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清静”守“自然”,以“无为”颂“有为”

2019-11-05唐婷婷

戏剧之家 2019年27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道家思想

唐婷婷

【摘 要】道家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思想流派,在上古时期就已经出现。经过时间的推移,道家思想逐渐演变。对道家思想理论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伟大的思想家老子,他将道家思想融合前人理论智慧,创造出道家理论思想。该学说崇尚自然,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山东作为我国较早有戏剧活动的地区之一,所创造的戏曲艺术深受道家思想影响,其主要体现在山东沾化渔鼓戏中,山东沾化渔鼓戏的源头其实是道教,其本名不叫渔鼓戏,而是叫道情,也称作道情艺术。后来道情艺术传入山东沾化被定名为渔鼓戏,继承了道情戏的风格艺术特征。这种民间说唱的戏曲形式经过沾化戏曲艺人的实践与丰富,形成了现在搬上舞台演出的渔鼓戏。其表演的内容也是道家故事,宣讲经义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启迪人们感悟人生之自然。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渔鼓戏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比较分析法将渔鼓戏的艺术特征与其思想内涵进行对比融合,体现出渔鼓戏的独特的演唱方式和历史价值。

【关键词】渔鼓戏;文献研究法;历史价值;道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7-0022-02

一、沾化渔鼓戏以升仙道化戏为主,宗教色彩浓厚

山东渔鼓戏历史久远,据记载至今已经有284年的历史,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渔鼓戏最终扎根于山东省沾化县胡家营村。《中国戏曲志·山东卷》中《沾化县志》中也曾记载:1723年,有道士四处游历演唱道歌,传播道家思想教义,当时胡营村正值修建道观,于是道士来到沾化胡营村,敲着渔鼓,打着简板,唱着道歌。当地村民兴趣备至,纷纷学习其唱念曲调,将渔鼓、简板也吸收容纳进来,再经过村民的丰富与创新,将此说唱艺术取名为渔鼓戏,自此开始丰富唱腔行当,完备道具服装。通过这一艺术加工,渔鼓戏开始登台演出亮相,成了沾化人必不可少的生活娱乐方式。

沾化渔鼓戏流传范围甚广,它以形态多样的艺术表现力繁衍在山东广阔的土地上。这得益于山东浓厚的齐鲁文化底蕴,再加上独特的地理位置,才造就了渔鼓戏在山东省的繁荣盛况。渔鼓戏现主要在山东省莱州市及招远市广泛传唱,属于高腔“道情戏”,它的表演特征与音乐特征全然区别于其他戏曲剧种。一人坐姿演唱,从日常生活中提炼艺术动作,模仿的同时加上特技性表演方式,形成了一套自身独有的表演程式。渔鼓戏经过老艺人的发展和创新,角色行当也逐渐齐全完备,由最初的“三小戏”角色模式到现在的“生旦净丑”成熟完善模式,期间还将“坤角”“丑角”加入行当编制,具备了美学表演特征。渔鼓戏的音乐特征也极具特点,其音乐体制承载道家道歌的思想精髓,形成了完备的道乐传统。这种道乐传统富有世俗化特征,能让人们感受道家的自然无为思想。山东沾化渔鼓戏经过与当地音乐形式的相互作用与融合,音乐本体由曲牌体向板腔体发展过渡,也是其为适应当地艺术形式发展的重大改革转变。沾化渔鼓戏的乐队建制吸收了曲艺道情的音乐特色,再配合以敲渔鼓、打简板,伴奏乐器的单一与独特也是其赖以存在并广为传唱的重要特点。无论是唱词还是念白,都吸收地方戏的方言特色,唱词强调“以唱取胜”,集“帮、打、唱”三位于一体,交映生辉。衬词“一字多腔”,根据表演人物的情绪动作,可以转换声腔的不同演唱方式,颇具特色。渔鼓戏的帮腔艺术可谓是一大重要美学特征之一。其所蕴含的帮腔艺术承载了正统道乐传统,深厚的思想内涵带动了渔鼓戏帮腔艺术的发展。它强调“先唱后帮”,一人帮众人和,一般在剧情到达矛盾最高点处,帮腔应运而生,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到极致,极具震撼力和表现力。它的剧目以升仙道化戏为主,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主要内容是表现道家、道教思想和道教徒精神生活,讲述道教题材故事。比如根据中国神话传说八仙过海、西游记改编的曲目《湘子出家》《棋盘山》《苍琅山》《独木桥》《终南山》《闹天宫》《乌计国》《刘全进瓜》等戏曲作品,宗教色彩浓厚,保留了最原始的“道情”状态。还有表现韩湘子率领众仙过海战龙王的《东游记》,再如《八仙庆寿》《画保安》《小上坟》《李世民游阴》《小白龙下雨》《魏征斩小白龙》及全部的《西游记》等都属于升仙道化戏,其思想内核承载的是道家的“道义”与“道气”,说唱“道家之情”。这些深受老百姓喜欢的历史故事,被披上了传奇色彩的外衣,便造就了现在的“渔鼓戏”。

二、沾化渔鼓戏多演绎民间小人物生活,承载道家“致虚守静” ①思想

新时期以来,沾化渔鼓戏艺人谨遵“三贴近”的原则来进行艺术實践与创作,将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群众作为艺术创作的标杆。努力“准确地拨动观众的心弦”,成为道情艺术富有生命力的保障,也为道家思想的守护继续努力前进。近几年来,山东沾化渔鼓戏剧团排演了大量以当地真人真事为原型而改编的现代戏,比如《墙角》《村里有个烂筐子》等,其别具一格的表演特色,获得了当地人的广泛好评,赢得了观众的热烈喜爱。《墙角》主要讲述了一位开风味小吃店的老蔫老板,他的小吃店墙角被人当成公厕而引起一系列滑稽而引人深思的问题,当地政府伸出援手,将地方区域统筹规划,最终得以解决的故事。《村里有个烂筐子》是一部反映农村基层生活的喜剧作品,讲述的是目前一些农村男青壮年全部外出打工,农村干部积极为留守群众排忧解难的故事。这两部作品都是以传承仁义礼智信文化,弘扬品行孝义为新时代精神主旨,表现了山东齐鲁大地孝顺父母、明辨笃实、无私奉献的优良精神传统。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沾化县渔鼓戏以民间生活小戏居多,题材创作立足于小人物。它所宣扬的正是小人物的“超我”②境界,具备的是良知与判断之上的思考,映照到道家思想上就是“致虚守静”的精神,也就是身与心和谐的生命超越精神,它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精华和对是非善恶等价值取向的艺术升华。

三、沾化渔鼓戏以修贤劝善剧目为主,深受道家“清静无为”③思想影响

沾化渔鼓戏的剧目多以英雄传说和历史人物为题材,比如短篇的代表剧目《孔子拜师》《罗成算卦》《薛刚反唐》等;长篇的代表剧目《岳飞传》《秦英征西》《花木兰》等。这一题材的剧目主要是通过名人的贤良仁德来呼吁人们的善良品性,进而让人们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思想品德。在《孔子拜师》中曾唱过:“忽然间电闪雷鸣如火爆,师徒俩心急如火焚。不管泥,不管水,只顾得超前赶路程。猛听得咔嚓一声响,不好了!车抽断裂陷潭中。路艰稳亦速,欲速则不达。孔夫子想起玩童话,顿然醒悟心头明。急急忙忙把车来下,对着顶囊把老师称。你智高一筹当为师,俺仲尼给你把礼行。一声老师一番礼,一代先哲著高风。泱泱鲁国出才俊,浩浩学海无止境。孔子拜师传佳话,千秋圣贤留美名。”从以上唱词中可以体会到孔子的谦逊礼让,一代圣贤流传着千古佳话,不追名逐利,保持着自己内心的一方净土。这是沾化渔鼓戏追求的贤善美德,也是道家思想所追求的清净品行。

基于以上内容,可以得出结论,山东渔鼓戏是依托道家思想而生存的,道家思想又以山东渔鼓戏这种戏曲形式为载体进行传播并对广大观众施加影响。两者互相作用、互相生存、互相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对今天各种戏曲剧种来说,渔鼓戏无论是唱腔板式,还是音乐本体,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生态特征。渔鼓戏充分弘扬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因此传承保护这一古老剧种,对山东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注释:

①成玄英.老子注疏[M].道德经,北京: 中华书局,2011年,第340页.

②唐震.弗洛伊德注.接受与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第153页.

③成玄英.老子注疏[M].道德经,北京: 中华书局,2011年,第520页.

参考文献:

[1]邵子华.论渔鼓戏<打板桥>中的时代元素,戏剧丛刊,2012年.

[2]冯丽娜.小议山东渔鼓戏研究的意义与价值,经营管理者,2011年.

[3]傅学波.“平阳渔鼓”的艺术特色与传承,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道家思想
旧建筑改造中历史记忆延续策略探讨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简论李白诗歌中的道家思想与人格力量
经济学视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业价值
关于两汉时期的道家思想社会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