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的融合与共生研究

2019-11-04罗琛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数字艺术有效沟通传统文化

罗琛

[摘  要]目的:为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与共生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通过案例解析与理论归纳的方式对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结论:传统文化需要借助数字艺术的新技术、新观念焕发活力,达到推广效果。数字艺术需要在传统文化中找到根基,彰显出自身特色,传统文化和数字艺术相互依存,繁衍共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字艺术   有效沟通  审美法则  精神内核

引  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观念的变化,数字艺术与传统文化已呈现出融合共生的趋势。数字艺术需要借传统文化找到根基,彰显出自身特色。传统文化需要借数字艺术传播推广,并结合数字艺术的新观念与新技术焕发生机。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传统文化和数字艺术的依存关系,详解双方融合与共生的优势与给对方带来的诸多可能性。

推广传统文化的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世界影响深远。如今中国经济腾飞,应重塑与之匹配的文化自信,打造完整的大国形象。但近年来我国在文化推广上却面临传播渠道窄、受众接受慢、投入与收效不匹配等情况。这究竟是传统文化本身已不符合时代潮流,还是在传播过程中没找准方法,从而未达到预期目的,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文化推广的解析

在一次中法设计比赛之中,让中法学生分别创作关于“热爱祖国”的主题海报,法国学生通过身边的美好事物来表达主题。结果我国学生却大量使用中国结、云纹等符号来表达,这实属机械式地理解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

很多人片面将我们自己的文化理解为饕餮纹、水墨、剪纸等,这是狭隘的。文化推广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沟通交流,推广的核心应是思想,让世界了解我们中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与文化价值体系才是目的。

中国风并非是简单的符号堆砌,而是设计师在传统文化熏陶下和美术修养的积淀下,运用自身独有的审美语言与思维方式打造的反映当代语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才是真正符合时代的“中国风格”。

有效沟通的重要意义

沟通除了要考虑信息是否传递出去,还要考虑对方是否有效接收。如我们向外国人传达“义气”概念的时候,他们难以理解含义,但如果使用贴近其文化认知的“忠誠”进行诠释,则更便于获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因此,研究沟通对象,寻找沟通渠道,打造与之匹配的沟通手段,方能做到有效沟通。

如今科技使生活越发便捷,人们在接收信息时本能地寻求更高效的方式,数字艺术表现形态的多样性,使其更易成为通用的沟通载体。因此,图优于文字,动态图优于静态图,交互式体验方式优于单向传播,情景体验优于平面呈现,这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当今电子游戏早已发展成为一个巨大的文化载体。以PS3游戏《如龙》为例,其运用三维模型还原东京,游戏者操作角色在虚拟世界中游历,仿佛置身其中,此形式很好地推广了东京。既有趣味性,也有互动自主性,既避免了硬性灌输的弊端,又能深化游戏者的记忆,是一种高效传播方式。美国更通晓此道,《功夫熊猫》与《花木兰》就是用信息接收者自身的文化符号来包装美国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如果还仅仅是满足于向世界展示中国符号,那明显是对传统文化推广上的错误认知,因为文化推广的核心不是形式,而是思想。

数字艺术的定义与传播优势

在全世界寻找通用“语言”打破文化壁垒,以更顺畅地增进彼此认知,这是全人类努力的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艺术因其具有的诸多优势,逐渐承担起这份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1.数字艺术的定义

数字艺术,狭义讲,是特指依靠电脑为载体而创作的美术作品,英文为“Computer Graphics”,简称“CG”。从广义来说,则是指包括交互媒体设计、数字影像艺术、多媒体艺术、虚拟现实设计等在内的所有以数字技术为依托而完成的艺术作品。

2.数字艺术在传统文化推广中的优势

(1)数字艺术能为人们带来更立体化、多元化的感官享受。受众对体验感的直观感受则能摆脱文化差异的限制。

(2)数字艺术的交互性特征,使信息接收渠道从单向传输向互动沟通转变,更利于人们主动获取信息,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解读。

(3)数字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的结合,科技艺术化将会使科技更具人文关怀,而艺术科技化将更利于艺术的传播与推广。

(4)数字艺术是以科技手段为基础的,具有易制作与易传播的特点,可提升效率,节约成本,利于文化的快速普及。

(5)数字艺术多媒体融合和实时交互的传播机制,使其具有了可以使人们广泛参与、深度体验的特质,且信息的结构是立体的。

(6)将传统文化与数字艺术相结合,运用新技术加以推广,这是是全世界都在广泛运用的手段。

米兰世博会主题为饮食,在日本馆,其设计的整个参观过程中并未出现食物,而是通过声光电与多媒体互融的形式展示自己国家的饮食文化,并延伸到东方哲学观下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考。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体验感成功冲破了文化壁垒,达到有效传播思想的目的。反观我们,除传统的京剧、剪纸、泥塑等展示外,就是KT展板的大量使用,虽然耗费了人力物力,但是展览的形式却没有任何的特色,这也大大降低了人们对知识获取的积极性。因此,并非传统文化本身出现问题,而是我们缺乏与时俱进的探索精神与积极有效的创新思考力。直接呈现未经提炼加工的文化是思想的懒惰,从而造成行动的笨拙,导致事倍功半。

数字艺术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传统文化是先祖不断凝练创新的结晶,正因其与时俱进,方能将文脉流传至今,如盲目守旧,不肯面对新的变化,反倒会背离文化本源。数字艺术不仅能在文化推广中起到积极作用,甚至能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使其进一步蜕变进化。法国19世纪文学家福楼拜在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时,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下分手,回头又在顶峰相聚。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如今娱乐方式日益丰富,戏曲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挑战,由于表现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很多戏种甚至濒临消亡。虽国家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但没有市场终究会丧失生存空间,只有勇敢接受市场考验,积极寻求变革,才能重现戏曲艺术的活力。以昆曲改良为例,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就是一次全新尝试,他从服装设计、舞台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重新进行了包装,赋予了传统戏曲崭新的面貌,在当时一经推出就获得新一代观众的青睐,是戏曲改良的优秀典范。假如说青春版《牡丹亭》是其2.0版,那网络游戏《惊梦》则是《牡丹亭》的3.0版。创作者将此戏曲故事导入虚拟世界,让使用者通过互动游戏形式了解传统文化,将戏曲、书画、灯谜等多种传统文化融入游戏中,形式新颖,符合新一代受众对信息的接收习惯,更有趣,更多元,体验感更深。

传统文化不应仅仅是剪纸等符号,更应是表象下中国人的哲学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方面的体现,当符号本身很难达到传播目的时,我们应对其进行提炼,用更利于对方理解的形式来展示,这才是善意与主动的沟通方式。

传统文化对数字艺术的影响

数字艺术对传统文化的推广意义十分重大,反推亦如此。中国数字艺术要想在世界上有一席之地,单纯地模仿他人只是初级阶段,追赶超越还需要更加努力。因此,数字艺术发展到高级阶段就应回到对我们传统文化的探索上,只有这样才能有所突破,我们将这种探索根据深度与广度分为四个层次。

1.造型元素的提取

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经典符号,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在数字艺术中将这些符号加以提炼并再现到视觉画面中,使其更有中国式美感。以动画《大圣归来》为例,其运用三维动画表现《西游记》,无论是人物设计、场景设计、构图配色等都大量借鉴了中国元素。使观众体会到传统之美在新的视觉包装下带来的全新感受,如其中的托塔李天王的造型就借鉴了年画中门神的形态,刀眉凤眼,中国特色十分明显。

2.表现形式的借鉴

中华文化历经数千年,产生了包括年画、皮影等无数优秀的艺术形式,数字艺术语言与之相结合,则会产生新的化学反应。但本着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只有自然生动地融合两者,才能呈现出形式美。《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中提到“数字艺术的形式美體验,关键在于内在的‘整合,而不是外在的‘相加。 ”因借鉴是主观提取有用的形式,而照搬则是懒惰消极的。以皮影动画为例,国产皮影动画多为简单地使皮影动起来,并未融入新的创意。《功夫熊猫2》中借皮影形式回忆过往时,通过二维三维切换,将倒叙与正叙区分,同时将皮影形式与全新造型设计整合,颇具创意,该动画是形式为内容服务的一个出色案例。

3.审美法则的凝练

真正地研究中国之美,应是对形式与符号加以剖析后,寻找其表象下深层次的审美规律与法则,方能触碰到中国美的内在规律。倪传婧是在美国名声鹊起的中国插画家,人们赞叹其作品中浓郁的“中国风”,但其作品中并未刻意凸显中国元素,用倪传婧自己的回答解读则是:“在国外,我画作中的中国元素确实是一个卖点,不过我并没有特意叫卖异国特色。这些东方味道是在香港生活成长的烙印。表现的构图和意念是本土文化潜移默化的结果。就像提到浪漫会想到死亡,我自然而然会想到化蝶,想到唯美的梁祝。”这从侧面说明,中国韵味并非来源于特定符号,而是画面中蕴含的中国式审美。

4.精神内核的彰显

即使是审美法则的凝练,依旧局限于探讨视觉本身,而要真正洞察民族美学精髓,则需从哲学观、民族精神等方面加以研究,方能穿过表象直抵内核,而这才是传统文化需保留、延续、传承的核心意义所在。以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作品为例,众所周知,其作品颇具东方精髓,即使画面中没有东方元素,依旧会让人感受到东方独有的美,即使画面中仅有流云,也能呈现出禅的美学精神——“空”的境界。

真正富有哲学思想的作品,甚至会让人忽略形式感上的重要性。即便作品用最简单的方式呈现,但只要思想内涵是中国的,仍会流露出深层次的中国精神,真正的中国精神是具有普世价值观的。如徐冰作品《菩提偈》,在美国911事件过后,徐冰收集大楼焚毁后的尘埃,并用尘埃拼成英文版的六祖慧能诗词《菩提偈》,最后通过吹散的方式使文字消散于天地间,让世界体会中国人对生死的认知,在作品中寄予了中国人对和平的向往与对生命消逝的哀悼。用中国智慧与全世界进行了一场心灵上的对话,即使材料只是就地取材且用英文呈现,但仍旧带有最深刻的中国智慧。

结  语

时代在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必须积极面对,正确看待科技所能带来的诸多可能性,才能将挑战变成机遇。而数字艺术所具有的诸多优势,能很好地与传统文化做到融合共生,使传统文化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中国的数字艺术要想发展,要想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同样需要回到对传统文化本源的研究上,方能真正做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传播与推广,其根源不仅仅是传播符号与形式,更应传达思想,只有思想本身才是超越任何形式的存在,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技术如何革新,思想才是真正永恒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国五千年积淀下的智慧结晶,只有不断地进取,勇于创新,才能使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杜晓哲:《论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数字艺术的影响》,《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年第6期。

[2]王建平:《动画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试指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3]许鹏:《论新媒体艺术研究的特殊内容与方法》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  陕西西安

猜你喜欢

数字艺术有效沟通传统文化
数字艺术在云南景颇织锦工艺传承中的应用
浅谈计算机数字艺术教育
电子商务包装的互动研究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