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风行,向阳生
——关于2019 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毕业展

2019-11-06刘阳

海峡影艺 2019年3期
关键词:摄影创作专业

刘阳

随着“摄影”概念的拓展,当代语境下的材料语言越来越显现出多元性和跨媒介性,摄影艺术教育业已不再拘泥于摄影本体,但一定是从本体出发,去接纳以此生发的每一种探索和每一个声音。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的教学思路一直是重视技术也珍视反技术;强调观念也并行在地性研究;因循经典更渴望看到独树一帜;让学生从个人体验出发,更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打开与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新局面。

四川美术学院摄影专业建于2000 年,2006 年增加“影视摄影”专业方向,原摄影专业方向更名为“图片摄影”。2016 年系科改革,摄影专业一年级与同属新媒体艺术系的实验艺术专业共同上通识课,二年级主要为摄影专业技术和理论课,三年级分为“图片”和“动态”两个工作室方向。川美摄影专业至今已有14 届的毕业生,每届学生的毕业创作展览都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和水平,这些“不同”一方面体现着每年教学和生源的差异,一方面也反映了科技和社会风潮及每代人认知角度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是新媒体环境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他们总体比十年前的毕业生更自我、视野更开阔、更沉迷于虚拟世界,也更脆弱。今年的毕业创作指导是采取导师分别辅导与导师组综合看稿相结合的方式。一对一导师指导方式能充分发挥老师的长处,对互选出来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进度提醒和随时交流指导;而每两周一次的导师组集体看稿能发挥群力避免单一性,可给学生更多元化的建议,又能让其产生压力与动力。从最后的毕业作品呈现来看,方法可行,效果显著。

摄影语言的多元性使得很多艺术家及师生在跨媒介语言的探索上走得很远,近些年,四川美术学院摄影班中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以影像装置、行为影像、交互影像等形式来进行毕业创作,而在纯摄影领域则鲜有突破。当形式语言被过多发掘和关注的时候,内容和精神则易被弱化或忽略。“摄影和其它媒介之间的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媒介之间似乎互相吸收,而摄影变得无处不在,又失去了特定的栖身之处。似乎我们已经进入了“后摄影”,即摄影之后而又尚未超越摄影的时刻。”[ 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Each Wild Idea Writing,Photography,History)] 而今年的毕业展中,图片班大多同学是用纯粹摄影语言去探究和表达,尤其在两大类上有明显的突破,一是以摆拍的表演手法重新审视自己以及探讨个体与外在世界的关系,另一种是对某些社会群体包括敏感议题进行主观记录。以下选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分别列举:

邹文静同学的作品《华乐园》运用了商业摄影的拍摄方法,在消费主义、流行文化的框架下,导出了一幕幕充斥着腐败、疏离、冷漠、荒诞、破碎并透露着死亡气息的剧目,而包裹这些词汇的却是华美、精致、和谐的画面元素。她将自己对于“商业摄影”和“艺术摄影”界限的迷茫带入创作,结果却使我们清楚的看到了二者在《华乐园》中,相互支撑、相互融合又相互瓦解的关系。

殷玥的灯箱作品《衣柜里的伊甸园》通过借用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油画形式,以自己为模特,演绎油画中的角色,貌似戏谑又怪异,实则呈现和探讨了与作者自身相关的严肃社会话题——同性问题。“解构经典”是当代艺术常用的创作方法,也是课程教学中会重点介绍的环节,但想要在众多“解构式”作品的刻板印象中有所突破,被人们关注和认可,则是不容易的事情。而《衣柜里的伊甸园》从作者个人身份出发作为作品

殷玥《衣柜里的伊甸园》

师其飞《盲区》现场图

师其飞同学的作品《盲区》以视频与雕塑等媒介综合呈现。他用一个固定机位记录了一位盲人用泥巴为其丈夫做雕像的过程。整个视频从上泥开始到做完雕塑漫长的时间里,观者的情绪会随着雕塑的逐渐成型被感动溢满。她的丈夫在旁边看着自己的形象在妻子手中逐渐丰满起来时,不由得眼眶湿润。这一细节默默将影片推向高潮。展览中,作者将等大翻模制作的雕塑用视频一起展示。此时,这件“无艺术意识”的雕塑直接质疑了所谓“人工美”及“艺术性”的问题。

余倩同学的作品《我的西西弗斯》是一件与自己特殊的成长经历息息相关的作品。她同样用摆拍的手法,以唯美中带着凄凉、平稳中带着荒谬的基调,诉说着一个没有结果的故事、呈现一个并不唯一的状态。她试图在摄影中去平复对自己父母的不满与期待,去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余倩《我的西西弗斯》

还有很多同学以各种方式在艺术创作中重建与自己或与亲人的关系。例如童阳同学在创作中赤裸呈现了自己曾经一直无法直面的身体上的斑痕;盛雪梅同学因村子里“百家衣”这一地方习俗带来的灵感,让全村人为自己病重的奶奶写祝福语字条,将其放入个个胶囊中,花几个月时间手工制作一件胶囊衣让奶奶穿上拍照;李娇同学从小对绣花布鞋有着特别的情愫,她感怀这即将消失的曾作为嫁妆的物件,于是到村里一一搜集、拍摄,然后用古老的成像工艺——铁盐法来制作。

另一部分同学以摄影作品呈现了自己对周遭世界的体察和关注。例如邓紫薇同学拍摄了几十个城市中种田的人。他们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临时产物,在城市的缝隙中生存、随时可能被迫离开。邓同学以类型学方式,用120 胶片相机审慎记录。

与之类似的以类型学方法进行创作的王凤娟同学的拍摄对象则是一些陪读家长。她因自己的母亲在弟弟高中附近租房陪读而了解了这样一个庞大的陪读群体。王凤娟选择了几所高中附近租房陪读的一些家长进行采访,并为之在陪读出租屋内进行拍摄。最终展出了20 位家长的环境肖像。万亮莹关注的是近年来逐渐被热议的性侵事件;代珂蔓以冷静客观的视角,记录了303 省道两边的环境;盛玉婷以报道摄影的方法,持续拍摄一处互助养老院和动物救助站合一的地方;鲁璋同学则将校园暴力现象换以主观的方式表达看法……

邓紫薇《城市中的田地》

王凤娟《陪读》

今年以所谓新纪实的方法抒发个人情绪及强调个人眼中世界的作品比往年减少了很多。龙正悦同学的作品《L》就是以主观视角和品味,拍摄了云、海、花、树、蝴蝶等图像,这些貌似不相干又有共同气质的简单画面,集合在一起则构成了龙同学个人化的,梦境与现实随时转换的模糊世界。

龙正悦 《L》

高校摄影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分为几个层面,每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与目标定位都不甚相同,四川美术学院的摄影专业依托于美术学院与新媒体艺术系,重创作能力和实验精神;地处西南,有着丰厚的社会与自然资源,利于田野调查式的在地研究。这些是摄影艺术教育能够在中国坚实发展的重要条件。尤其因当下科学技术带来的便捷,在人人都有可能拍出好看照片的同时,也使摄影在大众内心的专业程度直线降低,这种“误解”直接影响着高校摄影教育的发展,从招生到课程设计,再到就业率的考量,每个环节无不被这种“误解”牵制。四川美院摄影专业在近些年因此做出教学改革以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更加坚定了立足当代社会艺术现状的创作为主的教学方向。

本科毕业创作是四年学习的总结和检验。从方案的提出到步步推进,直至成片,必定是一个需经不断思考、打磨、反复的过程。学生对待每一个环节的态度都直接影响着最后作品的呈现。而直到制作出出色的摄影作品,事情也并没有结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都因为忽视了最后的展示环节而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功亏一篑。有了这些经验教训,近年的指导教师都会在此方面不断提醒学生,并且帮助其构想合适的展示方法。(当然,关于指导教师对于毕业创作的创意介入程度是另外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一问题同样也会出现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上,在本文暂不深入分析。)

在如今摄影及摄影教育的瓶颈期或说转型期,对高校摄影教育来说既是危险的也有可能是机遇。本届摄影专业毕业生的作品展现出了摄影作为当代艺术表达方式的有效性、专业性以及乐观性。当然从中也能看到一些问题,例如工作量的考察方法,例如前期课程设置与毕业创作的衔接问题等。今需找准问题、明确目标定位。最大化的激发学生的创作能量、让学生懂得去找寻内心的自由、教会学生确立看待世界和看待自己的眼光是与技术技能、艺术判断力同等重要的毕业创作的目的。今天的摄影艺术应该是抵抗套路,可以从任何起点出发,也可以走向无边无际。

猜你喜欢

摄影创作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Jazz
部分专业介绍
专业修脚店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