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航空企业如何战略转型

2019-11-04于一

环球飞行 2019年9期
关键词:空域愿景产业链

于一

随着我国经济和通航产业的发展,自2010年以来,一些行业规划的美好愿景和战略都已销声匿迹,很多通航企业开始寻求战略转型,如何转型、转型方向如何选择,值得深入探讨。

2010年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启动后,大量新晋通航企业的战略编制需求构成了第一轮通航企业战略热潮。而2018年以来,由于行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少老牌通航企业开始寻求战略转型,开启了第二轮战略规划浪潮,而曾经的“热门”战略变得销声匿迹。

“热门”战略销声匿迹

自2010年以来,中国通用航空企业那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战略愿景,概括起来有3种:亿万人民上蓝天的大众化、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和“通用航空+”的互联网化。这些战略愿景曾吸引了很多企业家投资通航产业,但如今这些愿景依旧停留在想象阶段。

“亿万人民上蓝天,人人开飞机”的愿景源自航空爱好者对美国繁荣的私人飞行的惊叹,加之当时汽车进入家庭证明了美国经验在中国的可复制性,由此产生了飞机也可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简单推论。该推论本身的逻辑并无错误,但却忽略了汽车与飞机之间运行条件的差异:在汽车大规模进入家庭的2009年,中国已完成了全国骨干性高等级道路的修建,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制造国和消费国,而通航产业却缺少保障、缺乏制造业支撑且应用受限。因此,通用航空大众化始终可望而不可及。

“全产业链”战略的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以企业替代市场的全产业链本身就不符合经济潮流,但对“十二五”初期的通航企业而言,飞机要想飞,大到机场、空域、人员,小到加油、零件、维修和围绕低空飞行的服务保障基本是一片空白。对此,小企业可以忍耐并等待着,大企业则必须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以支持规模扩张,自此“全产业链”战略应运而生。可以说,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全产业链”战略为确保企业正常运营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随着通航市场规模的扩大,各类专业化的服务保障提供商越来越多,“全产业链”战略自然也随之烟消云散。

“通用航空+”战略的提出则是受到“互联网+”的影响。最早对这一战略付诸实践的是“通用航空+旅游”,即实现空中游览、短途运输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是各方面条件并不成熟的低空飞行遇上了体系健全、规则成熟的旅游业,就如同蚂蚁撼大树,自身实力不够,最终难以为继。“互联网+”之所以能实现,是因为有交易的地方就需要互联网。而当时通用航空规模还过于弱小,自然难以与其他产业融合。

总的来说,几年前进入通航领域的企业在选择了上述战略后,至今大多难以为继。于是2018年以来,很多通航领域中的央企、地方大型国企开始率先寻求转型之路。

通航企业的转型方向

通航企业应該如何转型?转型方向要依市场需求而定。笔者认为,目前我国通航企业至少有以下几个方向值得关注。

一是能够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的企业。目前我国通用航空年作业总量约93.71万小时,其中飞行培训、工农作业等传统项目占总飞行量的85%以上,而青藏铁路建设、特高压电网建设、冬奥会基础建设、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以及四川凉山州大火等特情所需的高原飞行运行、山区旋翼机外载荷吊挂作业、跨境直升机飞行等高复杂度和高价值的作业长期开展困难。国内具备该能力的企业目前极少,仍需依靠国外专业企业力量,因此服务和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值得作为重点方向关注。

二是能够支持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企业。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清洁能源为突破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引领全球产业转型升级,航空业是其中的关键前沿领域之一。在航空业各分支中,我国的无人智能航空等新兴领域已实现与世界并跑或领跑,为我国在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变道超车提供了战略机会。这类领域既是国家扶持的重点,也是各地招商热捧的对象。

三是能够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企业。机场数量不足和空域资源紧张是制约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长期难点。“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简政放权和试点探索,通用机场审批的层级、流程、要求有了实质性的简化,2018年新增取证通用机场已达历史存量的1.7倍,以四川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试点为代表的新一轮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已经启动,大规模开展通用航空基础设施布局建设的时机趋于成熟,各省各地区都需要平台型和抓手性企业来完成本地区的骨干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工作。

通用航空企业的战略转型思考

针对上述转型方向,通航企业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一要整合资源,组建龙头企业。截至2018年末,我国共有通用航空企业422家(平均每家企业运营着8架航空器、年作业量2200h,每架通用航空器每天平均利用率不足0.8h)。行业主体小、散、乱的现实,造成了国家重大战略缺乏抓手、安全事故频发、企业间产能重复建设与低水平价格竞争。通过在国资委层面统筹央企现有通用航空运营资源,或在市场层面兼并重组,组建一家资产超过百亿、机队超过百架、运行覆盖全国的龙头性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任务,是当前通用航空业内外部共同的需求。

二要分析自身资源优势,转型专业聚焦型企业。原有实施“全产业链”战略的企业,应综合分析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型为深耕某一业态的专业型企业。如对于已经引进国外成熟机型并已初步形成谱系的航空器制造企业,应牢固树立制造牵引的定位,逐步建立改装和研发能力,面向我国独特需求研制下一代机型,同时将运营、保障等原有业务转为制造主业的支撑。

三要建立区域平台型企业,推进通航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5~10年内仍将是我国通用航空的重要方向。目前省级政府作为区域通用机场规划布局及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主体,应积极协调建设区域性平台型企业,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现有基础建设及运营领域的成熟企业,应逐步建立从规划咨询、报批设计、建设总包到验收取证、运营管理、产业导入、人员培训等一揽子服务,承接地方基础建设需求。

四要鼓励新兴科技企业投资无人智能航空器领域。目前下一代无人智能航空器领域已吸引了大量科技巨头的关注。如谷歌、优步及奥迪、丰田等数10家国际巨头已在电动垂直起降(eVTOL)领域投入研发团队,国内的吉利汽车也已积极介入。而在无人机物流领域,亚马逊、京东、顺丰等电商企业也在持续投入。总之对于具有一定研发实力的交通、物流性企业,这一方向也值得跟踪和关注。

猜你喜欢

空域愿景产业链
一起向未来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空管技术在低空空域管理中的应用
台首次公布美空军活动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空中交通管理中的空域规划探讨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