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诚育德 润物无声

2019-11-04陆锡征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师生德育

陆锡征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书不易,育人更难。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校园早已不再是传说中的象牙塔,学生也不再是人们想象中单纯的学生娃。在这种情况下,德育工作如何开展?我的观点是,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德育理念如何更新,德育工作始终需要师生之间灵魂的真诚对话。德育工作以诚为本,以爱涵养,胜过任何空洞说教和道德绑架。

请假风波中的原则坚守

2003年防治“非典”的经历让我记忆犹新。当时学校采取的隔离措施非同寻常:离校人员要审批,入校人员要检查、消毒,学生节假日不得离校。这些必要的措施让部分学生和家长不能理解和接受。我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中有一个家住城区、平时纪律散漫的学生硬要请假离校,我按照上级要求坚决不批假,那个学生一气之下把请假条揉成一团扔到我面前。学生以为我故意跟他过不去,也有同事认为我太死板。我问心无愧,讲清规矩,不再辩解。后来那个学生考上了大学。大学第一个学期放假后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学校找我,向我道歉……

这场“风波”让我更加坚信,人的思想转变需要时间,需要过程。德育工作不能贪图一时之功,有时候急于转变一个人的思想是徒劳的,时间能证明一切,只要你付出了真心、守住了原则,那就可以坦然面对。

“早恋”中的“成熟”女生

中学生谈恋爱即便不普遍也不足为奇,关键是如何正确引导。我认为空洞的、装模作样的说教根本没用,因为那些“正确的废话”学生早已听腻。至于严厉的纪律处分,虽然也能起到一点“杀鸡儆猴”“杀一儆百”的作用,但对未成年未成熟的学生所造成的心灵伤害也是不言而喻的。通常我会找一个恰当的时间(如放学后而非上课时)、轻松的环境(如操场一角),分头与当事学生坦诚交谈,核心是让他们提高认识,哪怕非要给纪律处分,也要让他们心服口服。

记得有一年我任教高三,有个班上成绩最优的女生在高考前一个月突然变得学习消极,模拟考成绩呈断崖式下降。她所在班的班主任不知道怎么回事,对她很失望,郁闷中把这事告诉了我。我决心“多管闲事”,找那女生聊聊。经过一番真诚交流,那个女生道出了自己的烦恼:隔壁班辅导她数学的男生爱上她了,她不懂怎样拒绝,用刻意的回避和冷淡對待该男生,没想到换来的是更加热烈的追求……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首先肯定了她和该男生都很优秀,而且该男生对她心生爱慕、大胆追求也是正常的。“谁叫你是那么优秀的女孩啊”,我开玩笑地说。接着我替她分析了各种利害关系,建议她找那男生开诚布公地谈一次,表明自己“目前”不想谈恋爱、要以学业和前途为重,并强调了一点:“记住不要伤害对方,因为同龄男生相对女生更脆弱、更不成熟。”那女生很惊讶地反问:“老师,你说的是真的吗?”“真的。我是男人,我知道他们。我不骗你!”女生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知道,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后来那个女生和那个男生都考上了重点大学。上大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开学不久,那个女生从所在大学打来电话,欢声笑语地跟我聊起了自己的大学生活,我忽然感觉,自己的周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一屋不扫”让教育归零

我的教育故事中也不是只有成功,曾经的一个“一屋不扫”的失败案例,对我这个老德育工作者来说,颇有警示意味。

那是我刚调入一个新学校不久,学校领导安排我负责学校的卫生督查工作。因为对该校的脏乱差非常不满,加上听说学校不久前因学生宿舍卫生太差而被市委领导批评过,我很想尽快、彻底地扭转局面,工作非常较真,督查非常严格。有一次我检查到一个高三宿舍,发现该宿舍卫生状况特别差。依照“先礼后兵”的原则,我先追问当天的值日生和舍长究竟是怎么回事,不料全体学生充耳不闻,视我为无物,我一时没忍住,大声说教起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很快就要高考了,瞧瞧你们这种懒散作风、颓废态度,能指望考上好的大学吗?!”对我的突然发飚,学生很不以为然,有一个学生终于忍不住顶了我一句:“我们考什么大学关你×事!”这一次我下不了台了。待我们双方都冷静下来之后,我找了一个学生代表了解情况,知道了宿舍卫生状况差的责任也不全怪学生,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也非短期内可以养成,他们更不可能知道卫生状况“一票否决”是个啥背景,而那个对我出言不逊的学生原本就极自负……我不无悲哀地看到:我的合乎逻辑的推理、恨铁不成钢式的“正确的废话”在这件事情中的确起到了“挑衅”学生的反作用,于是所有的教育瞬间归零、转负。认真想想,该校卫生问题积重难返,教育、动员之后更需长期努力,教师也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而我,不仅不是而且也不可能是那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对学生,我只能教育、引导,如此而已。师生彼此提高认识、真诚道歉、握手言欢以后,我们的“噩梦”烟消,慢慢迎来了和谐共处的新时代。

“投诉”与认同

设置意见箱,有利于学校及时听取师生的意见,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有意见,提意见,很正常。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意见都对,也不是师生提出的所有问题都如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严重。这是我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深刻体会。

有一年新学期,我半路接手一个新班级,遭遇了学生写信给校长“投诉”我。一些“政治觉悟颇高”的人如同发现了“新大陆”,想把我树为坏典型。这让我这个经历了风风雨雨的老德育工作者十分纳闷,一度想“引咎”辞去班主任工作。但是我终究还是心有不甘,决定“直面惨淡的人生”,发动全班“民意调查”,要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这一查才知道,原来那份“投诉信”是几个被学校处分、被我严厉批评过的学生写的。我仔细分析信中对我的投诉:说我“过分严厉”,我想那是少数几个学生的主观感受;说我“不尊重学生”,主要因为他们断章取义地从我对事不对人地批评不良现象的话语中抽出了一个不是很雅的词汇,然后自己“对号入座”;说我“不会教书”,全凭他们的个人喜好和自己的一两次考试成绩,这当然不能算数……抛开这封投诉信,去寻找背后的根源,我想主要原因是刚分班,新班级的学生对原班级教师的管理、教学模式比较留恋,而我和他们的磨合期还没有过去,由此引起了部分学生的误会和不满,而这样的不满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有问题,那就正视它、解决它,完全没有必要上纲上线。

我深刻地反省自己,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中的确存在“严”多于“慈”的现象,想来也许是我高估了某些男生的心理承受力,用语方面又过于个性化、文学化吧。最关键的问题是师生双方的沟通不够。当学生发现“投诉信”事件的严重性以后,也颇感意外,几个写“投诉信”的学生更是后悔不迭。后来,全班学生联名给我写信,表达理解、信任之意,还在我上课时集体鞠躬……其实我是真心愿意陪伴这些争强好胜的学生,并在不久的将来用实际行动,用更加优良的班风和学生更加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

很赞同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我始终认为,德育是灵魂的真诚对话,不是故作姿态的道德绑架;德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关怀,偶尔辅以快刀斩乱麻式纠错。道法自然,时间和实践最能检验一切。苟能真诚,出于大爱,千年铁树也能开花。

德育工作永远在路上,我唯有修炼真诚,涵养真爱,奋然前行。

(责编 白聪敏)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师生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