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仪·礼貌教育
2019-11-04张友文
张友文
摘 要 崇尚礼仪、礼貌待人是一种社会公德,如果不注意礼仪,不注意礼貌就会遭到众人谴责。我们国家是一个文明古国,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平民百姓,都讲礼仪、讲礼貌。讲礼仪、讲礼貌必须学会语言美。语言是心灵的窗口,反映一个人的心灵,体现一个人的素质。如果人人说话文雅,待人诚恳,尊重他人,同志之间、同学之间就会和谐,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关键词 礼仪;礼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22-0030-01
在提高人的素质教育中,提高人的思想素质是根本。而对中小学生,进行崇尚礼仪、礼貌待人教育,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崇尚礼仪,对别人尊重,待人和蔼亲切,是一种社会公德。言谈举止文雅,是我们每个人应懂得的普通公德,也是做人的准则。
我们的先辈是很讲究这种崇尚礼仪公德和做人准则的。他们崇尚礼仪,尊长爱幼,尊重他人。正因为我们的祖先有这种美好品德,我国才有文明古国之称。
但也有极个别无教养之人,不注意崇尚礼仪,不注意社会公德,不尊重他人,不礼貌待人遭到众人谴责。古代有这么个无道德修养、无文化教养之徒,他从洛阳到杭州做生意,走到乡下,路遇老翁问路,开口直呼:“老头子,从此处到杭州走哪条路对,还有多少里程?”老人见此人傲慢无礼顺口就答,走中间路对,到杭州七八千丈。问路人惊讶,奇怪问:“哎,老头子,你这地方的里程怎么讲‘丈不讲里呀?”老人风趣回答:“这地方的人一向讲礼(里),自从这里来了个不讲礼(里)的人后,就不讲礼(里)了。”
我们国家是文明古国。一向讲究崇尚礼仪,讲究礼貌,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社会发展到今天也是如此,尊重他人劳动,尊重他人感情,尊重他人自尊心和人格。体谅别人难处,照顾老弱病线、孕妇、儿童,表现了对人的礼尚。上至我们国家领导人对国宾盛情接待,崇尚礼仪,下至普通农家的家庭对客人也敬如贵宾。这种风尚何等崇尚礼仪、尊重他人,是心灵美好、有文化教养、有品德的表现。
在我们青少年中大多数人能继承先辈的优良美德,能崇尚礼仪,尊重他人人格,尊重他人劳动,待人礼貌谦和、彬彬有礼。可是也有极个别人把先辈的传统美德道德规范丢得干干净净,对长辈、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告、教育,不但不接受,还反唇相饥、怒目相视。
还有极个别玩劣者用戏虏的语言、粗暴的行为羞辱他人。这种行为,哪里还谈得上崇尚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这些人在自身修养的行为中应该闭门思过,好好加强素质修养,好好学学他人美德,做一个素质好、心灵美、尊重他人、以礼待人的公民。
崇尚礼仪,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语言美是重要一环。语言美从根本上讲,不仅仅是一些文绉绉的斯文话而已。高尔基说得好:“作为一种国人的力量,语言真正的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语言美要求心口一致,文质一致,对于陶冶人的情操有明显的作用。古人说:“言,心声也”,也就说,语言是心灵的窗户。可见语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心灵,也体现出一个人素质。同时语言也是人们从事社会交流往来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只有语言准确、文雅优美才能使人与人之间实现崇尚礼仪相待的公共生活,养成相互尊重的良好风尚。一般来说,人都有自尊心,当它受到保护和尊重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向上的力量。当它受到伤害的时候,恼怒也就随之产生。我们每个人都处在集体中生活,每天都要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志、同学相处,到公共场所还要和素不相识的人相见。因此,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美。
语言粗俗、出口不逊会伤害亲人、朋友、同志、同学的感情,甚至会造成不该有的伤害。在現阶段,我们青少年中,就存在这种弊端。社会上校园里发生群伙斗殴、用刀伤人的事故偶有发生,往往都是因小事出言不逊,发展到双方大动干戈。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频繁、更广泛。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中,如果人人都能崇尚礼仪,人人做到说话文雅、待人诚恳、尊重他人、待人和谐亲切,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