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分析
——以永州市各辖区为例

2019-11-05尹振环袁岳驷

时代经贸 2019年26期
关键词:永州市欠发达农村居民

尹振环 袁岳驷

一、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特征

笔者根据永州市统计局数据整理统计了永州市各辖区三年来的GDP、城乡收入差距比这两个要素,绘制成以下各图。

图1 2015年永州市各辖区GDP与城乡收入差距比

图2 2016年永州市各辖区GDP与城乡收入差距比

图3 2017年永州市各辖区GDP与城乡收入差距比

综合上述图表,可以发现,从全局来看,近年来,永州市各辖区整体经济水平有上升趋势,且城乡收入差距比呈逐年下降趋势。不难发现,在永州市各辖区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愈小,相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反而更大,所以体现在图形上就是GDP和城乡收入差距比基本呈镜像对称,近似反相关关系。结合宏观来看,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为收入差距东部最低,中部次之,西部最高[1]。据已有的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西部地区城乡收入比高达3.7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33、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在全国的三大区域之中,西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最大,城乡收入比例也最高[2]。同时章奇等学者也认为相对落后地区城乡的城乡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不断强化的趋势[3]。故此,可以发现,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相对普通地区其城乡收入差距大的特点。

二、欠发达地区区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特征成因分析

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相对较大这一特征产生原因有其特殊性,总结起来,产生这种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更大的原因可以根据其作用的方向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内生因素,其二是外生因素。

(一)内生因素

本文的内生因素是指由于城乡自然形成导致其差距的因素,不由政策或者其他人为因素导致或者左右的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内部动力。

1.欠发达地区受回波效应较强,涓流效应较弱

回波效应(Echo Effect))是指经济活动正在扩张的地方和地区将吸引其他地区的净人口流入、资本流入和贸易活动,从而加速自身发展,降低周边地区发展速度的一种极化效应。

欠发达地区在发展初期,增长极以极化效应为主,快速地将区域内的资源汇聚来推动增长极发展,这就导致了一方面增长极周边地区的人口收入较快地增长,而较远离与增长极的农村地区发展速度反而受限,这样就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

涓流效应(Turbulence Effect)即扩散效应, 是指位于经济扩张中心的所有周边地区,随着扩张中心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将从中心区获得资本和人才,并受到其刺激,推动区域发展,并逐步赶上中心区的一种现象。影响涓流效应的因素主要有增长极自身发展水平、交通流通性、信息流通性等,而在欠发达地区,增长极本身处于扩张极化阶段,经济辐射作用小,涓流效应较弱。

综上,由于欠发达地区多数处于发展初期,此时的回波效应占据主导地位,涓流效应较弱,这两者因素合力导致了欠发达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

2.欠发达地区农业自身发展滞后

城市和农村的分工有着明显的不同,城市主要集中的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农村集中的则是以传统农业为代表的第一产业,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分工的不同,必然存在一定的收入差异。在欠发达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农业自然条件较差,机械化程度和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就永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来看,2017年双牌县农机数量为3.043万套,农机总功率仅为20.21万千瓦,同时期较为发达的东安县农机数量为15.5万台,农机总功率达到了70.5万千瓦,几倍于双牌县,故此,这两者的第一产业的效率的收益必然不同,带来的农业收入也就不同。同时,欠发达地区农业多数停留在传统的农业初级产品的生产上,使得农业附加值不足。这些因素就使得以农业生产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居民收入低下,产生更大的收入差距。

3.欠发达地区第二、三产业不够成熟

由于欠发达地区往往存在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等诸多现实问题,其经济基础和经济水平处于较低状态,二三产业发展不够成熟,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

一方面,托达罗模型(Todaro Migration Model)指出,如果就业概率小,即使城乡收入差距很大,农民也会选择留在农村。欠发达地区幼稚的二三产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来容纳吸收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进入二三产业,在耕地面积不变和农业总产值一定时,人口基数越大,居民的收入就越低。同时由于二三产业不够完善成熟,其效率和收益有限,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也会影响农村过剩劳动力的转移;另一方面,幼稚的二三产业无法有力反哺第一产业,无法提供先进的管理和农业技术帮助第一产业进行升级优化。故此,欠发达地区二三产业的落后,将导致欠发达地区产生更大的收入差距。

(二)外生因素

本文的外生因素主要是指外部的人为的非自然的推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外部推力,主要是以政府政策为代表的影响因素。由于我国衡量政府政绩的主要指标还是GDP,尤其是欠发达地区,而城镇的主要产业是二三产业,二三产业的收入弹性大于第一产业,如果在以增长率为考核地方政府业绩的目标下,地方政府政策中必然带有城镇倾向[4]。欠发达地区落后的经济情况往往使得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有所侧重城镇,无法更有余力地去兼顾其他社会指标,而较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基础较好,政府将有更多的能力去关注其他社会指标,积极推动乡村发展。同时,由于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有限,政府对于社会保障的支出也就相应地受到了限制,致使欠发达地区的政府的社会保障支出不足,这样一来,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更巨大。

三、降低欠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一)提升城镇辐射能力,增强经济辐射作用

由于欠发达地区的回波效应更为显著,导致增长极产生的经济辐射作用十分有限,无法有效地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导致更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在影响经济辐射作用的主要因素中,交通和信息是其中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存在地形等客观自然因素的限制,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成本高,政府应当积极推进交通建设,提升本区域内交通便利性,促进区域内资源和人口流动。同时,应该加强区域内信息网络建设,使得农村居民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接受新观念,增强与外界的交流,通过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辐射作用,提升涓流效应,降低城乡收入差距。

(二)推动第一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

虽然农民工资性收入在农村居民的收入比例中不断提升,但是农业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5]。提升农民收入水平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使得农村居民能够依靠自身的努力来提升收入,降低差距。政府应该继续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帮扶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入新兴技术,提升农业技术含量,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做特色农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收益率,进而增加农民收入。

(三)优化二三产业发展,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产生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顺利向非农产业转移。从经济学视角来看,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会造成农村劳动力效率的提高、要素报酬的均等化,从而减小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6]。二三产业的良好发展和成熟状态将提升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引,引导其顺利地向非农产业转移。政府应该继续优化二三产业发展结构,加速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使得其能够容纳更多的劳动力,提供更高的薪资报酬,吸引农业从事者。

同时,在发展二三产业的同时,也不仅仅是指城市的二三产业,更要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代表的二三产业。无论是就业人数还是总产值来度量,乡镇企业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7]。镇企业不仅仅可以提供一定的工作岗位,还因为其地理位置更为接近农村居民居住地,农村居民的就业阻力稍小,吸引力更大。

(四)政府政策公平化

近年来,国家在城乡一体化和城乡统筹发展上已经做出了许多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对于农村居民的歧视政策依旧多见。首先,应当制定平等的就业政策,保证农村居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待遇,在此基础上,提供农村居民更便捷的就业信息咨询服务,促进农村居民非农就业;其次,应当进一步增加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最后,政府在要推进教育公平,给予农村居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是一个典型的人力资本积累过程,它不仅可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而且可以增加收入[8]。城乡教育不平等和城乡收入差距可以通过政府实施农村偏向的教育投入政策予以改善[10]。故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提升农村人口素质,使之适应现代劳动力需要。

四、结论

本文的主要结论是欠发达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往往更为严峻,应当认识到欠发达地区自身的特殊性,了解欠发达地区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不仅仅有其外生因素,也还有其内生因素,要两者兼顾,因地制宜,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减少城乡收入差距。

猜你喜欢

永州市欠发达农村居民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财政部安排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欠发达地区大学生人才招揽政策评析
初春农忙
永州市零陵区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欠发达地区经济报道策略探索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