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伴恶性低血糖及肺肝转移1例报道

2019-11-02翟泽川张晖王涛单春晖

磁共振成像 2019年8期
关键词:胰体垂体肿物

翟泽川,张晖,王涛,单春晖

患者,男,40岁,主因间断心悸、乏力、大汗2年入院。当时曾测随机血糖2.0 mmol/L,给予补充葡萄糖后症状好转,门诊以“低血糖症”收入院。2年前行“泌乳素瘤切除术”。实验室检查:胰岛素(空腹):55.29 μU/mL;空腹血糖:2.34 mmol/L。垂体6项检查催乳素(prolactin,PRL)升高,余5项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MRI T2压脂序列示胰尾部明显占位(图1A)。CT强化扫描动脉期,病变部位强化与邻近组织相近,呈轻度强化(图1B)。PET CT示胰腺位置正常胰体和尾部各可见一高代谢肿物,以胰体部肿物代谢增高为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6.4(胰体)、3.4(胰尾),大小约4.9 cm×4.1 cm×3.1 cm (胰体)、1.5 cm×1.3 cm×1.2 cm (胰尾)(图1C)。

经手术切除(胰头、胰体及胰尾)肿物送标本,术后送回病理结果(图1D):(胰头、胰体及胰尾)多发神经内分泌瘤(NET,G2),浸润周围脂肪组织,未见明确脉管内癌栓及神经浸润。

讨论 此患者表现典型,同时患有垂体泌乳素瘤、胰岛素瘤、甲状旁腺增生。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MEN)-I型影像学特点:(1)垂体病变:① CT需行冠状位薄层扫描,40%~80%有垂体高度增加,但超过垂体正常高度这一标准并非绝对,约60%有鞍底骨质变薄、凹陷或侵蚀;平扫大多数为等密度,也可为略高、低密度或囊变,快速注入对比剂后立即扫描肿瘤为低密度,延迟扫描为等或高密度,多数均匀强化,少部分不均匀,极少数呈环形强化,病变坏死、液化区不强化,钙化很少见呈分散点状,亦可呈块状,多见于放疗后[1]。② MRI一般用冠状面和矢状面薄层(<3 mm)检查,平扫T1WI呈低信号,伴出血时为高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信号早期低于垂体,延迟强化,后期稍低、等或高于垂体,结合临床及生化指标诊断PRL不难。(2)胰腺病变:① CT平扫多数肿瘤较小,不造成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且密度类似正常胰腺。仅少数肿瘤较大,出现局限肿块[2]。增强CT绝大多数胰岛素瘤都是富血供的,动脉期强化明显高于正常胰腺,静脉期与正常胰腺密度接近,故动态CT增强有利于发现此强化特征[3],恶性胰腺内分泌肿瘤除上述表现外,还可发现肝和胰周淋巴结转移,此例不仅有肝转移,还伴有肺部转移,为恶性胰岛素瘤典型表现。②MRI平扫病变多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清楚,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明显呈富血供肿瘤表现[4],若同时伴肝部转移,转移病变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及延迟期强化明显减低,呈“快进快出”表现[5]。③ PET CT扫描可明显显示病变及转移灶的代谢情况,对于病变良恶性的鉴别十分重要,此患者胰腺体部肿物代谢明显增高,SUVmax6.4(胰体),肺部及肝部可见多发类圆形结节,肺部病变早期代谢无异常,延迟代谢轻度增高;肝脏病变代谢早期增高,SUVmax6.9(早期),延迟稍减低,SUVmax501(延迟)。PET CT作为一项功能性检查,对于CT、MRI不能确定的良恶性病变,大大增加其诊断的准确率。(3)甲状腺病变:经超声及PET CT检查,此例患者甲状旁腺明显增生。本病需与单发的垂体腺瘤、甲状旁腺增生或腺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的其他型进行鉴别。

总之,虽然MEN-I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但受累腺体病理变化及影像学征象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且其发病呈明显的家族性特点,认识到这些规律,对该病早期诊疗有很大帮助。

利益冲突:无。

猜你喜欢

胰体垂体肿物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26例临床分析
原发性肉芽肿性垂体炎误诊为垂体腺瘤1例
乳腺肿物的超声自动容积成像与增强磁共振诊断对比分析
带你了解卵巢肿物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lncRNA-mRNA的共表达网络
胰体尾癌标准或扩大胰体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比较
垂体柄阻断综合征MR检查方法及其表现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治探讨
评价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效果
主气管肿物手术的气道建立和麻醉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