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发展研究
2019-11-01赵建春
赵建春
摘要山东省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生态环境破坏、生态旅游精品少等问题,制约着山东省旅游形象和旅游发展,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态环保观念不强,生态旅游文化内涵欠缺,山东省既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也拥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山东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生态旅游开展中,找出二者的耦合关系,建立二者的耦合发展路径,以文化促进生态旅游文明,用文化塑造生态旅游精品,对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山东省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和山东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山东传统文化;生态旅游;耦合
中图分类号F 30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18-0132-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18.035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 on the Coupling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o-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
ZHAO Jian-chun
(Shandong Management University,Jinan,Shandong 250357)
Abstract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less classic eco-tourism and other issues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It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tourism image and tourism.The main cause of the problem lies i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 is weak and the connotation of ecotourism culture is lack.Shandong Province has rich eco-tourism resources and many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Put the Shandong classic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eco-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 find out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it,etablish coupling development path between the two and to promote tourism eco-tourism cultural.It is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tourism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the inheritance of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culture in Shandong.
Key wordsShandong traditional culture;Eco-tourism;Coupling
“耦合”原本是一个物理现象,用来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两种运动形式存在紧密关系与相互影响,然后产生相互联合作用的现象[1]。“耦合发展”,也称为整合发展或联动发展。耦合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在生态旅游领域应用为数不多[2-6]。山东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发展体现在二者通过相互影响,不断协调关系,促进二者联动发展的过程。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出旅游发展全域化,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7]。山东是齐鲁文化发祥地,儒学的发源地,文化底蕴深厚。同时山东省具有良好的生态旅游资源,为二者的耦合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1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发展状况分析
1.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
山东省具有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现已经初步形成以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为主线的东部海滨生态旅游系列;以泰山、蒙山等鲁中地区的山脉为主线的中部齐鲁山岳景观生态旅游系列;以东营市、滨州市以及潍坊市等地区为主线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旅游系列;以沂南竹泉村、微山湖为主线的南部乡村生态旅游观光及体验系列。截至目前,山东省拥有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重点规划生态旅游目的地7个,山东省生态旅游示范单位14处,山东省级原生态旅游景区45家,1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及9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8]。
1.2传统文化资源丰厚
山东省儒家文化、革命历史文化等文化底蕴丰厚;鲁文化、齐文化、莒文化、红色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等优秀区域文化众多;山东渔家民俗及乡村民俗等民俗文化分布广泛,泰山石敢当习俗、胡集书会、淄博花灯会、东镇沂山祭仪等民俗源远流长,柳子戏、杨家埠木版年画、剪纸、泰山皮影、青州花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根据山东省文化厅数据,截至2017年1月,山东国家级名录173项,省级名录751项,市级名录2 509项,县级名录7 513项。山東省现有国家级传承人52名,省级传承人309名,市级传承人1 617名,县级传承人4 339名[9],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的耦合提供了基础。
1.3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及生态旅游保护与开发
《2017年山东省旅游工作要点》提出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突出文化引领,规划策划一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文化旅游演艺活动。同时山东省重视生态旅游开发及生态资源的保护,《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美丽山东建设的名片产业就是生态旅游产业;2017年山东省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战略高度,规划指出生态优先,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发展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坚持,强调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在政府宏观环境指导下,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同样得到重视,此背景为实现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二者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山东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2.1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不够,需要深入挖掘传统文 化
山东省海滨、湿地、山岳、农业等适宜开发的生态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高,具备较好的适宜生态旅游发展的保障措施。但当前在山东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过度重视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了许多人文资源的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文化资源涉及较少,生态旅游高端产品及精品少,一些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对文化的挖据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口号阶段,没有做出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2.2生态环保观念不强,需要借助传统文化
《山东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了制约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紧迫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制约旅游形象和旅游发展被重点提出,许多生态旅游的经营管理者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忽视资源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损害;旅游者在景区内也不注意生态环境保护,随意刻画、采摘等不文明行为时常出现;当地居民没有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此类种种可以用传统文化进行引导,例如山东儒家思想“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引导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规范自己行为,遵循万事万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保持生态旅游资源景观的“原始”形态,在保护的前提下,适度開发与发展生态 旅游。
2.3生态旅游产品品牌影响力不足,需要注入传统文化,提升知名度
目前山东省生态旅游具有烟台昆嵛山生态旅游示范区、济宁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青岛百果山生态旅游区等国家生态旅游品牌及一批省级生态旅游品牌,但是品牌的知名度还欠佳,很多游客乃至省内游客都不太了解。“好客山东”的品牌已经叫响国内外,“好客”一词就来自于齐鲁文化,在生态旅游产品宣传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因素,既能实现产品的特色和创意,又能立足于传统文化之上打造高端精品的生态旅游产品。
2.4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因传承载体缺乏而淡化或消失,需要发展生态旅游,进行文化传播和保护
随着山东省现代化、都市化发展进程,一些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的传统民居、传统街区、古村落和传统名镇等村落“原始文化”“特色文化”淡化或者消失;许多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没有传承人而没落。发展生态旅游既可以带动相关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可以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公众的视野,吸引公众的注意,维护和传承优秀文化。
3山东省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耦合发展路径与对策分析
3.1耦合发展路径
文化与旅游存在着天然的耦合性,旅游离不开文化,文化传播也需要旅游,生态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与传统文化相互依存。一方面传统文化能够提升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生态文明旅游,保护旅游资源;另一方面发展生态旅游也能加强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通过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关共同发展,这种相互影响关系被称为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耦合关系,通过二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找到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耦合协调路径,实现生态旅游与传统文化的耦合发展,二者的耦合发展关系如图1所示。
3.2对策分析
3.2.1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富有特色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精品。
3.2.1.1
区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策略。区域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开发地域特色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山东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各地区人文生态旅游景区开发重要的基础资源,在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打造中从景区开发到管理运营、生态旅游商品的设计中深入融合区域文化,打造突出区域文化特色的生态旅游区,不断提升现有生态旅游的品质。例如运河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要以运河文化为灵魂,以运河水道为范围,以济宁市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示范,在运河核心区域济宁、聊城与枣庄市整合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运河遗产观光生态游、运河文化体验生态游等旅游产品,泰安、德州沿线城市开展运河城镇生态休闲游,共同打造国际知名的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生态旅游带;黄河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以东营市为主要依托,以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黄河水城旅游度假区项目为核心资源,挖掘黄河口文化内涵,凝练黄河文化精神,打造黄河三角洲生态旅游基地。
3.2.1.2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策略。生态旅游开发中吸引游客的重要部分还包括各地民俗风情与民间工艺,山东省民俗文化众多,发展生态旅游可以保护和发展各地民俗风情与民间工艺,为民俗注入新的活力,民俗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开发民俗类生态旅游景区,例如以各地传统民居、传统街区、古村落和传统名镇等没落的传统民间文化为对象,围绕各地传统生产生活用品、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建立民俗生态博物馆,同时可以采用“民俗展”的形式,鼓励当地居民及传承人在生态旅游景区开展工艺及民俗展示,发展和传承传统文化。
3.2.1.3其他非物质遗产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依附与特定区域和空间或者个人、群体而存在的活态文化[10]。山东省其他特色类非物质遗产文化也可用作生态旅游开展中,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山东省拥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万多项,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技艺等项目丰富多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与生态旅游耦合,以真实地呈现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基础,开发文化体验类生态旅游景区,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各类传统戏剧、舞蹈、音乐、经典传说等,吸引游客的同时,增强公众的文化认同感和保护意识,更好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3.2.2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伦理体系,引导生态文明。生态旅游伦理就是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供给者以及生态旅游目的地居民等在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保持与自然和谐发展关系的道德规范和哲学伦理,生态伦理可以指导和规范生态旅游行为。儒家文化作为山东传统文化的主流,主张兼爱万物,尊重自然,以儒家文化为典范,可以规范生态旅游行为,合理的开发和发展生态旅游。
3.2.2.1“取之有道”——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孔孟认为,索取的基本原则是“取之有道”,要在合理的限度内开发利用生态旅游,不能盲目地只追求经济利益肆意开发。对目前生态旅游发展中过度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的现象,“取之有道”的基本观可以指导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端正行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以此来引导生态旅游开发和管理者能够合理的进行资源开发,关注生态环境保护。
3.2.2.2“敬畏生命”——规范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行为。《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三畏之说,第一畏就是“畏天命”,包含了对天地自然的敬畏。提出保护自然和保持生态平衡的生态伦理责任,生态旅游者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可以实现文明生态旅游;居民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可以维护本土生态资源和文化;旅游开发和管理者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可以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保护;政府树立敬畏生命的伦理观,可以实现对生态旅游的宏观合理调控,维护生态 平衡。
3.2.2.3“仁爱”精神——正确引领生态旅游文明。孔子提出“仁”,“仁者爱人”,并且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到社会大众,孟子又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爱思想,他指出“仁民而愛物”,人和世间万物是息息相关的,也是生命相通的。发扬孔孟的仁爱精神,爱人,爱护万物,以此来教育和感化生态旅游者及利益相关者,带着仁爱之心去参与生态旅游,倡导生态旅游文明,建设生态旅游文明,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效益与旅游发展的有机统一。
3.2.3
以传统文化创意为引擎,打造山东文化生态旅游品牌。2007年山东省旅游局提出的“好客山东”品牌,已成为山东省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15年山东省旅游局推出“山东省十大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即:东方圣地、仙境海岸、平安泰山、齐国故都、泉城济南、儒风运河、水浒故里、黄河入海、亲情沂蒙、华夏龙城。山东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山东省旅游对外宣传的主要名片,因此在山东生态旅游品牌建设中,也要以文化旅游品牌为依托,打造文化生态旅游品牌,在宣传山东省生态旅游美丽风光的同时加强传统文化的引导作用,文化生态旅游品牌与好客山东文化旅游捆绑营销,打响山东省生态旅游品牌。
3.2.4
以文化教育为途径,增强生态旅游人才的传统文化知识。虽然山东省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但山东省文化生态旅游仍然缺乏精品,主要是因为文化生态旅游人才稀缺,缺乏文化生态旅游的开发和设计者。一方面,要加强对文化生态旅游人才的培养,加强对生态旅游相关人才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既懂山东省传统文化知识,也具备生态旅游专业知识的高级专门人才;另一方面,对生态旅游从业者尤其是人文类生态旅游景区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使得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熟知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正确地传播和弘扬生态旅游传统文化;最后,对生态旅游消费者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让消费者在旅游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主动保护生态及文化资源。
3.2.5
以生态旅游导游词为媒介,大力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生态旅游中关键的是解说教育手段,生态旅游导游词以情景教育的方式对生态旅游景区进行介绍,更应该增加传统文化知识,提升导游词的文化内涵,导游人员和当地居民都要参与,成为向导或解说员,向旅游者传播优秀文化。一是导游人员要依据传统文化和当地特色文化,创新生态旅游景区导游词,将地方特色文化、民俗风情等纳入导游讲解中,更好地向游客尤其是外来游客展现“好客山东”的形象;二是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生态旅游活动中,充当解说员,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学习当地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生态旅游的互动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形成人人懂文化、人人是导游的良好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李亚恒,陈金华.河南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管理工程师,2018(4):27-36.
[2]杨红,蒲勇健.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耦合产业研究[J].管理世界,2009(4):169-170.
[3]徐新桥.基于价值链模型的文化创新双极效应与耦合效应: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例[J].艺术百家,2011(5):77-82.
[4]康国章.《诗经》文化生态系统论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5):110-115.
[5]侯银银.闲暇环境教育与生态旅游耦合度评价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6]吴文定.从省情看贵州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的耦合[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2(2):11-14.
[7]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0号[A/OL].(2016-12-07)[2019-03-0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12/26/content_5152993.htm.
[8]山东省旅游政务网:旅游信息资料统计[EB/OL].[2019-03-09].http://www.sdta.gov.cn/.
[9]山东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省文化厅召开新闻发布会:牢记亲切嘱托 推动传承创新[EB/OL].(2014-11-20)[2019-03-09].http://www.sdwht.gov.cn/html/2014/gzdt_1120/17233.html.
[10]周英,王尔大,韦建华.文化遗产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价研究:以旅顺太阳沟为例[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3(9):146-15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