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数学建立有效课堂互动的策略
2019-11-04徐志辉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理论指导下,师生通过高效的课堂互动,能提升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意识、实践创新和自我认知,教师也能获得自我发展和专业提升。教师在课堂上不仅需要传授知识,还需要创造更多的互动机会和平台,使学生在教育性、互动性和启发性的人际交流中形成健康积极、和谐向上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理论和学习技巧,更是人生经验的积累,是提高自身素质和升华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22-0228-02
小学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交往形式,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师生互动。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中,以师生的互动需求为依据,进行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情感沟通和经验提升,帮助学生在互动中形成正确、良好的智慧及人格。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需要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能力、特性和学习需求等,了解并改善目前小数数学课堂互动中的问题,激发并引导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1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问题
小学数学是学生启蒙教学和奠定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智不成熟、经验不足且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严重,导致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中存在比较明显的问题:首先,学生的主观性和积极性不高,学生对教师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感,没有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其次,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最后,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需求。
2 建立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有效策略
2.1 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师生互动是一种平等、高效的教学活动,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通常情况下,课堂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不管哪一种互动方式,主要的参与者都是学生。因此,在开展课堂互动前,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为主,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课改要求教师将学生看成“平等的首席”,意味着教师引导的课堂互动,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如在提问时,有的学生热情积极,有的学生沉默寡言,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提问一些不够主动的学生。所以,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降低传统知识讲解方式在教学中的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意识[1]。
2.2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2.2.1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开展课堂互动,小学生有明显“爱屋及乌”的行为表现,如果他们真心喜爱一位老师,在上课时会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互动环节。因为小学生情绪敏感,他们能直观体会到他人的善意,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利用课前课后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以平等、真诚、爱护的态度呵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借此与学生构建良好的交流关系。
2.2.2 平等轻松的物理环境
新课改要求教师走下讲台,与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上,面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传统教室的设计提升了讲台的高度,正如在课堂中提升了教师的地位,赋予了教师权威性,也让学生有了压迫感。这种环境不利于课堂互动的开展,所以,教师在讲课中,要尽量削弱自己强烈的存在感和权威性,构建一个有形的、静态的、平等的教学环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尝试将学生的座位调整为多个形状的组合,便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时也方便教师走动和辅导。
2.3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2.3.1 精心预设、科学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有效开展课堂互动,就必须要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基本状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在教学中灵活调整教学进度。首先,教师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预设,根据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特征和知识水平,合理设定开展课堂互动的目的。其次,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问题,一般来说,数学问题是学生开展课堂互动的依据,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探索,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合理的数学问题,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答案。最后是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借助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体会并分享自己学习的过程和感悟,通过思想情感和经验的交流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加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趣味性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启发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让学生养成主动与同学、老师进行互动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师生的共享、共识和
共进。
2.3.2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基于小学数学的逻辑性、复杂性和抽象性,要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务必要结合新教育的理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行为。如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生活化教学、小组合作教学、微课教学等,其中常见的合作教学法能够增强學生之间的互动,有明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能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但凡事过犹不及,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学生的状态和教学内容是否符合使用此种教学方法的条件。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而非结果,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对问题展开充分的思考和讨论,特别是一些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机会。
2.3.3 灵活的教学评价
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正向的评价能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互动参与度。为此,教师应该选用灵活的评价方式,以鼓励为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表现,表扬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维护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即便是一些学生在回答中出现明显的错误,教师也不应该挖苦嘲讽,而是有针对性地指出错误,并引导学生进行重复思考,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此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样化的综合评价模式,在班级中进行综合评比,通过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学生自评等方式,对课堂表现积极活跃的学生进行表扬,并建立荣誉榜,鼓励其他学生向这些积极性强的学生学习。
3 结束语
综上可知,有效的小数数学课堂互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研究,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构建和谐共存的“学习共同体”,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2]。
【参考文献】
[1]宋小琴.构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互动有效课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李春庆.略论有效课堂互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作者简介】
徐志辉(1970~),男,汉族,江苏南通人,学历:本科,南通特殊教育中心主任,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