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无限推迟的梦想
2019-11-04张佳玮
文/张佳玮
小时候,我读罢《射雕英雄传》,深觉郭靖、黄蓉幸福无比,真乃人间佳偶。后来不小心看了《神雕侠侣》,看到鲁钝、憨厚的郭靖已经成了鞠躬尽瘁的郭大侠,娇小、伶俐的黄蓉已经是三个孩子的娘,便觉得别扭。我记忆中郭靖、黄蓉这对小情侣皮影戏般的美丽姿态,被蒙上了一层中年阴影的灰色。后来我又读《倚天屠龙记》,不小心被灭绝师太剧透,述说当年郭靖、黄蓉在襄阳城被攻破后殉国,立时如五雷轰顶。心想早知如此,我就不看《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了,那郭靖和黄蓉就永远停留在20 岁左右的年纪,便皆大欢喜了。
这个道理其实不新鲜。法国读者也会抱怨,大仲马写书,在《三个火枪手》里,三剑客和达达尼昂还好好的;在续集《二十年后》里,大家都老了,各有各的烦恼;在第三集《布拉日隆子爵》里,干脆四个里死了三个——早知道就不看后面的了。但这就是事实,你只要看下去,总会有各类令人不满意的故事。
《哈利·波特》延续下去,邓布利多就死掉了;《三国演义》中不可能总是写卧龙出庐和三足鼎立,总是会写到关羽败走麦城与刘备白帝城托孤,最后“星落秋风五丈原”;《红楼梦》最后大厦倾塌,群芳凋零;梁山好汉最后死散殆尽,活着的也不快活,比如武松就缺了一只胳膊。总而言之,只要时间还在流动,世上万事就很难善始善终,而且永远没有休止的一日。所以《格林童话》的策略狡猾而温暖:王子与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好,结束,孩子们该睡了,明天还要早起呢。
世人有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总相信未来会有那么一天,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像喜剧电影的结尾:磨难都被抛诸身后,前方只有无限的欢笑和幸福。正是有了这种希望,人才有精气神儿与磨难搏斗。但与之对应的是,这种“等到那一天到来,一切都会美丽”的逻辑,也会带来拖延症。小到写论文,大到规划人生,越是在意的事情,越是会拖延。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先生曾说:“我必须研习政治与战争,于是我的儿子才能有自由学习数学和哲学的机会。我的儿子学了数学、哲学、地理、自然、历史、造船、航海、商业和农业后,我儿子的儿子才有机会学绘画、诗歌、音乐、建筑学、雕塑、挂毯和瓷器。”
亚当斯先生的这段话,道出了世上无数人的心声。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个虚无缥缈、珍藏于内心的梦想,说出来怕人嘲笑,只能在午夜梦回或看着旧照片时,嘴角抿出一丝苦笑。这些苦痛最后化作这样一番话语,倾洒给自己的儿女:“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一定要争气……”然后努力奋斗,指望着有一天儿女可以衣食无忧,可以继承自己的一切。不愿意连累儿女的人会这样想:“我要努力到多少岁(给自己定一个期限),然后就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
每个人都有梦想。你去问每一个敲代码的、送外卖的、卖小吃的、开网吧的、贴手机膜的——如果他们愿意吐露真心——你就会听见各种雄奇瑰丽的梦想。就像亚当斯先生所说,研究政治与战争的现实主义者,可能都有个赶紧“退役”去做挂毯、绘画、瓷器、音乐的梦想。但大多数梦想之所以无法实现,与其说是破灭,不如说是被推迟,被亚当斯先生那种“我奋斗,我儿子、我儿子的儿子就能如何如何”的理想主义无限期地推后了。
喜剧电影的结局,可以像一张集体照一样,永远封存住某一个皆大欢喜的时刻,但只要时间还在流动,你就无法等到那完美一天的到来。哪怕是郭靖和黄蓉这样完美的情侣,还是要为孩子的事情苦恼,最后在襄阳殉难。时间拖得越久,梦想就越会变成一个虚空的仪式。当你老了,你会发现,你把梦想当摆设的时候过多,而践行梦想的时候又太少。
我们永远都等不到完美的一天,生活总要延续。所以,如果有什么预备要无限期延后、等待完美的一天再开始的计划,就直接开始好了。
比如,下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