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现状述评
2019-11-02武振海
武振海
1 问题的提出
在全民健身成为国家战略背景下,各省市加强了对全民健身的支持力度,党中央和地方利好政策频发,为全民健身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保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指导服务,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提出了新要求、新使命。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进行梳理,厘清其发展的矛盾,向研究者呈现其研究现状和不足,以期为研究者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为新时代全民科学健身和提供理论基础,促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在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题,共检索到核心论文(共16家核心期刊)104篇。
2.2 文献计量学文献统计分析法
文献计量学是运用统计学将现有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相关文献进行整体描述。本文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源,对文献作者、来源期刊、发表时间、研究主题、基金支持等数据进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成果的数量及年代分布分析
论文数量反映着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重视程度。从图一中可以看出,2002年和2006年发文量最多,达到9篇,2013年又出现了一次反弹,达到6篇,2014年之后便呈下降趋势(见图一)。这一现象的出现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创立有很大关系,1993年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制度以来,学术界对其探讨逐渐增加。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中出现一些问题,导致大量社会体育指导员流失。2002年颁布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行业标准》,将其列为正式职业,随后学术界对其研究更加深入,但这种趋势并没有延续下去。
图一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确立以来16家体育类核心期刊发文量分布
3.2 研究成果的发表源分布分析
对检索到的104篇文献进行分析,其中,《体育学刊》和《体育文化导刊》占据榜首,各12篇,《北京体育大学学报》9篇,《首都体育学院学报》8篇,《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科版)和《体育科学》各7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6篇,其他期刊23篇,分别分布于《中国体育科技》、《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等。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104篇文献,每种期刊平均发表6.5篇,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相对薄弱,发文量与其庞大的队伍形成鲜明反差。其中《体育学刊》和《体育文化导刊》是发表相关论文最多的期刊,分别占14%。
3.3 研究成果的类别分析
通过阅读查阅的文献,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逐渐深入,由最早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逐渐到现状调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国外相关志愿服务的介绍与对比等,现阶段加强了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鉴定、激励与保障、管理与组织、体制改革方面的研究。
3.4 研究者来源分析
从文献所在机构来看,体育类院校最多,有46篇,来自师范类学校的文献其次,有20篇,随后就是理工类16篇,综合类14篇,政府机构8篇。从作者所属机构来看,体育院校研究者最多,但其他社会组织研究相对较少。研究体育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包容的,应站在不同的研究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实现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模范作用。政府机构研究相对较少,希望政府部门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
3.5 研究成果的项目支持分析
科研论文的研究过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物质投入,其投入与产出一般呈正相关关系,因此,科研论文是否得到基金支持,是衡量该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在104篇文献中,76%的论文都得到了不同层次的基金支持,其中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支持的仅占有10项,占9.6%,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也仅有4项,占3.8%。总体来说,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的课题中,国家级的基金支持力度小,省级大力支持,没有形成健康的基金支持结构体系。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应加大对这一领域的科研支持力度。
4 相关研究综述
4.1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变迁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原国家体委发布《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自此,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规模逐渐扩大,但存在着盲目追求数量,轻质量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公益性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不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亟需更专业化的指导队伍来解决这一矛盾。于2001年8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 《社会体育指导员国家职业标准》,并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正式职业。2003年在天津首先进行职业鉴定,从此职业化成为趋势。但随着出现的问题是,两种类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如何协调发展,同样都是为全民健身服务,何谓职业型,何谓志愿型。由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不同意将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并入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行列,使得公益型社会体育指导员脱离国家的制度保护,对人力资源造成巨大损失。李项如认为,两种类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可以并轨的,但需要进行不同的管理与培训,公益型和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都是在为全民健身服务,但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准入门槛较高,是在公益性指导的基础上升级与提高,是对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并对其行为进行规范。
4.2 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人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5万人,每千人拥有1.68名。虽然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在不断壮大,但仍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础不相匹配。李树怡对全国的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抽样调查研究。指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专业能力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文化程度偏低等,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等问题。最后李相如总结了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的几大问题:指导员内部有极大不平衡,各级别的人数不平衡,管理类和指导类发展不平衡,指导员总人数与我国体育需求不平衡,指导员地域分布不平衡;总体发展规模和速度没有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的既定目标;经费不足和培训力度不足;审批和鉴定机制不完善等。
4.3 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的域外经验研究
在我国实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以来,开始向发达国家学习。倪同云最早对日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其管理机构和权责划分,培训方式等进行研究,得出日本管理体制是政府与社团相结合,培训事物交给体育社团来组织,认为我国培训技能科目明显偏少,类别不丰富,对当时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发展提供了域外经验和理论基础。李相如通过与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对比,提出应加强指导员之间的交流,将典型地区和典型人物进行宣传和表扬,激发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等建议。
除了对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研究,吕化对美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和认证,内部激励等进行研究,对我国的经验是,完善认证和培训模式,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实用性,建立激励机制,以提高其积极性。以上学者对美日两国的制度进行研究,发现其优势和经验,并提出相应建议,但没有得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新模式。
4.4 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研究
关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大多从社会体育指导员准入原则、培训内容、使用教材、项目分类等进行研究。罗彭发现日本社会体育指导员使用教材偏重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系统性。我国教材缺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且缺乏系统性,从教材的内容方面我国教材实用性有所欠缺 。在社会体育指导员来源渠道方面,普遍认为学历偏低,体育专业背景人数偏少,高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成为共识。郑汉山等人论证了高校与政府协同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协调高校和政府的利益,以促进全民健身科学化和提高学生就业等问题。
5 社会体育指导员研究评价
1.现状类研究较多,理论研究类较少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现状研究较多,如全国范围的总体调查和省市的小样本调查,这正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发现问题,但缺少相应的理论依据作为支撑。如管理学、组织行为学、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较少,缺乏从多角度看体育问题的视野。
2.培养方面研究较多,制度保障方面研究较少
如何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质量,培养方式是重要环节,学者分别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来源渠道、培训与鉴定内容、培训主体等方面进行探讨,但制度保障是促进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后盾,缺少对激励机制和工作机制的研究,从而导致其上岗率低下,积极性不高。
3.整体性研究较多,单个组织研究较少
对某一地区整体性研究较多,如对某一省或者某一地区进行整体性研究,缺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进行研究,对整体性研究只能得出整体情况,但每个组织形态各异,只能提出相应的宏观的建议。如加强对个案的研究,使得研究更具针对性,对其他地区也有借鉴意义。
4.单一性研究较多,协同发展研究较少
发现很多学者只研究了社会体育指导员内部的发展,只从单方面论述了相关部门如何做,如何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但对部门协同的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会组织、社区、政府之间的协调机制研究。
6 社会体育指导员未来研究展望
1.社会体育指导员分类的研究
目前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分类不够完善,要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促进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目前我国还缺少相关类型的指导员。今后学者可根据社会需求,科学规划社会体育指导员类别细分,促进这一行业健康发展。
2.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化的研究
现阶段学者普遍认为社会体育指导员指导率低下,从业人员专业程度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在社区设立相应的岗位,给予合理的劳动报酬,其可行性有待学者考证,如何与公益型和职业型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区分,如何协调发展,共同致力于全民健身,是将来研究趋势。
3.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与社会相关组织的研究
就体育谈体育是狭隘的,容易产生研究困境,如何借鉴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经验,用于本行业的发展,目前研究甚是薄弱。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如何与群众体育需求建立联系,充分发挥这一群体的作用,满足不同人群的体育健身指导需求,如何打破体制障碍,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不同组织如何高效运转,是今后学者应该关注的地方。
4.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保障方面的研究
政府部门应简政放权,将部分权力下放给相关组织,促进相关组织的社会化,但一定要好规范和监督评价机制,让其有法可依,避免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完善奖励机制,提高指导工作的吸引力,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并用,提高工作积极性,对相关政策和机制方面的研究需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