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砥砺奋进 夹缝中的崛起
2019-11-05徐书贤
文/本刊记者 徐书贤
精湛技术,温馨服务,平价为民。这就是广西桂东人民医院的文化精髓所在。
孔勇广西桂东人民医院院长
在浔江、桂江、西江三江的交汇处,是广西的东大门——梧州市,紧靠粤港澳,毗邻北部湾。建于1949年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桂东人民医院”)便坐落于此地。该院历次搬迁先后更名为广西平乐专区医院、梧州地区人民医院,1997年10月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令人诧异的是,桂东人民医院行政隶属于贺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却地处梧州市西江四路金鸡冲1号。换言之,桂东人民医院服务对象是梧州市的老百姓,行政管辖却隶属于距离医院200公里的贺州市。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1997年,梧州地区被划分为梧州市和贺州地区,贺州地区行政公署驻贺州市,原梧州地区人民医院(即今“桂东人民医院”)行政上隶属贺州地区,医院实体却依然在梧州。后贺州地区2002年撤销,改设地级贺州市,所以造成了桂东人民医院身在梧州市区,却归200公里以外的贺州市管辖的“怪象”。
挫折中:重拾信心 再聚人心
梧州市有352万人口,却有规模相当的公立医院四家,足见医院间竞争之激烈。桂东人民医院身份尴尬,甚至在1997年区域划分之后,有传言说梧州市兄弟医院“要用三年时间,将桂东人民医院赶出梧州市”。
梧州紧邻广东省封开县,从桂东人民医院到封开县城才15~20分钟的车程。在跨省医保报销政策没有明晰时,早先的梧州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0%患者是广东患者。随着跨省就医医保报销制度的限制,现在,桂东人民医院约70%的患者来自于梧州下面的县(市),30%来自于毗邻梧州的广东省封开县等地,却极少接收到相距甚远的贺州市的患者。因此,行政上隶属于贺州的桂东人民医院,随着新医改政策的深入推进,尤其是医联体建设的全面推开,则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和挑战。
在2015年孔勇上任桂东人民医院院长时,医院内外矛盾达到了白热化,他面临的是重重压力:前任院长因故中途离任,管理上的问题一夜间纷纷冒了出来,面临纷至沓来的各项整治,许多员工甚至担心本就身份尴尬的桂东人民医院某一天会“关门”或者被“卖掉”,医院前途渺茫,员工心里像长了草,医院内部人心极度不稳……
面对这些问题,孔勇顶着极大的压力,“作为院长,首先要稳住医院,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抓好基本功,才能救自己。”
针对医院出现的问题,孔勇梳理头绪,带领桂东人民医院制定了2016年至2025年的中长期计划,他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第一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强本固基,凝聚人心树形象”。
第二步,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实现“强化内涵,全面提升建强院”。
第三步,计划用3~4年的时间实现“强大规模,持续增长铸品牌,将医院建成桂东南、粤西地区具有专科特色、群众满意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这三步之间的关系是螺旋上升,不脱节,也不暂停,目的就是踏踏实实做好基本功。”孔勇说。
同时,通过促进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强化精细化管理、绩效管理、质量管理三项管理,突出人才、技术、信息、服务、文化五个重点,“实现三步走战略”。
从2016年开始,桂东人民医院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每年研究确定一个工作主题年,并围绕主题年工作重点扎实开展工作,构建医院新型质量、文化体系,提升医院整体实力。“不是其他工作停滞,而是有所侧重,逐个击破,最终实现医院整体发展。”
通过2016年“改善医疗服务年”,桂东人民医院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改进医疗服务,突出以人为本,通过两个动作、一项创新夯实改进医疗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引入多项自动化设备,全员参与、多项活动促进医疗服务的提升。
通过2017的“医院文化建设年”,桂东人民医院着力构建“员工文化、仁爱文化、质量文化、责任文化、廉政文化”等五位一体的医院文化建设体系。将文化建设和职业使命相结合,逐步使文化传播成为自觉行为,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2018年是医疗质量加强年,桂东人民医院狠抓医疗质控体系、核心制度落实,提高内涵管理,医疗质控体系得到全面加强,住院死亡率下降,常见病种诊疗水平稳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升,患者满意度持续提升。
在2019年学科建设加强年,桂东人民医院围绕学科建设主体,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
院长语录
作为院长,首先要稳住医院,我们只有沉下心来,抓好基本功,才能救自己。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
希望经我手的患者,带着笑容离开医院。
力破学科、人才之困
最让孔勇头疼的是资金和人才问题。桂东人民医院每年没有政府投入,但是现代化诊疗离不开精密仪器和大型设备,现代医院运营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孔勇表示,他们只能从牙缝里面省,“只要一有钱,就购置,我们只能逐步更新。”这与国内一些医院动辄购置几千万元的大型设备和信息系统形成鲜明的对比。
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一家医院的影响力也影响着人才的选择。桂东人民医院树立了“员工有发展,医院发展才会有质的飞跃”的用人思路。孔勇表示,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海纳百川“引人才”;不拘一格,竞相发展,多措并举“育人才”;创新机制,搭建平台,优化环境“聚人才”。
面对人才匮乏形势,为了鼓励医务人员积极参与业界活动和发明创造,进一步提高医院知名度,提升医院的影响力,桂东人民医院决定给予在这些方面作出贡献的个人和科室一定的绩效奖励,该院制定了《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关于提高医院影响力的激励方案》。其中,对医务人员在各类学会、专业委员任职、高等院校兼职,参加或举办各类学术活动,以及科研、论文、创造发明等,和各级临床重点专科称号的科室都有不同程度的激励措施。
资源永远是有限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捉襟见肘的桂东人民医院更是如此。孔勇坚持把钱花在刀刃上,在这方面的投入,医院一点也不含糊。
对于人才培养,孔勇比较务实,对于医院在职人员的培养,更是不遗余力。为稳定人才,桂东人民医院决定建立人才蓄水池,医院建设了三个人才库:管理后备人才库、专业技术人才库和青年后备人才库。同时,建立动态的进库、退库机制,保证医院人才活力。
2019年 6月 28日,孔勇为一名心脏二尖瓣重度狭窄同时合并主动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进行二尖瓣联合主动脉瓣置换手术。
孔勇想尽一切办法请知名专家来院进行讲课,派出团队到国内著名医院或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参加医疗管理研修班,购买远程教育培训课,用各种灵活的方式,让全员职工进行学习,开拓眼界,增强技能,提升医院综合管理能力,实现医院领导力和个人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大法宝”:回归医者初心
桂东人民医院的前身梧州地区人民医院,曾是梧州地区首屈一指的综合性医院。孔勇表示,当时的梧州地区人民医院在老百姓中的口碑极好,原因就是源于“三大法宝”:技术好、服务好和收费合理。这也是多年来桂东人民医院一直坚守的文化和传统。
这一点在孔勇本人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作为一名曾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孔勇对业务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努力使自己成为本专业的业务技术领头羊,当地人称其为“孔一刀”。
一方面,孔勇充分发挥着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在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的同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促进科室内低年资医师业务技术的不断进步,从而促进科内整体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为开展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另一方面,上任院长之后,他更加重视鼓励全院的医护人员通过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会议、参观学习、自学等各种方式,不断了解本专业的医学发展最新动态和进展,努力使本院业务技术跟上国内外的发展趋势,积累新经验。
多年来,在保证常规手术质量的前提下,孔勇和他的团队不断学习高新精尖技术,开展了一系列高科研活动:由孔勇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心脏外科团队,在桂东人民医院开展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均处于贺州、梧州地市范围内的领先水平。这些项目均填补了贺州市心脏手术“零”的空白。开展的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在广西区内处于领先水平,并有多项心脏外科技术为贺州市科研项目,其中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荣获2011年度贺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因学科技术突出,自2010年起,桂东人民医院成为贺州、梧州地市范围内广西红十字会资助救治心脏病“救心行动”项目唯一定点医院。
作为当地知名专家,慕名前来找孔勇看病的患者非常多,而且很多都是路途遥远的农村患者,为了保证患者能及时就诊,孔勇经常牺牲中午休息时间加班加点为他们看病,为了减少上厕所,他尽量少喝水,坚持把当天的患者全部看完他才会下班,遇到有经济困难的患者时,他还经常自己掏钱为患者买午饭或付医药费。
除了门诊患者,孔勇还要亲自主刀完成各类重大手术,在心脏等大手术后,为了保证患者的安全及提高年轻医师的治疗水平,孔勇都亲自带着下级医师在监护室监护患者,有时连续3~5天吃、喝、睡在监护室,直到患者脱离危险期为止。
“当医生就要当好医生。”这也是孔勇的座右铭。从医以来,他一直以此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希望经我手的患者,带着笑容离开医院。”为患者解除痛苦,这就是孔勇作为医生的初心。
今天,桂东人民医院不仅没被赶出梧州,而是一直保持快速发展,成为当地群众高度认可、信誉度高的医院,在夹缝之间迅速崛起。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做好医疗服务,合理收费,是在夹缝中生存的桂东人民医院重要的竞争筹码,也是该院长期积淀下来的宝贵的医院文化传统。孔勇凝练升华总结为:精湛技术,温馨服务,平价为民。他认为这就是桂东人民医院的文化精髓所在。
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桂东人民医院更加砥砺奋进,用有温度的医疗,坚持为一方百姓健康护航,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