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想象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019-11-04丁子涵
丁子涵
【摘要】联想與想象作为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打破古典诗歌与学生之间的时空距离,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联想;想象;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背景
罗杰斯认为,教育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具有吸引力、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从而实现真正的学习。教师不应把大量的课堂时间浪费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应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学习资源自主学习,自由探索。
古典诗歌时代久远,学生在阅读时由于缺乏相似的生活经验,因此在理解诗歌含义时有较大的难度。加之古典诗歌兼具意象多解性、情感含蓄性及语言跳跃性等诗歌的特点,因此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不小的障碍。
联想与想象作为一种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从而自由地在诗歌世界中遨游,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水平。
二、案例分析
《竹里馆》是部编本七年级下册的一首课外古诗词,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诗中有画”的绝佳表述。因此围绕此诗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重点字词,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悟诗人的情感。
2.通过文字还原诗歌描绘的画面,品味诗中之画。
在导入环节,我让学生看王维诗歌的画作猜相应的诗句。我利用网络选择了四句分别选自《使至塞上》《鸟鸣涧》《山居秋暝》《竹里馆》中诗句的画作。在导入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也对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受。而且在看图猜诗句的过程中,学生也不自觉地利用了想象与联想力。
在解读“诗中画”环节,我让学生找出诗句景物的特点。学生能够结合“幽篁”联想到“竹林茂密幽深”,结合“明月”联想到“月亮皎洁”。紧接着,我启发学生想象,“在这种情景下,如果你就是王维,你在想什么?请你以第一人称为王维补白。”
学生回答道:“在这幽静的竹林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羁绊,只有一琴、一月与我为伴,听竹林潇潇,赏月华如练,享天人合一。”从学生的回答可见,利用联想景物的特点还原情景后,学生能够利用移情想象诗人在这样的情景下内心的感受,进而理解了诗人的情感。
为了进一步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我设计了发挥想象,用文字还原《竹里馆》的诗中之画的学习活动。首先我出示一个例子让学生参考: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示例】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山色澄清和明净,给人以焕然一新之感;明月渐渐升起,夜晚翩然而至,清爽的空气让人不禁感叹已是初秋时节。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清澈澄明。
学生习作展示如下:
幽深的竹林挺拔茂盛,隐隐听到袅袅琴音和辽远的啸声,透过竹林的缝隙,一个白色的身影浮现在眼前。是王维。他身穿素色衣衫,正在抚琴长啸。林间月华如水,柔软轻盈的月光笼罩着这片竹林,陪伴着诗人。天地之间,唯有一人、一琴、一月相知相伴。
“诗中有画”不只是《竹里馆》的特点,也体现在王维的其他诗歌中。因此我利用体现王维三个人生典型阶段的诗作,让学生结合诗句展开联想,尝试理解诗人在不同处境下的“诗中画”。
于是我出示了《使至塞上》《竹里馆》《鸟鸣涧》三首诗及其背景,让学生小组合作,将诗歌的背景材料与诗歌连线,并说说你的理由。
背景如下:
A.“唐开元八年至开元二十一年将近十五年间的王维原来在吴越漫游。”王维游历江南之时,正是安定统一的盛唐时期。他曾在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写下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B.开元二十五年春,唐军大破吐蕃军。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C.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正如他自己所说:“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学生连线后谈到下列理由:
生1:“《鸟鸣涧》春山由明月、落花、鸟鸣所点缀的那样一种迷人的环境,以静写动既显得富有生机又显示了春涧的幽静。而且还能感受到盛唐时代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所以应该选A。”
生2:“《使至塞上》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所以应该选B。”
生3:“《竹里馆》在这幽静的竹林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名利羁绊,享受隐居生活,惬意自然,选C。”
王维自幼聪颖过人,15岁便以其诗、书、画、乐的才华而名满京城,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他怀抱着满腔热情想要入世济民,但却命运弄人,王维空有一身才华,却在仕途上屡屡受挫。他看到盛唐的安定繁盛,不禁赞叹;他也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愤,但是盛唐的气象让他博大,孤烟亦直,落日亦圆。盛世的衰败,家庭的变故,给他带来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也徘徊惆怅过,但在自然天地的孕育中,他寻到了超脱尘俗,消解怨愤的方法,与天地交融,与物我相忘,忘世的禅意带给了他“诗佛”的盛名,也留给我们超脱名利羁绊的心灵药方。
三、案例反思
这节课我以王维的一首《竹里馆》为主,利用联想、想象的方法品味其“诗中有画”的风格。在导入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也对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受。而且在看图猜诗句的过程中,学生不自觉地利用了想象与联想力。
意象是解读诗歌非常重要的抓手。在品读意象的同时,让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词联想景物的特点,让学生从诗人的用字措辞品读诗歌的情感。
为了进一步感受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我设计了发挥想象,用文字还原《竹里馆》的诗中之画的学习活动。从学生的习作中可以看出,利用联想景物的特点还原情景后,学生能够利用移情想象诗人在这样的情景下内心的感受,并且生动描绘画面的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以提升。
结合王维三个人生典型阶段的诗作,学生利用诗句展开联想,尝试理解诗人在不同处境下的“诗中画”。“一切景语皆情语”,诗中画始终饱含着作者的情思,在诗中的意象中我们可以读出诗人的情感。联想、想象是我们曲径通幽地读懂诗歌的好方法,也让我们在诗画交融的理想世界中将这份诗情留存心间,让自己的生活也充满诗情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