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的精准设计
2019-11-04熊小峭
熊小峭
《可能性》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充分感受和体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并做出合理描述。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将“精准”的理念贯穿整个过程。
定准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结合实际进行科学设定。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一方面,教材中的三个例子分别是:①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②让学生列出所有可能性发生的结果,感受可能性是有大小的;③让学生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另一方面,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体验,已经能初步做出自己的判断,但是他们的推理能力还有待发展。基于以上考虑,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一是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二是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游戏操作活动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和猜测,通过实例感受简单的随机现象,在游戏、猜测、验证等活动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較清楚地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结果。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师让学生在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和公正意识。
找准节奏。课堂整体节奏的设计和每个环节的节奏把握对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设计了“悬念导入、游戏探知、实践运用、巩固提高”四个环节。在“游戏探知”环节,笔者先出示问题情境:学校要组织“夹球赛跑、手脚并用、穿越障碍”三个项目的趣味运动会。每个人都有机会参加,但不能重复。为了公平,决定用抽签的方法来决定参加什么项目。教师出示三张卡片,分别是“夹球赛跑”“手脚并用”“穿越障碍”。再分三步让学生玩抽签游戏:第一步,请一名学生从三张卡片中抽出一张,其他学生思考会抽到什么。学生发现可能是“夹球赛跑”,可能是“手脚并用”,也可能是“穿越障碍”。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名学生参加的项目是一件不确定的事件,可能出现三种结果。第二步,教师先假设三张卡片中的“穿越障碍”已被抽走,让一名学生从剩下的两张中任意抽取一张。其他学生思考这名学生会抽到什么。学生指出,可能是“夹球赛跑”,也可能是“手脚并用”。教师追问:他有没有可能会抽到“穿越障碍”呢?学生都说不可能,因为剩下的两张卡片里没有“穿越障碍”。第三步,教师拿出“穿越障碍”“夹球赛跑”两张卡片后,只出示剩下的一张,并让学生猜测这一张可能是什么。学生发现一定是“手脚并用”。该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有节奏地掌握了一般事情发生的三种情况,即“可能”“不可能”“一定”。
设准问题。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一定的导向性。在《可能性》教学设计中,笔者根据自己设置的四个教学环节,共设计了12个小问题。如在“悬念导入”环节,笔者设计的是“游戏导入”和“奖状奖给谁”两个步骤,共有3个问题。教师请两位学生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玩之前,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让学生猜一猜谁会赢。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提出“可能”这一数学用语。学生猜可能是甲同学,也可能是乙同学。这时,教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们能不能确定他们两人谁会赢?不能确定你会用什么词语来表达结果?”学生进一步明确,当情况不能确定时,可用“可能”来表述。在“游戏导入”步骤后,紧接着就是“奖状奖给谁”。教师用课件出示一张空白奖状后,提出第三个问题:“这张奖状将颁发给本节课表现特别优秀的同学。你们猜一猜,今天的课堂上,谁会以最优秀的表现获得这张奖状呢?”这个问题贯穿整个课堂。奖状“可能”奖给谁呢?每位学生都在为这种“可能”努力着。
(作者单位:襄阳市南漳县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