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栽培技术对辽西大枣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2019-11-04杨晓光

防护林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朝阳县结实率大枣

杨晓光

(辽宁省朝阳县林业和草原局,辽宁 朝阳 122000)

大枣是辽宁朝阳地区重要的经济林产品,但是由于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使品质和产量难以提升。近几年来,朝阳地区大枣种植初见规模,但由于分散的种植模式在短时间无法彻底改变,因此靠天养的栽培模式仍然存在很多大枣种植区,如何将标准化种植模式推广到基层种植户中去,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影响大枣品质和产量低下的原因主要有品种引进、病虫害发生及后期管理等方面[1-2]。通过明确的综合栽培技术(绿苗和矮化栽培)对提高大枣果实品质、结实率和单株产量的影响研究,为大枣早实丰产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枣树品种为大平顶枣、小平顶枣、三星枣和大铃铛枣。

1.2 试验方法

1.2.1 栽培方法

(1)在冬季土壤封冻前把嫁接枣苗从苗圃中移出进行沙贮处理至次年1月,取出枣苗进行修枝处理和修根处理。修枝具体方法为:保留枣苗主干长30~40 cm,去除距离主干粗2 cm的侧枝。修根具体方法为:保留主根并对15 cm以上的侧根进行修剪至10~12 cm;修枝后把枣苗放入大营养液钵中进行蘸根处理,再进行营养土配置,将处理过的枣苗放入盛有营养土大营养钵中,最后移入大棚。装钵之前在各品种的试验样本中随机选出30个长势良好的枣苗并编号,记录枣苗相关形态数据,包括苗干平均长度、距主干粗2 cm侧根的平均长度和平均数量。

(2)在进行土壤和温室消毒处理后进行枣田平地,制作1 m×50 cm的畦床,在其内将装有枣苗的营养钵摆放整齐后采用浮土覆盖。

(3)在3月,喷施两次甲基托布津,喷药间隔为10 d,用于防治温室内枣苗的白粉病;在4月初对枣苗进行施肥处理,每隔10 d喷施一次尿素液(浓度为10%);4月末,对温室采取放风措施以使枣苗开始适应温室外温湿度[3]。

(4)在5月下旬,将枣树的幼苗移至试验地进行栽植,栽植前去除营养钵,按照2 m×1 m的株行距定植枣苗,定植穴规格为60 cm×60 cm×50 cm,回填表层土的同时混用农家肥或有机肥,用量为5~10 kg穴-1,当回填土至满穴时留有25~30 cm小穴以放置带有土坨的枣苗,浇水不易过多,每穴6~10 L即可,移植的次日,在穴表面覆盖暄土并进行保墒处理[4]。

1.2.2 矮化方法 幼苗移栽后,在枣苗侧枝剪口,距离主干的长度为4~6 cm以防侧枝萌生,严格控制枣树的高度,以新枝结实为主,树形以小冠形和开心形等低干矮冠树形为主;当新萌结果枝的数量达到3~5个时要及时摘心以控制新萌结果枝的数量,当结果侧枝萌出3~5个枣吊时就要打围尖;当枣吊花开到一半时需对枣树进行“环割”,环割时间一般选择在上午,在枣树根际部离地面10 cm处去除枣树韧皮部,避免伤害木质部,枣树株行距1 m×2 m,每667 m2栽培330株[5]。

1.3 养分及产量测定

1.3.1 养分测定 在朝阳县孙家湾乡,采用综合栽培技术与传统栽培技术比较,测定不同品种大枣果实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其中Vc 含量用钼蓝比色法,可溶性糖用蒽酮比色法。每个品种选20株,以传统栽培为对照,每个株上随机采摘10~15个枣果,重复3次。

1.3.2 大枣产量及结实率测定 在朝阳县贾家店农场基地、朝阳县羊山镇、朝阳县波罗赤镇、朝阳县柳城镇,以大平顶枣为研究对象,采用3 a综合栽培技术嫁接苗木与传统栽培技术嫁接苗木作为对比,每个处理50株苗,测定2017—2018年连续两年的结实率、单株产量,重复3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枣综合栽培技术对不同品种枣树果实品质的影响

图1可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枣果实中可溶性糖的含量,4个大枣品种果实中的可溶性糖的含量依次为28.8%、28.5%、27.5%、30.1%,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依次增加了7.4%、8.8%、6.2%、14.4%。

图2可知,综合栽培技术处理可以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其中综合栽培技术处理下,大平顶枣、小平顶枣、三星大枣、大铃铛枣果实的Vc含量(每100 g果实中)依次为139. 2 mg、137.1 mg、139.4 mg、136.7 mg,均大于传统栽培处理下各品种果实中的Vc含量(134.8 mg、133.3 mg、134.0 mg、132.5 mg)。

可溶性糖含量和Vc 含量是大枣品质的重要指标,上述测定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枣果实的品质,对三星大枣和大铃铛枣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作用最大,对三星枣的Vc含量提高作用最为明显,因此采用综合栽培技术是提高朝阳地区大枣品质的重要措施和方法。

图1可溶性糖含量变化

图2 Vc含量变化

2.2 综合栽培技术对枣树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

表1可知,采用综合栽培技术提高了枣树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在2017年,采用传统栽培技术的枣苗单株结实率低于10%、单株产量低于0.5 kg,而采用综合栽培技术,通过移栽时对根部的保护和移植后对侧枝的修剪、摘心、环割等矮化技术处理,保证了枣树得到足够的营养进行花芽分化和发育,促进提前开花结果,在朝阳县贾家店农场基地、朝阳县羊山镇、朝阳县波罗赤镇、朝阳县柳城乡四个试验地点,结实率均达到80%以上,单株平均产量在2 kg以上。

表1 综合栽培技术对枣树结实率的影响(2017年)

2018年的调查结果表明(表2),采用传统栽培技术的枣树也提高了结实率,结实率在50.6%~54.7%,单株产量1.42~1.56 kg,采用综合栽培技术的枣树结实率均高于97%,单株平均产量在4 kg左右,高于传统栽培技术大枣产量1倍以上,可见,综合栽培技术是大枣丰产可以实行的重要技术方法之一。

表2 综合栽培技术对枣树结实率的影响(2018年)

3 结论

本研究表明,采用综合栽培技术,大枣果实的可溶性糖和Vc含量明显优于对照处理,在果实干物质和糖分的积累上更优于传统栽培。综合栽培技术使枣树树体和根系更为健壮,通过对根系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整,提高了枣树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所需养分的供应速度,合理的修剪侧枝、摘心等方法使枣头枝萌发旺盛,达到了枣树速生的效果,下部主干的环割处理,使养分囤积于坐果区,使枣树的结实率上升,提前进入产果期,从而提高了大枣产量。

猜你喜欢

朝阳县结实率大枣
若要皮肤好 粥里加大枣
朝阳县吐须沟村辽墓出土文物考述
朝阳县博物馆藏青铜短剑简述与认识
辽宁朝阳县出土的辽代家族墓志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辽宁朝阳县发现辽代《王仲兴墓志》
大枣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七个水稻粳型不育系的柱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