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美术创作教学中提高审美素养的重要性
2019-11-04杨欢
杨欢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教育体制和教学目标通过不断地完善和改革来适应社会发展,美术作为一种发现美、表达美、传播美的艺术,需要良好的审美素养来促进美学的发展。美术是一种艺术创作形式,想要学习好美术需要具备较高的审美素养。美术的学习一部分依靠专业知识的运用,一部分依靠情感的感知和想象力的创造,审美素养可以加深学生对美术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以促进学生美术成绩的进步,为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创作;审美素养;美术教学
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社会建设日新月异,人们除了物质上的满足,越来越重视精神上的培养和享受,可以说生活的幸福感大多数都来源于精神感受。文化是精神世界的重要成分,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状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美术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形式,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尤其在对孩子的培养方向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美术作为培养孩子艺术能力的首选内容,而高职院校的美术专业招生数量也越来越多。美术专业学生的就業情况是比较乐观的,除了艺术行业,还可以进入建筑设计、平面设计、园林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和美术创作密切相关。审美素养是美术创作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只有提升审美素养才能完成优秀的创作。
一、审美素养的基本内容及构成要素
审美素养包含的因素很丰富,包括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审美经验,在生活中培养的审美情趣,还有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悟能力等都属于审美素质,就像人的综合素养一样,它不是指单方面的能力,而是多个方面综合的素质[1]。一个人审美素养的体现不仅仅是对美的接受以及欣赏,还体现在对审美文化的鉴别和创造方面。审美也不仅仅是美术创作中的重要素质,还是与艺术相关的很多领域的必要素质。通俗来说,审美就是对美好事物的分辨和领会,是没有任何功利的直觉观照,而且在审美过程中人们的精神状态是愉悦的。审美素质不仅是先天因素决定的,还需要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经过后期的锻炼才能形成,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界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且社会环境的变化还会不断地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和能力。
审美素养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慢慢积累起来的一种涵养,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审美知识是审美素养的构成基础,审美能力是审美素养的构成核心,审美意识是审美素养的灵魂所在[2]。审美素养和个体素养是有区别的,既包括个体素养的部分内容,又有其独特的内容,而特有的内容往往成为别人难以理解或者诟病、议论的内容,当然如果是志趣相投的人,反而会欣赏这种特性。随着美术创作教学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人们对于审美素养的特殊性已经有了客观的认识并懂得了尊重和包容,而且也慢慢了解了审美素养特有的发展规律。审美素养不仅是美术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常人的基本素养,影响着人的性格和情感。我国现代教育逐渐把素质教育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审美素养对于推动素质教育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审美文化的了解,从而更好地连接素质教育和美育。
二、在美术创作教育中培养审美素养的必要性分析
审美素养在美学创作中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的思维特点需要进行审美素养的培养。不管是中学生还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其思维逐渐成熟,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跃,和社会的接触程度逐渐加深,容易出现思想波动。他们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判断能力强,但是又容易被迷惑,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审美素养的培养可以稳定学生的心性,促进心智的成熟、稳重,还会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从而提高个人修养。其二是培养审美素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是高素质人才,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素质都得到了普遍提高,学校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教育目标的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而在美术教育中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是美学教育的发展趋势。素质教育的提倡和推进使人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完善人的品格,对于综合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作用。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及学生,都对美术的价值和美术创作的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美术的创作中需要建立审美意识,加强审美能力,而这些是审美素质的重要部分,因此,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必要的。美术作品的创作需要融合创作者的情感,人们欣赏美术作品其实也是在和创作者情感交流,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必须融合情感。因此,审美素养的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万物的热爱,并且激发学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创造能力。
三、我国美术创作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我国的美术教育起步较晚,而且美学艺术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学体系中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和改进。比如;有的学生没有形成自己的美术思维,在创作时总是将别人的作品作为基础或者直接模仿,形式上比较单调,设计方面简单,没有新颖的感觉;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在鉴赏他人作品的过程中,不细心观察,不认真分析,认识不到美术内涵的重要性;此外,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学方式比较固化,忽视了学生实际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只一味地赶进度或者按照自己的思路教学。美术创作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模式进行积极的创新和改革,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引导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3]。美术创作的进步需要教师和学生同时提高自身能力,共同提高审美素养。据调查分析,美术创作者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项:一是教学模式陈旧。美术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创作者可以通过美术来表达情感,而美术的创作需要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部分教师受陈旧教学方式的影响,难以转变教学思路,在授课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美术技巧方面,课堂氛围枯燥,教学方式单一,学生难以对美术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二是缺乏创新和实践教育。传统教育体制重视理论学习,而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较低,无法引导学生将课上学习的内容在实践中充分地利用,不仅降低了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三是与生活的结合力度小。美术是对生活的一种感悟,美术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一个人物、一只动物、一片树叶、一枝花或者一个微笑和一滴眼泪,只有细致地观察生活才能启发自己的思维,对美术的内在含义充分理解。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缺乏对学生生活化教育的引导,使学生过于关注绘画的技巧,而忽视了对审美素养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影响。
四、提升审美素养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加強美术语言的掌握
在美术创作教学中,对优秀的作品进行讲解,使学生直观地感受绘画的技巧是常用的教学方法。优秀美术作品内涵丰富,对技巧的应用纯熟,内在感情丰富,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养。但是前提条件是学生必须了解美术语言,才能明白作品表现的内容。美术语言不同于我们日常交流的语言,它是一种视觉语言,艺术家能够合理把握美术语言的运用而创作出自己想要的作品,同时用美术语言传递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比如形体、色彩、空间和明暗等属于美术语言。在这些语言中,色彩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美术离不开色彩的运用,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也不断地演绎着颜色的变化,很多创作者用笔将这些颜色记录下来,便是丰富的创作素材。颜色可以触动人们的内心,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情绪,比如绿色代表生命和青春,白色代表着干净和纯洁等。只有在美术鉴赏和创作中掌握大量的美术语言,才能提高审美素养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二)巩固理论知识
美术作品给人的视觉感受首先是美,但是常人却不知道美在何处,只能肤浅地从画面的整体来感觉,而作品真正的内涵必须用专业的眼光来分析。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美术鉴赏的重要的能力,也是美术创作需要的重要素质。教师需要强化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具备专业的美术理论和技巧,提高专业的审美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注重文化背景的影响
文化背景对于美术创作有较深的影响,很多优秀作品的创作都基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比如社会的发展、政治状态、人文情怀、风土人情等,这些文化元素影响着创作者的思路和情感。美术创作不能完全脱离现实,而文化背景就是现实中影响美术创作的关键因素。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作品的内涵,可以从创作的文化背景出发,了解作品所处的文化环境。
五、结语
无论美术创作的题材是什么样的,或者什么类型的创作,都和审美素养有很大关系。只有具备审美素养,才会有发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眼睛,其在美学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初步学习美术时,很多学生对于美学的认识还过于单调,以为美术就是一幅画。随着美学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不能满足美术创作的需要,学生需要提升审美素养来推动美学的进步。审美素养能够提高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美术功底。
参考文献:
[1]周芬.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浅探[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70.
[2]瞿剑宛.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鉴赏教学“六步曲”的实践研究[J].教育参考,2018(2):60-66.
[3]彭婷.优化美术教学,培养人文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7(10):157.
作者单位:
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