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贯穿语文阅读的“主线”
2019-11-04李叶红
李叶红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 践。”“阅读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阅读和个性阅读的时间,能够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从而达到启迪学生思考、丰富思维和充实认知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阅读;个性化;主线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在真正对话文本中获得不一样认知,在积极思考中聚焦核心要点,能够促进学生丰富感思,切实增强阅读的激情与好奇心,为他们的探究需要点亮一盏明亮之灯。
一、享有时间自主阅读:突破浅尝辄止
叶圣陶先生曾将文字理解比喻成一道桥梁,桥的这头站着作者,桥的那头站着读者,读者和作者通过这道桥梁会面、交流。因此,教师给予学生充裕的阅读时间,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的桥梁去感受文本的情感与内涵。个性化阅读首要的前提是保证学生享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享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让他们在自我主动对话文本中更好融入文本,更好倾听语篇的声音。
学生享有时间自主阅读,能够利于探索文字背后的新鲜故事。如在《春》的阅读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阅读,能更好地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初衷,从“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到“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都有值得研究的地方。通过阅读,能体味到作者的表达思维情感,感受到对春天的眷恋之情;通过阅读,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中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通过阅读,能体味到作者的“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积极向上的激情,等等。唯有经历上述阅读,才能唤醒学生的真正探知意识,利于学生在充分对话文本语篇中获得通感,迸发灵感。
建立在自主阅读基础上的深入思考,能便于学生在充分感知文本和深入解读中发现词汇语句更多的“言外意”,获得深刻认知。多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利于学生在深入关注语篇中找出更多的不一样。教师多给学生富裕的实践,多给他们独立思考、揣摩构思机会,定能利于学生在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阅读中获得审美体验。
二、尊重差异多元阅读:走出本本主义
千人读哈姆雷特就有千样。尊重学生的差异,多给学生阅读的自由,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进行深入阅读,定能利于其从中获得不一样的感触认知。尊重差异进行多元化阅读,能让学生的阅读个性主动融入语篇,在深入理解中获得广阔的认知方法。尊重差异阅读过程,能更好体现生本主义人文关怀理念。
尊重学生差异引导多元阅读,利于学生从中丰富感思。如在指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时,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带着研究的好奇深入研读。有的同学运用默读的形式,圈画出自己的阅读疑难之处;有的同学运用朗读的方式,读出作者笔下故乡的前后不一样;有的同学运用集体分段朗读的方式,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有的同学则是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准确细腻地找出人物内心的思想情感,等等。以尊重差异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利于学生在不断深入参与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次理解,便于学生在真正参与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印象,形成有效的感思。从学生的阅读习惯与喜好出发,多给他们自由、愉悦的阅读心境引导,定能利于其在不断融入语篇中发现与众不同,让他们真正彻底走出依赖教师与教参讲解的被动学习模式,获得有意义认知。
紧扣学生的学习差异,多从学生个性、情绪、兴趣以及学习情况出发,引导他们有针对性提出自己的意见与观点,帮助他们从中获得深刻认知与丰富感触。多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引导他们尝试运用多样化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利于其在不断参与交流和主动沟通的基础上获得深层次理解,从中形成不一样的认知。多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引导他们多深入语篇进行构思,在自由建言献策中集思广益,做到博采众长。
三、恰时点拨深度阅读:摒弃人云亦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究的是启发教育与点拨引导对培养学生深度思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学生“欲言又停、想说又止”的时候予以点拨,能够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之感。把握好时机进行导读,能够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获得感思体验,摒弃人云亦云的“窠臼”。
恰时点拨其实就是帮助学生接通思路,让他们的阅读理解主张厚植于语篇的整体理解中。如在《散步》中,对于中学生而言,文章中的尊老爱幼与感恩教育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不过这种抽象性的含义,又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很难让学生从中真正体味其中的表达内涵意义。对此,可通过寻找一些有意义的语句进行深入指点,像“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母亲……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自然也轻”,可通过“羊跪乳,鸦反哺”的典故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伟大,感受“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道理。很多同学在教师的引导下,也便有了自己的观点:我背母亲,体现了孝道;妻子背儿子,则是彰显了母爱;你(母亲)抚我长大,我要背你(母亲)养老;小时候趴在妈妈背上,那是母爱,现在妈妈靠在我背上,那是安度晚年,等等。通过这样的点拨,能够让学生的自我理解感思有厚度与广度。
实施点拨式引导,能够让学生在真正融入阅读中享有更多的自我思考机会,让他们能够丰富认知思维。教师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和学生思维迷茫区、思考困顿点,多运用总结、归纳、逆向推理、讨论争辩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在主动讨论中丰富认知,在相互学习中交流感触。
四、关注表达延伸阅读:防止读写分家
任何阅读都是一种主观投射的“看”,都是自我理解语篇的一种有效方式。注重拓展延伸,能够让学生在不断融入语篇中获得深刻印象。注重延伸阅读,能够让学生的自我理解更加具有鲜明特征。在阅读中多点延伸与关注,多给学生书面表达的机会,利于学生在把握中心要点的基础上形成多样化的理解感知,利于学生在由此及彼探知中获得灵感与顿悟。
阅读没有界限,是听说读写的综合。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针对小说表现的爱国主义题材,可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要素的内容,建议学生根据韩麦尔、小弗朗士等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和价值意义,围绕韩麦尔在教学最后所做的动作和发出的语言,可建议学生运用拓展想象的方式予以深入理解,可建议学生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一些动作、语言等方面深入想象。有的同学结合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联想到小弗朗士在后来认真学习,并组织了一些伙伴为自己国家提供一些有效的信息。韩麦尔先生则是在帮助自己国家军队,不再讲授法语,但却仍然给那些需要补法语的学生讲授有关法语知识,等等。这些拓展阅读,能够让学生在真正融入相应的阅读素材中找出相应的内容,让他们在融入深度中更好拓展想象。
結合学生对语篇阅读理解的不同,多给他们相应的策略指导和方法引导,帮助他们从相应的素材中找出丰富内容,能够利于学生开阔眼界。针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差异需求,可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想法予以拓展延伸,帮助他们从中找出相应的学习发散点,激活他们个性阅读的激情与内生动力。
总而言之,读无定法,贵在得法。以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与技能方法为起点,多给学生自由、自主、快乐的阅读时间,定能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突出个性化阅读策略指导,还学生阅读的支配权与话语权,让学生在真正深度阅读中产生共鸣与同感,定能唤醒学生的真正探知意识,切实增强其综合语用技能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