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兽面玦玉器用途研究
2019-11-04王新辉
王新辉
摘 要:红山文化起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一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是最早的华夏文明痕迹之一。它是母系氏族社会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在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种类很多,而兽面玉器的发现更丰富了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让红山文化具有历史文化性。文章就红山文化兽面玦玉器的用途进行讨论研究。
关键词:红山文化;兽面玦;玉器用途
红山文化时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牧、渔、猎三体并存。红山文化陶器的遗存是独特的彩陶和之字型纹陶器共存。
在新石器时代,红山时代的居民主要以农业为主,所以当时的多位工具类的玉器均有遗留下来;在红山文化时期的彩陶多为泥质的,其中红陶黑彩是最常见的,花纹非常丰富,造型也与生活息息相关,生动且真实。当时的玉雕工艺也很高超,玉器有猪龙形、玉鸟、兽形玉、棒形玉等,形态也是栩栩如生。
1 红山文化兽面玦玉器是玉猪龙
在红山一带发现的兽面玦又被称为玉猪龙,被认为是龙的最早雏形。因为发现时其外形奇特,考古学家们对于它的定义还在是龙还是猪之间争议,有的还认为它是熊。被发现的大量玉器多为动物,比如鸟、凤、龟等动物。这些动物玉器和玉猪龙一同出现,表明它是人和动物的早期胚胎。玉猪龙其实是一种胚胎不是一种动物。
玉猪龙通体呈牙白色,肥首大耳,首部占整个身体的三分之一,尾部平齐,身体首尾相连,成团卷曲状,背部有对称的圆孔,面部也有线条刻画眼圈,两侧漏出一对獠牙,整个看起来就像一个猪的胚胎。这是早期的玉猪龙形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猪龙的外形开始发生变化,身体呈现出一个“C”型,刚劲有力,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拥有了蛇的特征。专家认为,古代人对蛇象很崇拜,因为它们可以征服疆土且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因我们本身就是龙的传人,蛇与龙形象又很相近,所以就把它和早期的猪型结合起来,就出现了猪首龙身的形象。玉猪龙是我们祖先创造出来的中华第一龙。
2 兽面玦的发现现状及发现过程
就当前考古学家给出的数据,共发现和征集了14件兽面玦形玉器。其中有4件是经考古发现的,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一起出土的其他器物。它们的出土表明红山文化有新的发现和实证,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剩余的10件则是征集或者采集而来的,虽然它们没有明确的出土地点,但经过考古学家的考察、研究可知这10件与其他4件均属于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它们的发现为考古学家研究红山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也让考古学家对中国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考古过程中,专家们发现秦始皇修建的长城让他们没有看见中国更久远的历史,迷惑了专家们的考察。因为在长城以北有更加古老的中国文化,在那里可以探寻更老的中国。1971年8月的一个下午,内蒙古自治区拉村农民张凤祥在家的后面发现了一个像钩子一样的东西,做工很精细,质地非常坚硬,便顺手把它带回家,放到家里。弟弟看见就把它用一根绳子拴起来拖着与小伙伴一起出去玩,过了7、8天,原先满是锈斑的玉器开始展现出本该有的光泽。他便发现了这是一块玉,把它带到了当地的文化馆。文化馆的馆长见这个样子的玉器便出30元钱征集了这件玉器。当时的馆长并没有太在意,把它收进了放文物的箱子里面。1984年,考古学家对红山文化的研究有了更大的突破。考古学家在辽宁省发现了一座有5000年历史的古墓。在古墓中有玉器的陪葬,尤其是在古墓主人的胸部发现了两个做工精准的玉器。考古学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它们是红山文化时期的玉猪龙。消息一传开,文化馆馆长想起放在柜子里面的文物,便带着它找到相关的研究人员,经确认这就是玉猪龙。历经这么多年被确认,它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中华第一玉雕龙。这一发现让中国文化翻开了新的历史文化篇章。
3 兽面玦玉器的形状和制作分析
对兽面玦玉器的形状和制作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兽面玦玉器的不断演变过程和它的特征。专家们发现,在这14件兽面玦玉器中,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身体都是卷曲状,首部较大,一对竖立且很大的双耳作为轮廓线,还带有其他纹饰。但它们也有一些细部上面的差异,这需要专家人员仔细地发掘其中的不一样。这些玉器中有的有“C”字身形却没有玦口,是内侧相接的;有的则是玦口很大或很小,且颜色多样,如黄绿色、墨绿色等;有的上面还有一些褐斑。这些发现让专家对红山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兽面玦的制作工艺,经过专家们研究新石器时期的玉器加工制作工艺主要用到以下几个方法:①片切割方法。这种方法是新石器时期加工玉器的最普遍方法,也是保证兽面玦更加立体的一个途径。②阴刻线纹。兽面玦的面部刻画常使用这一方法。为使玉器形象生动,红山先民运用此法进行雕刻,让兽面的形象足以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效果。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工艺方法被运用到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中,如钻孔、凸弦纹、瓦沟纹等。我们不得不佩服红山先民的智慧,他们创造出红山文化,让中国文化多姿多彩。
上文提及制作工艺的方法,现就其制作方法进行分析。
①抛光工艺。我们所见的兽面玦形玉器表面所呈現出的光泽多为柔性的哑光。这就让我们知道了兽面玦形玉器并没有利用高密度的物体去处理它的菱角部位。在被发现的玉器中,很多细微之处都处理得非常精致,可看出制作玉器时工序烦琐,且多采用经过打磨的兽皮。因为兽皮极软,对玉器不会造成损坏,还可以把细微之处雕刻得更加平滑。
②纹路工艺。在红山文化玉器中纹线分为阳纹线和阴纹线,兽面玦形玉器主要是利用阴纹线。虽然在新石器时期多采用片切割技术,但这种技术只能解玦玉器的大概形状,对于刻画部分的刻画还是达不到要求的。所以在玉器成型之前应该还采用了其他方法。在发现的兽面玦形玉器上虽然没有发现被设计的痕迹,但是玉器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已经在玉雕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③管钻工艺。兽面玦形玉器外形较为粗壮厚重,所以玉器身上的孔多是管钻出来的。发现的玉器中孔道中间对钻交接出的锻炼痕迹基本上没有出现,说明这种钻孔对接技术也并非十全十美。从发现的牛河梁遗址中出土的牙白色玉猪龙眼部可以证明那时的红山先民已经开始使用圆形环对玉器进行加工,圆形环用的是阴纹雕刻;还有一些玉器有极其规整的圆柱形,从侧面说明当时已经用管钻工艺。对于用什么器物进行管钻,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经考究当时并无竹林存在玉器周边,所以专家纷纷猜测是用兽骨,但也未有准确的数据得以证实。而兽面玦形玉器采用管钻工艺是不可置疑的。
4 红山文化兽面玦的功能研究
在发现红山文化中的兽面玦形玉器时,专家们对它的功能进行了一番讨论。一部分专家觉得玉器只是单纯的装饰品;而一部分专家就觉得装饰并不是它主要的功能,神秘的兽面玦形玉器肯定还有更重要的意义。玉猪龙发现时,刚好摆在墓主人的胸前,所以专家们觉得他们具有祭祀性、陪葬和礼器的作用。出土玉器做工特别精美。这些玉器基本都出土于牛河梁二号地点的墓葬中。二号地点四个大墓中间就是祭坛,这不禁让专家们觉得它有可能是在大型的祭祀活动上出现的祭祀品。且出土和征集的獸面玉器才只有14件,表现其珍贵程度。这让专家不禁将兽面玦形玉器与王权结合起来,它有可能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对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的功能还有其他更多的说法,这些说法需要进一步的考证,需要专家们对红山文化玉器进行深入探索和讨论。
5 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的背景研究
5.1 文化背景
要想充分了解红山兽面玦形玉器就必须得对红山先民的精神信仰进行深入了解。兽面玦形玉器的造型是受红山先民对宗教信仰、图腾崇拜的影响而产生的。很多文献都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描述。在李恭笃、高美炫的《红山文化的玉雕艺术和图腾崇拜》中,就表述了红山文化中的每一件玉雕品都是红山先民最珍贵的物件和最宝贵的财富;在王丰的《红山文化玉器研究》中表明红山文化玉器是根据图腾文化演变而来的。这些都从侧面说明了红山文化玉器与当时红山先民的内在精神是相互契合的。
5.2 经济背景
经济基础玦定上层建筑。兽面玦形玉器的出现是由红山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决定的。古代人民主要是以农、牧业为主进行生活,且处于重要的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让那个时期的玉器多呈现为动物,如猪、虎、鸟等器形居多。这些玉雕刻得非常精巧,雕刻水平极其高超。兽面玦形玉器的出现不仅是因为红山文化的文化背景和经济背景,其中还有一些图腾崇拜的原因,也正是有了这些才会有后来灿烂的红山文化。
6 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的文物价值
红山文化时期玉器的出土让后人知道红山文化的存在。其后大量的红山玉器图录著作向广大的读者展示了红山玉器的收藏和鉴赏情况。在著作中也充分向读者阐述了玉器的文化价值和文物价值。兽面玦形玉器的发现充分印证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也让我们找寻到龙的身影。兽面玦形玉器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国悠久文化的实物见证,为研究远古宗教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7 结语
红山文化时期的玉器种类极其丰富、造型独特、制作精美,因此而闻名于世。红山玉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期最具代表和最具影响力的玉文化之一。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的使用已呈现出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西起黄河中上游、东临沿海广大地区蓬勃发展的态势。分布在这些地区、崇尚玉的部族经长期制作、使用、交流玉器,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玉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长江流域的良渚玉文化和辽河流域的红山玉文化。红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玉猪龙。兽面玦形玉器的发现让考古学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源头式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金茜.新石器时代原始宇宙观的初步研究——以良渚文化为中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2]杨琳.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用途研究[J].南方文物,2017(3):203-212.
[3]周晓晶.红山文化玉器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4]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2.
[5]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6]孟昭凯,金瑞清.牛河梁玉器赏析[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15.
[7]杨琳.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用途研究[C].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第三届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项楚教授七十华诞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