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农科院示范基地开拓产业脱贫新路径

2019-11-05

科学导报 2019年63期
关键词:出菇农科院香菇

科学导报讯 通讯员 程春生 记者 郭峰峰 深秋十月的北方农村,正值收获季节。10月14日,《科学导报》记者随同山西省农科院科技扶贫服务队,来到该院在山西省娄烦县建立的香菇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位于娄烦县米峪镇乡柴厂村,新建的10座蘑菇示范种植大棚在村头一字排开。曾连续六年在这里驻点扶贫的山西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人员杨杰告诉记者,这是他们在该县建立的第一个香菇反季生产示范基地,香菇大棚由6个贫困户承包。他向记者介绍,针对这里夏季气候冷凉的特点,他们研究出一套反季节出菇的技术标准及配套栽培模式,实现气候最热的8月份也能照样出菇,每个棚的年收入目前已达到2万多元,纯利润达到6000元,这一项目为贫困户开拓了一条新的产业脱贫之路。

记者了解到,山西娄烦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曾是山西国家级贫困县之一。长期以来,因气候冷凉,无霜期短,限制了种植业产量的提高。2016年,山西省农科院开始在这里实施香菇反季节产业扶贫项目,通过示范推广,以点带面,带动了全县香菇产业的发展,不少乡村还组建了香菇种植合作社,到目前,全县香菇种植总规模已达到50万棒。

“过去我们只是种些玉米和山药蛋,卖不了好价钱,现在种香菇,销量很好,收入翻了番。”柴厂村菇棚承包户闫凤桃高兴地告诉记者,“我们能摘了贫穷帽,要感谢农科院扶贫工作队专家手把手教会我们蘑菇种植技术。”

在示范基地采访中,记者见到曾在当地担任过村官的米峪镇乡纪检委书记刘婕,她认为,种植香菇已成为当地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下一步要引导农民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香菇種植加工、贮藏保鲜、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真正实现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香菇产业给老百姓带来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猜你喜欢

出菇农科院香菇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省级农科院图书馆发展现状及对策
基于农科院财务会计处理分析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
依托信息技术 深化拓展探究
香菇新品种秋香607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小香菇的奇遇
适宜的保水剂浓度可提高食用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