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丹纳“艺术成因三要素”谈海派绘画的发生发展

2019-11-04何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上海

何唱

摘 要:法国艺术理论家丹纳在其著作《艺术哲学》中提出了影响艺术成因的三个要素,那就是种族、环境和时代。根据这一理论,丹纳还提出,伟大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而是在时代的“和声”中产生的,他指出艺术家必须适应社会环境。丹纳的“艺术成因三要素”理论可以说“放之四海皆准”,结合海派的成因,“三要素”说提供了一个客观的研究角度和坚实的理论支撑,能够帮助我们揭示海派绘画形成和发展的深层原因以及海派艺术家群体的特质。

关键词:海派绘画;丹纳;《艺术哲学》;上海

丹纳(图1)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的一个历史家兼批评家,他的哲学属于奥古斯特·孔德派的实证主义,他从年轻的时候就孕育出了一种彻底的科学精神,丹纳认为,人类的精神活动受物质的支配和影响。在他看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本质取决于种族、环境和时代三个主要因素。这个理论早在18世纪就孟德斯鸠提出,但直到丹纳这里才发展成为一种严谨而完整的学说,并且丹纳用大量的历史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这些观点集中在丹纳《艺术哲学》一书中。该书概述了16世纪的法国艺术、17世纪荷兰古代艺术的发展,以及对古希腊、欧洲中世纪意大利和文艺复兴时期其他国家不同作品的研究,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不同国家和不同时代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向人们揭示了种族、环境和时代对文学艺术的深远影响。

丹纳的“艺术成因三要素”,究其本质,是从一个宏观历史背景出发,力求探明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在种族、时间和环境三个因素中,种族因素决定了其本质,环境赋予了它动力,时代限制了它的方向。这三股力量相互作用,影响和制约着内在精神文化,包括绘画、音乐、文学和艺术的发展方向。

一、何为海派?

海派,也被称为“海上画派”,其主要指“一批侨居上海,或常常到上海走动或暂住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画家”[1]。作为中国书画史上地域性艺术流派中的重要代表,海派对于传统绘画在近代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流派的形成包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因素。在目前学界对海派的相关论述中,下面这一段话常被引用:“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而来,侨居卖画。”[2]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与其把海派作为一种绘画流派进行考量,毋宁把它视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得更为贴切。海派的形成和发展有其深厚的社会根源。这些因素实际上与“上海”这个关键词紧密相关。海派之兴始于“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海派实际上也是上海城市发展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在《艺术哲学》一书中,丹纳将古希腊古罗马、尼德兰地区、佛罗伦萨的文学艺术作为论证的对象,但作为一种艺术产生与发展的普遍规律,这一理论有着足够大的普适性,对于研究海派绘画的形成与发展也提供了一个较为客观的理论依据。

二、种族、地理因素对于海派绘画发生发展的影响

丹纳所说的种族指的是某种民族特征,即民族性,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一个民族的原始印记都不会改变。所谓民族印记,就是天生和遗传带来的倾向,当人类来到这个世界,在人体生长的过程中结合自身气质然后产生明显的结构差异。这种差异和发展趋势有其民族共性,因此与其他族群不同。例如,蒙古族勇敢好战,傣族能歌善舞。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对种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丹纳认为,自然环境是形成民族特色的基础,也体现在民族精神文化中,而民族精神文化又成为民族精神文化的原动力。丹纳的环境概念不仅指地理区域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还指社会习俗和文化思想等社会条件。丹纳坚持要看待文化的整体性,反对孤立地分析和思考。由于丹纳支持“三因素”说,所以丹纳认为文化艺术最终是一种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活动。

海派绘画的群体,大多根植于江南地区吴越文化(包括海派文化)传统,吴越地区溯江、環湖、濒海的山水形胜造就了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生长气候,吴越地区人才辈出,古代状元和现代中国院士中吴越人占2/5,优越的地理成为吴越文化创造和传承的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吴越世代相传的文化,不仅给人以秀丽江南的美感,还铸就了这些精致文化形态所体现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认同。在海派诞生之前,有吴门画派、扬州画派、松江画派、华亭画派。这些绘画积累的文人画传统为海派绘画群体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也形成了诗、书、画和印的形式,并采用古诗词和文学的主题进行创作,然后用西方的对比、结构和着色等绘画技巧,简洁明快,但只是寻求意境而忽略形式。

海派绘画群体除了具有世代相袭的文人传统,还有吴越人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共同特征,这就是丹纳提到的“民族共性”,这同时也是吴越地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内生动力。海派绘画群体承袭这种变革精神和创新突破意识,并应用于绘画创作,所以才有后来的突破传统、兼收并蓄的海派绘画风格。

三、时代因素对于海派绘画发生发展的影响

丹纳认为时代是包括精神文化、社会体制与政治思想等在内的大集体,这些渗透在时代因素之中,构成供文化生长发“精神气候”。

海派绘画形成时期,恰逢上海作为中国第一个通商口岸开埠,这就引发了上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多元性发展。就文化特征而言,绘画是一种非常适合商业活动的艺术形式。我国古代就有关于出售画作的记录,如唐伯虎和郑板桥就曾以画为生。上海商业活动的繁荣使得一直在卖画的真正的画家兴起,而上海风格的画家已成为这一潮流的创造者,这已经形成了海事学校商业和公民身份的“精神气候”。为适应绘画的商品性特征,海派绘画也在继承文人画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绘画传统的同时,开始向雅俗共赏的方向发展。

按照丹纳所说的,时代限定了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那么,海上画派的画风因此时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加商业化、专业化、更加接近现实,包括传统人文精神的形式,如吉祥意义、道德评价、祈求愿景等,但更偏向于市民题材,如以人的喜怒哀乐为内涵。另外,大多数海派绘画主要是花鸟画,其原因除了上海的生活空间相对较小,制作大型山水画不方便的事实之外,也因为大幅画作很难即兴表达出大富大贵的寓意。这就涉及到绘画创作的速度问题。花鸟画颇具象征意义,而山水画虽有简笔画法,但毕竟无法草率,因此海派绘画的风格趋向民俗性。如何将高雅又简明的画法相统一,也是海派画家最重要的考虑方向。当然,在绘画发展方面,海派绘画也同样注重画面的装饰性,如何使高雅的艺术风格与简明的绘画技巧有机结合,是海派画家最重要的考虑方向。

同时,这一时期上海被划入外国商道的港口,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西方的绘画技法也对海派绘画的创作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海派绘画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绘画技法,开始吸收西方的绘画形式。随着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其中水彩画是以水融合透明颜料绘制,与我国传统绘画中的重彩、大写意和水墨画颇为接近,因此成为中国人易于接受的画种。中国画所追求的气韵生动、情景交融、似与不似的艺术境界,与水彩画所追求的水色淋漓、空灵淡远、浑然一体的意境又很接近。因此这一时期的海派画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西洋画法的影响,并将这样的画法融合进自己的创作中。比如吴昌硕那浓墨重彩的没骨花鸟画(图2)、任伯年的抽象速写花鸟画等。

综上所述,海派绘画的形成不是一个画家或者一部分人带动起来的,而是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个要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时代的风俗、观念都在变,但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共性不会轻易改变。“客观形势与精神状态的更新一定能引起艺术的更新”[3],但是海派绘画中从古传承下来的文人传统和精神气韵不会改变。所以,正如丹纳所言,种族决定了文化艺术的基本面貌,环境给予艺术以发展动力,时代限定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海派绘画就在这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循着文人传统的轨迹向前延伸。

参考文献:

[1]王伯敏.近代画史分期的一个焦点:评海派绘画[J].西北美术,2014(3):54-58.

[2]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78.

[3]丹纳.艺术品的本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144.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

猜你喜欢

上海
上海寻鸟大闯关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
欢乐上海迪士尼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2014 CES Unveiled上海发布会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