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7年上海某社区居民人口结构与死因分析

2019-11-05刘玲朱慧蓉

上海医药 2019年18期
关键词:人口结构死亡率社区

刘玲 朱慧蓉

摘 要 目的: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为社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对塘桥社区2013—2017年的人口资料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编码和归类,分析居民人口结构与死亡原因。结果:上海塘桥社区常住人口约有5.7万人,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达到33%。年平均死亡率为821.4/10万。死因分布居前5位的分别是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结论:上海塘桥社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现象明显,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影响塘桥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在社区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社区;人口结构;死亡率;死亡原因

中圖分类号:R195.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8-0050-03

Analysis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ause of death of a community in Shanghai from 2013 to 2017

LIU Ling, ZHU Huirong(General Practice Department of Tangqiao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0127,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in Tangqiao Community of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and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 community to formulate corresponding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 the population data and death data of Tangqiao Community from 2013 to 2017 were counted, coded and classified, and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causes of death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of Tangqiao Community in Shanghai was about 57 000, the number of people aged 60 and over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reached 33% in 2017; the average annual mortality rate was 821.4/100,000. The top five causes of death were tumors, circulatory diseases, respiratory diseases, injury and poisoning, and other diseases of endocrine,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 Conclusion: The aging phenomenon of the permanent population in Tangqiao Community in Shanghai is obvious,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malignant tumors have become the main diseases that seriously affect the health of residents in Tangqiao Community, 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in the community.

KEY WORDS community; population structure; mortality rate; cause of death

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死亡数据的统计分析,可整体反映该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也可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做出评估。本文旨在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2013—2017年常住人口的结构与死亡原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社区的常住人口。人口资料信息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安局及人口普查办公室;死亡资料来自上海市浦东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核实存档的2013—2017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和居民死亡登记表。

1.2 方法

死亡疾病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进行[1]。对于死亡填写不全或不明者,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生命统计师通过病史核查、入户调查或电话访查等方式进行补充,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IBM,NY,USA)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死亡率(1/10万)和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粗死亡率=某年某地全年死亡数/年平均人口数×100 000/10万。

2 结果

2.1 社区人口结构

2013—2017年塘桥社区常住人口数分别为57 364人、57 412人、57 702人、57 706人、57 746人。60岁及以上人口数分别为15 409人、16 328人、17 331人、18 145人、19 074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26.86%、28.44%、30.04%、31.43%和33.03%;65岁及以上人口数分别为11 019人、10 562人、11 165人、11 772人、12 477人,分别占总人口数的17.46%、18.40%、19.34%、20.40%、21.61%;80及以上的居民人口數分别2 657人、2 781人、2 907人、3 025人、3 115人,占总人口数的4.61%、4.84%、5.04%、5.24%、5.39%;社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有逐年升高趋势。

2.2 社区人口死亡情况

2013—2017年上海塘桥社区共死亡人数约为2 365人,年平均死亡率为821.4/10万。0~岁组的死亡率水平略高,随之各年龄组死亡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40岁以上死亡率逐渐增长;60岁及以上年龄组随着年龄的增大死亡率直线上升。2013—2017年上海塘桥社区60岁及以上年龄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分别为88.9%、87.9%、89.5%、91.3%、90.1%。见表2。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死亡年龄高峰期比男性迟10年左右。

2.3 社区人口主要死亡原因

2013-2017年上海塘桥社区常住人口死亡原因前五位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309.5/10万)、肿瘤(253.5/10万)、呼吸系统疾病(71.9/10万)、损伤和中毒(41.7/10万)、以及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的其他疾病(36.1/10万),死因构成比分别为37.7%、30.9%、8.8%、5.1%以及4.4%。见表3。

3 讨论

到2017年,塘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达到33.03%,满足社区老龄人口日益增加的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需求将是一项严峻的工作,应进一步深化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加强慢性病管理,大力发展社区老年医疗保健与康复护理服务,旨在减少发生疾病和失能风险,减少慢病急性发作。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不断改善,塘桥社区人均寿命不断延长,这与相关研究的报道相符合[2-3]。随着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不断增长,老年人群死亡率占总体死亡率水平可能还会进一步升高,因此调查塘桥社区常住人口主要死因尤其老年人死因,探讨保护居民身心健康及某些疾病(尤其是老年疾病)的防治、康复、保健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状况好转,疾病谱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生物因素所致疾病向不良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所致疾病转变;死因谱也由急性传染病向慢性、退行性疾病转变[4-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塘桥社区常住人口的前五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其他疾病。提示影响社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卫生问题仍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造成的危害。要达到控制疾病,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目标,应加强社区慢性病管理,特别是针对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并完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开展老年健康体检工作。社区家庭医生应根据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等自身特点,采取不同干预措施改变社区居民不良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发生,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董景五. ICD-10第十次修订本-指导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6.

[2] 李光春, 李孝君, 白晓蓉, 等. 湖南省人群死亡率与死因谱30年变化趋势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1, 32(1): 34-37.

[3] 陈丽菁, 陈林利, 倪静宜, 等. 1996-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死因变化分析[J]. 复旦大学(医学版), 2017, 44(5): 560-566.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9-2012[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9: 22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进展(2015)[J]. 首都公共卫生, 2015, 9(3): 97-101.

猜你喜欢

人口结构死亡率社区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社区大作战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3D打印社区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二胎政策实施的原因及影响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城镇化中人口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