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建构活动有效指导的几点思考
2019-11-04王红美
王红美
摘 要 在幼儿园里,不管你是进入小班、中班还是大班,你都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去建构区的孩子永远有那么多。似乎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建筑师。几块积木在孩子的手中突然就变成了许多可以创意的材料。在注重建构空间的设置、环境的营造、材料的添置之外,教师(或其他成人)的有效指导对孩子建构水平与能力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教师要何时介入如何指导才能有效推动游戏,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呢?基于此,文章进行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 幼儿建构;有效指导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3-0033-01
从跟踪观察小中大班年段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建构活动中来分析,笔者有以下三点小建议。
一、指导需要有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介入与指导幼儿的游戏时应有目标意识。“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介入”“通过我的介入和指导,将帮助孩子获得怎样的经验和发展”。例如:某天早上进入中一班,萱萱和勋勋进班就搬出一框积木,两个人各自玩着,不一会儿,搭建出似乎有点家园的模样来了,于是笔者过去说:“你们两个搭了一个美丽的小区,能否再用其他材料绿化一下呢?”两个孩子好象被笔者说蒙了,拆掉了那个我说的家园。之后就随意的搭,边说着这是船,船上有大炮什么的。看来是笔者不经意指导,打乱了孩子原先的游戏。在观察时间不长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猜想去指导孩子向笔者要求地去实施,孩子不理解也就不买账,因为他们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有观察才能有指导,有观察才会有指导的目标。观察孩子和他们的活动是教师“适时介入指导”的基础和基本的指导方法。通过观察孩子的建构行为及他们利用建构物开展的游戏,教师可以对孩子已有的经验进行评价,从而来确定孩子所需要的帮助,同时也是帮助教师自己计划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指导以巩固、推动和扩展幼儿的经验和思维。观察不仅仅是要用眼睛“看”,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思考”,只“看”不“想”等于没有“看到”,没有看到就象是一位盲人,介入“过早”或“过迟”或在不了解情况下这样盲目介入孩子的游戏,会影响孩子的正常游戏,说不定还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指导需要有深度
指导不能浮在活动的表面,而应该进行有效地跟踪观察与指导,让指导有深度,让孩子获得一种专注、坚毅等好品格。《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整体性,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状态和良好的行为倾向,帮助幼儿形成认真专注、敢于尝试、乐于创造的良好品质。”其实孩子们对见过、喜欢的事物印象比较深刻,也愿意用搭积木的方式把它表现出来。例如:大一班开展了《我们的小区》主题建构活动,这一活动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而是差不多开展了一个学期之多,最终孩子们建构的成果也是颇丰的。当一幢幢不同样式的高楼、一条条道路、一个个花坛等等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时,惊叹的不仅仅是孩子自己,连我们老师也为之惊叹,孩子们真是了不起啊。在整个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教师采用了长期性、跟踪性的观察与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除了用心注意观察,还用手机拍照、录像等方式跟踪孩子的建构过程,在活动后及时回放给孩子看,一起分析建構过程中的表现和问题,可以如何改进,并将孩子们公认具体代表性的作品照片配以文字投放到建构区的墙饰中,让会说话的墙壁隐性地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引导。一天天的积累、呈现、再积累、再呈现,最终有了五彩斑斓的小区盛景。
三、指导手段要灵活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幼儿园里,老师不是唯一指导孩子游戏的引导者,孩子经验的积累,更好的老师则是“孩子”“生活环境”等。可以多带领孩子参观大年龄的哥哥姐姐们搭建的房子、花园等,参观他们的建构场。多带领孩子观察幼儿园及周边小区、街道等一些常见的房屋建筑,如,“我们幼儿园的房子看起来像什么?”“风车房可以借助什么材料来表现?”通过互动对话、实地参观、后期巩固等不断的丰富孩子的经验。教师有效的语言、行为干预,能促进孩子建构活动的深入进行。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有针对性地指导。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环境,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甚至是悄悄话,让孩子在交流中发挥想象力;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有效推进他们的游戏,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游戏中去;多进行适时地肯定,多保存好的建构作品原样,供孩子和家长们欣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建构游戏是是孩子在幼儿园里重要的活动形式,在建构中,学习与同伴谦让、协商、分享与合作,体验成功与挫折,在建构游戏中,不仅丰富孩子的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促使孩子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教师要以一种敏感的、响应的、支持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有效互动,努力提高孩子的游戏水平。
参考文献:
[1]沈青霞.试析幼儿建构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12):76-77.
[2]白雪.建构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支持性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