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宗义:行云流水快板情

2019-11-05刘海东

东西南北 2019年18期
关键词:曲艺团快板凤山

刘海东

每每回忆起恩师著名快板、相声表演艺术家王凤山先生,李宗义总是难掩激动之情,有时也会潸然泪下。“师父待我如父,严中有暖,暖中有严,言传身教让我受益良多。”

李宗义说,王派快板有“俏、脆、美”的特点,如行云流水一般,要求做到“沉重的字儿,丹田的气儿,潇洒的身段,巧妙的气儿”。而这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仅仅是一个简短绕口令,他就学习了半年之久。

三年的学徒生涯让李宗义感触颇深,也逐渐明白了师父的用意,“基本功如同高楼地基,地基不牢,日后的表演就成了花架子,说不定某一天就轰然坍塌。华而不实,终究无用。”师父的谆谆教诲时常回响耳畔,而李宗义也一直在悟道中求发展,秉着一颗为人民大众服务的初心在艺术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师徒父子情

李宗义虽生于天津,却扎根在吉林。在他位于长春市的家中,一副珍藏了六十多年的快板被他视作珍宝,这是王凤山先生在他学徒期间亲手制作,赠予他的。看到它,仿佛又回到了与师父学艺的时光,一个个场景瞬间涌现。

1959年,还在读小学的李宗义被选拔到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学习表演,他被分到了快板组,师从王凤山先生,就这样从一个懵懂的少年一脚踏入了曲艺界。

师父王凤山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李宗义很快爱上了这一行。拜师起,他每天三点一线,学校、师父家、剧场三地儿跑,除了文化课,就是练功和演出观摩。“师父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苦功之下方才出高徒,到现在我也一直在坚持每天練功。”

李宗义回忆,自己能独立上台表演时,师父总是去“捧场”,即便有病在身也不例外,演出结束后便亲自指点一二,帮助他提升技艺。“师父教我学艺要先学做人,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跟着党走。这些话我一直铭记于心。”

六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如今的李宗义在艺坛上已是功成名就,他时常会回忆起师父、师娘贴心的关怀与照顾:困难时期,那些刻意省出的细粮做成的面条、大饼胜过如今的山珍海味,那几件粗制的棉袄是那时冬天最温暖的存在。而一副快板,随着岁月的流逝已不再为用,但始终牵系这世间最深厚的师徒情。

苦练基本功

三年的学徒生涯过后,李宗义被派到吉林市曲艺团工作。繁忙的演出活动接踵而至,虽与师父远隔千里,但师父的教诲始终念念不忘。“师父曾对我讲,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应对千变万化的舞台场景,学我,是一定的,但一定不要像我,像我,你就失败了,另外还要多看、多听、多思考,向其他前辈们学习。”

在演出的道路上,李宗义一直在寻找着自己的定位。“艺人有句话叫显功藏拙,一定要把自己的优势表达出来,假如嗓子比较亮,就要突出这个优点,不要刻意压制,这样观众听着也舒服。还有一些舞台技巧,比如抬腿、眼神、云手的打法,都要跟各曲种老师学,博采众长”!

在李宗义看来,快板最大的特点是解决气口、节奏的问题,因为一个人要打板,要在台上声情并茂地刻画人物和表演,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行的。也正因此,他每天必练嗓子。冬天,不戴围巾帽子迎风而战;夏天,闷在五六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场功夫练下来已是汗流浃背。他说,嗓子都是练出来的,这样舞台表演时嗓子不发紧,不会出错,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演出效果。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李宗义心中,使命感一词根深蒂固,他越来越清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他说,习主席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给他的触动很大,现在看来,是对他演绎事业的升华,“为人民服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既是责任,又是使命,这些最终汇聚成了他前进的动力。

上过山、下过乡、进过矿区、到过基层,多场演出下来,李宗义对演出的价值领会颇深。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多名伤员被送往吉林救治,一场演出下来,带给他们的是心灵的慰藉和重建家园的信心与决心。还有一次,在吉林市16军赴越援战前夕,李宗义等几位演员奉命为战士们演出,当时在营地,演出过后烹菜喝酒,战士们的情谊让他至今难忘——在战士们眼中,身上肩负的是国家的嘱托,短暂的分离为的是他日的胜利还巢。李宗义深受感动,他说,为国效力是战士们的使命,而为他们演出,鼓舞他们的斗志,则是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过去我们只考虑自己,好好练功能赚到钱,受人尊重,现在看来,做过的每一件事、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在为灵魂服务。唯有此,才能一直坚守下去。”

18岁来到吉林市,整整43年的时间,李宗义的演艺事业步步攀升,从普通演员、到队长、到团长,后又调到吉林市群众艺术馆工作。在此期间,他的创作也迎来了丰硕成果,著名的《雾凇冰雪绕江城》《江城颂》《海峡两岸骨肉情深》等作品深受大众喜爱,2001年的作品《群英会》更是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

发扬与传承

退休后的李宗义,迁居至长春市,被吉林省曲艺团聘请为艺术顾问及演员,同时,受吉林省文联、吉林省曲协邀请,他参与到“百名艺术家走进新时代传习所”活动中。每年,各地慰问演出多达数百场。此外,他还被长春市群众艺术馆聘为讲师,每周一节公益课,为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频繁的演出活动,也曾让年过七旬的李宗义有些力不从心。好在每场演出都有爱妻马平的支持与陪伴,这也让他更加有信心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倾注到演艺事业上。

李宗义说,快板属于小曲种,简单易学,就连几岁的孩子也能哼唱几句,但真正学好不容易——创作时要生动具体,人物要刻画到位,头尾贯穿,要做到“虎头、熊腰、豹尾”——开头要吸引人,故事情节要丰满,结尾要干脆、有力量。

尽管难学,但李宗义仍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学习这门传统艺术。如今他门下已收了11名徒弟,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准备拜师者不计其数。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通过他的口传心授,弟子们纷纷学成出师,从事电台、剧社、学校教学等工作,成为骨干或是走上领导岗位。

李宗义说,做艺先做人。说快板不但要求吐字清晰、有天赋,还要能很快进入故事情节,这些都需要苦练基本功,再到台上进行打磨。他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吉林省快板事业的发展,回报家乡的同时,将这门艺术传承,让其永远闪耀在中国的曲艺舞台上。

李宗义

现年73岁,天津市人,现居吉林省长春市,著名快板书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非物质文化遗产王氏快板传承人,曾任吉林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12岁进入天津市曲艺团少年训练队,师从王凤山学习快板。1962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吉林市曲艺团,从事演出活动。改革开放后,他投入到快板书创作中,作品《雾凇冰雪绕江城》《江城颂》等,获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奖项。

猜你喜欢

曲艺团快板凤山
马三立为什么“饭醉”
浅谈快板的创新与发展
为快板艺术正名
王凤山:三分“严”+七分“慈”=十分“爱”
快板艺术形式及其发展路径
刘兰芳:我为人民说书
落凤山四景
Ho Feng—Shan何凤山
粤曲的历史及我区粤曲(私伙局)的发展
怀念曲艺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