贮氨器筒体裂纹与检验方法分析
2019-11-04杨庆瑞
杨庆瑞
摘 要:贮氨器在长期使用中,由于压力较大,作业环境较差,可能受到客观因素影响出现贮氨器筒体泄漏事故。而出现此类问题,通常是由于贮氨器筒体裂纹导致,威胁到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故此,需要相关人员充分检验贮氨器筒体裂纹情况,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确保贮氨器正常使用。该文就贮氨器筒体裂缝产生原因展开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检验方法予以实践。
关键词:贮氨器 筒体 裂纹 检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TQ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7(b)-0055-02
在科学技术发展下,大量新技术和新工艺涌现,促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大大提升。在氨制冷系统中,贮氨器用于冷凝器的高压氨液存储,可以改善制冷蒸发器供液和回气量失衡问题,但是,贮氨器在长期使用中,受到压力和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出现裂纹,影响到氨制冷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所以,应该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客观掌握贮氨器筒体裂纹情况,及时修复和完善,确保生产活动顺利展开。加强对其研究,可以为后续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1 贮氨器使用概况
某厂贮氨器为2000年7月生产制造,型号为ZA3.5B,主体材质为16MnR,设计压力为2.0MPa,设计温度50℃,使用压力为1.7MPa,筒体内径为900mm,筒体厚度8.0mm。贮氨器的制造,主要材料为钢板,钢板冲压形成封头,为椭圆形封头。查阅产品质量证明书,发现A3焊缝制造期间发生多次返修,在返修后使用X射线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却并未出具焊后热处理报告。
2 贮氨器筒体缺陷检验
在貯氨器使用期间,发现有不同程度上的渗漏,检验发现A3焊缝周边15mm、100mm区域有穿透性裂纹,呈纵向分布。筒体表面裂纹有弧坑,伴有一定腐蚀缺陷,并无屈服问题和其他缺陷存在。通过对贮氨器筒体裂纹附近检验,A3焊缝区域有一定棱角度和错边量,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氨为液化气体,贮氨器中的液体和气体并存,贮氨器容积大概在3.5m2范围内,充装量最大值为1.6t。经过检验,发现裂纹在气体和液体交界区域[1]。
故此,应该建立专门的容器档案,包括贮氨器的生产日期、材质和焊后热处理范围;容器宏观内部检验,分析裂纹产生原因,易于产生高应力的区域,如焊缝返修处、封头与筒体之间的过渡区域;焊缝处理中,采用合适的措施来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消除周边的残余应力,冷压封头需要经过充分热处理;降低屈服强度;充分保温处理,在低温环境下存储,可以大大降低氧气含量;排料和检修期间,规避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充装规避空气污染,液氨中加入适量水,降低贮氨器中的氧气含量,通过实验证实,加入0.2%的水可起到缓蚀作用。
3 贮氨器筒体裂纹原因分析
贮氨器在长期使用中,容易受到高应力作用下出现腐蚀裂纹,通过检验可以发现裂纹是由于应力长期腐蚀导致。应力和腐蚀双重作用下,导致原有金属材料性质和结构发生变化,产生大小不一的裂纹[2]。此类裂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拉应力和电化学腐蚀作用导致,脱离这两个条件,则不会出现裂纹。就贮氨器筒体裂纹产生原因来看,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分析。
3.1 裂纹应力分析
通常情况下,贮氨器在正常使用下,环境温度在-33℃以上,容器承受的内压力较大,而氨属于液化气体,伴随环境温度升高蒸汽压力逐渐升高。筒体上一次薄膜应力分布,受到周向膜应力作用较大,出现较大的拉应力,通过应力计算,判断裂纹并非是屈服导致;裂纹长期分布在焊缝热影响区域,A3焊缝可能在制造期间多次返修后,未能及时进行焊后热处理,焊缝和热影响区周边区域伴有一定的残余应力;A3焊缝存在相应的几何缺陷,即便缺陷在标准范围内,但局部应力仍然较高;金属表面有一定的弧坑,可能打磨圆滑过渡,则成为应力腐蚀裂纹形成的源头区域,将会聚集更多的腐蚀物[3]。
3.2 腐蚀条件
贮氨器筒体裂纹的腐蚀条件,对16MnR钢产生轻度腐蚀,腐蚀区域均匀。但是,液氨在贮氨器安装、检修和排放期间,可能加剧周围区域的空气污染,促进液氨应力腐蚀。反应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氨基甲酸铵物质,将会对钢板材质产生一定腐蚀作用,气体和液体交界区域形成裂纹,并且有大量的腐蚀物聚集,主要物质为氨基甲酸铵,对于钢材表面钝化膜产生腐蚀作用,进而加剧滑移台阶处裂纹出现,是贮氨器泄漏事故的主要原因[4]。
4 贮氨器筒体检验方法和改进措施
对于贮氨器筒体的裂纹,应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检验方法和改进措施,以便于最大程度上降低液氨对贮氨器的应力腐蚀,规避泄漏事故发生。具体从以下几点着手改进。
(1)选择合适的材料。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材料强度越高,应力腐蚀可能性越大,同时考虑应力大小、杂质含量、操作速度等因素。为了规避应力腐蚀问题出现,综合考量残余应力、操作压力和安全性情况,尽可能选择强度低的钢材。对容器内表面宏观检验,尤其是焊缝、封头与筒体之间的过渡区、焊缝返修处等应力较高的区域,重点检查和分析。
(2)焊接工艺和筒体结构经过验证。在贮氨器筒体裂纹检验中,应该保证结构合理,避免焊缝过多、焊缝不对称和应力过于集中。制造过程中,避免强力组焊,避免错边和咬边等缺陷存在,同时介质接触面要光滑平整。容器制造后,及时退火热处理来消除残余应力,并且充分发挥焊后热处理工艺优势,降低制造期间产生的残余应力。
(3)贮氨器使用前需要充分清理干净内部空气,充装与排料期间,采用合适的措施来规避空气混入其中,降低贮氨器中的氧气含量。如,选择抽气方式来清除贮氨器中的空气,消除空气污染,规避应力腐蚀产生裂纹。
(4)结合相关规定,对新的贮氨器进行周期性内部检验,重点检验液气交界区域、T型接头和引收弧等区域;可以选择超声波检测方式,检验焊缝情况,条件允许情况下实现焊缝的全面磁粉检测。对裂纹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合理的处理意见,改善检验方法。如果是浅裂纹,通过打磨方式来消除应力腐蚀,但是需要保证打磨工艺的完善和创新;如果是深裂纹,则充分打磨消除裂纹后再补焊。需要注意的是,补焊前应该进行预热加温处理,避免焊接区域硬化,然后进行无损检测复查,完全消除应力腐蚀缺陷。
(5)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掌握液氨使用管理知识和应急处理技巧,经过专业培训后方可上岗,严格遵循操作要求开展各项工作,最大程度上规避贮氨器筒体裂纹出现几率,确保制冷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 结语
综上所述,贮氨器筒体裂纹产生的原因较为多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检验方法,充分了解裂纹的产生原因和周边应力情况,以便于寻求合适的措施及时处理。通常情况下,可以采用打磨消除裂纹方式,打磨后形成的凹坑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定级,否则应补焊,补焊完水压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为后续生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熊从贵,胡家扬,林通.氨制冷压力容器封头直边开裂原因分析[J].压力容器,2019,36(2):65-71.
[2] 李妍.贮氨器发生氨泄漏事故原因分析[J].科技资讯,2015,13(13):88-89.
[3] 潘俊智,李文艳,郭淑娴.贮氨器筒体裂纹的原因分析[J].企业标准化,2018,11(9):26.
[4] 信世超.贮氨器筒体裂纹的检验与原因分析[J].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3(3):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