套烟感报警器115个,无证人员人脸识别系统两套,安装治安监控系统3套,安装视频探头99个。同时,在东黄山城堡酒店增设21个消防栓,提高了企业的自防自救能力。

时光飞逝,对黄山茶林场的两天采访已近尾声。晚餐则是在黄山所的小食堂用的,食堂阿姨和民警同志烹制的菜肴格外可口,张耀庆热情地邀请我们喝鸡汤:“这是我们茶林场这里自己养的鸡!”他的口气里充满了自豪。记者从民警们的口气里听到了温度,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了骄傲,从他们的身影里体会到了归属感。

这里,处处体现着“团队即家庭,同志皆手足”的良好氛围,俨然已经成为他们责任重大、日夜牵挂的家啊!

猜你喜欢

黄山辖区林场
黄山日落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发挥司法行政职能 构建平安和谐辖区
《登江阴黄山要塞》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黄山冬之恋
林场住宅
当好辖区老年人的健康管家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
十堰城郊辖区2013年农村低电压治理成效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