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2019-11-04滕卫红
滕卫红
新材料作文立意的不确定性导致偏题跑题等问题频现,如何精准地为新材料作文立意呢?
把握整体,回归材料。审题立意必须全面阅读材料和题目要求,明確材料所叙说的人、事、物、景,对“写了什么”了然于胸,认真领会材料中情节间的相关联系,理清材料的思维链条,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忽视材料的整体内涵,只依据某一关键词或短语草草立意。比如,下面的作文材料:
日本铁道公司为一个偏远车站一名需要上学的高中女生坚持运营一趟列车直至其毕业。丹麦政府采纳了公务员丹尼尔德吉的建议:将垃圾桶降低0.3米以让愿意自食其力的拾荒者得到应有的尊严。一个人的车站,1.2米的垃圾桶……在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里,让人们看到了人性关怀。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社会,有了这样的人性关怀,才会良性健康地发展。
笔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审题时,部分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关键短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却遗憾地止步于对“微”“小”的关注,没能进一步挖掘材料中“细节”背后的深意。这类学生的思维流程大致可概括为:读题并寻找关键词/短语→由关键词/短语得出观点→对关键词/短语进行分析论证。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做到了从材料关键词/短语出发,但并没有按照材料所给出的思维导向进行线索的梳理和挖掘,没能统摄材料整体,最终导致其思维落点无法回归材料,从而在写作中出现立意不深甚至偏题的现象。事实上,材料中“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不仅仅是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孤立社会现象的简单呈现。再次认真梳理材料,不难发现“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人性关怀—社会良性健康的发展”构成完整的链条:细节体现人性关怀,关怀促进社会发展,“细节”指示下的三个环节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当学生及时纠正了此类审题问题,真正审明白了“细节”背后的深意,就不难想到地铁站的盲道、盲文等现实生活中体现人性关怀、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细节,从而在落笔时有话可讲,有理可论,有情可抒。
分析逻辑,缘事求理。审题立意无非是梳理材料逻辑关系,进而走进一个世界,窥见一段际遇,感悟一种智慧,感受一颗心灵。这也就要求学生要“缘事求理,联系现实”。比如,笔者给学生出示了这样的材料: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落幕,冠军是杭州外卖小哥雷海为。雷海为是一个平凡的外卖小哥,一天送餐五十多单,自己三餐进食的时间不超过半个小时,但他再忙再累,也会随身携带一本《唐诗三百首》,等餐的时候看上一首,外卖送到时就会背了。文化程度不高的外卖小哥与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这种连接实在不搭,但雷海为却将它们连接在了一起。就算生活再忙碌辛苦,也阻挡不了他追求文化和精神的脚步。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
材料较长,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把材料中的每句话标上序号,并划分出前三句的叙事部分和后两句的评说部分两个层次。多数学生不难发现材料中的关键思想出现在评说性语言中——“即使身陷沟渠,也要仰望星空”,但却在这一句上苦苦思索,没有头绪。其实,要想真正审透材料中评说性语言的思想内涵,应将两个层次联系起来思考,分析叙事部分说明的道理,即“缘事求理”。
在本则材料的评说部分中,“就算/即使……也……”构成假设关系的复句,“生活再忙碌辛苦”“追求文化和精神”与“身陷沟渠”“仰望星空”使材料呈现出别样的张力:人们往往认为,外卖小哥是体力劳动者,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而《中国诗词大会》的总冠军,则应是吟风弄月的文化人,这两个角色之间的距离看似有些遥远。事实上,这种不搭的连接背后折射出的正是雷海为孜孜不倦的文化追寻和执着情怀,因其不搭反而更加难能可贵——现实给了他忙碌粗糙的生活存在,他却用诗歌和诗情进行精神王国的构建。本则材料中,“身陷沟渠”与“仰望星空”看似相互矛盾,其实并不对立,在审题中,学生如果能够着眼于这组鲜明的矛盾对照,回归材料的叙事部分“缘事求理”,审视外卖小哥成为文化类节目冠军的际遇这一现象中隐含的哲理,进而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历进行思考——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种环境中,始终没有丢掉精神的追求,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活法,就可以形成颇具思辨性的立意,从而成就华章。
联系现实,融入自我。写作前的审题及立意其实是为写作时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感悟服务的。因此,在审题立意环节,写作者就要有现实意识和自我意识。以上文中雷海为虽“身陷沟渠”却“仰望星空”的材料为例。笔者引导学生在审题立意时思考:当今社会,很多人虽然身处社会底层,但他们却逆袭成功,化茧为蝶,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每一名学生现在也都像雷海为一样默默无闻,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像雷海为一样成为某一领域的“冠军”?学生很快从材料中发现答案:一个人无论出身如何,只要有梦想,有追求,并为之不断努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化茧为蝶;作为中学生,只有时时“仰望星空”,才不会浅尝辄止,停滞不前,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在此基础上写作,学生就有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客观上也紧密地联系了现实和自我。
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中,学生常常有“云深不知处”的迷惑。其实,一次审题就是走进一个世界,就是窥见一段际遇,就是感悟一种智慧,就是感受一颗心灵。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并不仅仅是阅读时感性的体悟,更应是读题时思维的梳理,动笔前理性的研析。清晰有序地梳理不同类型的新材料中的逻辑关系,接下来的立意和行文便会水到渠成。
(作者单位:武汉市英格中学一分校)
责任编辑 吴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