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
2019-11-05金娜
金娜
在高中学习的过程当中,申辩式思维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十分重要,申辩式思维不仅影响高中学生的正常学习,还对高中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中英语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这样就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以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为中心,对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1. 申辩式思维的含义及对学生的意义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学生想要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掌握申辩式思维,其本质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申辩式思维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大局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认知到一些细节性但是很关键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申辩式思维还有利于學生的学习,学生可以利用申辩式思维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申辩式思维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的所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高中英语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英语教学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因为多方面的问题,教师很难充分将英语课堂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2.1 高中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的申辩式思维不够重视
在高中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虽然英语课程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审辩式思维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的时候,部分教师因为没有接受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不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就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的培养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进而影响学生无法培养自身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2.2 缺乏有效的申辩式思维能力的培训手段
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是主导这个培养过程的是英语教师,所以想要将英语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培养。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因为部分教师并没有完全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就无法在英语课堂当中充分利用英语课堂的优势,进而对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的提升产生限制。
3. 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的实际方法
在高中英语教学当中,教师如果想要利用英语课程提高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那就需要教师有效地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这样才可以充分利用英语课堂的优势,帮助学生培养申辩式思维能力。
3.1 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因为部分教师没有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往往只是单纯地给学生教授知识,这一点在英语课堂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主动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学习,在课堂当中主动引导学生的英语学习思维,这样就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进行培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申辩式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的时候,英语教师就可以通过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鼓励学生利用申辩式的思维去看待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的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进而提升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3.2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申辩式思维能力是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在以往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并不注重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这样就给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带来了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英语教学的过程当中,英语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思考,这样才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3.3 引导学生进行质疑
申辩式思维能力的一个核心就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但是在以往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往往不会重视学生提出的质疑,这样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限制。因此,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当中,相关的英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有根据的质疑,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错误的知识内容帮助学生培养质疑能力,这样就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
在高中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如果想要培养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那就需要将英语课程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采用正确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申辩式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这样才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卢帆. 浅谈如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提高学生申辩式思维能力[J/OL].学周刊,2019(20):77-78[2019-07-17].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0.069.
[2]陈莉. 高中英语课程中思维品质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 南京: 南京大学,2019.
[3]李冉冉. 基于英语教材的高中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调查研究[D]. 汉中: 陕西理工大学,2018.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