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应用研究

2019-11-01秦晓雯

北方音乐 2019年18期
关键词:对策建议小学音乐教学

【摘要】近年来,上海市中小学音乐课程将注重点从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逐步转移到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之上,力求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而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加入“即兴表演”环节可以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进而提高其音乐基本素养。本文拟在分析音乐教师和学生对“即兴表演”引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态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结果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即兴表演”现存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即兴表演”在小學音乐课堂中应用的研究提供有益的素材。

【关键词】即兴表演;小学音乐;教学;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一、即兴表演的界定

(一)即兴表演的概述

1.即兴表演的概念

“即兴表演”分为即兴和表演,“即兴”即为毫无准备,根据当下的感觉直接作出的反应。创作人可以是单独的个体,也可以以组为单位,其创作过程不能通过深思熟虑的酝酿,只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并进行表演[1]。本文中的“即兴表演”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单纯器乐、舞蹈或戏剧类的即兴,是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的五点“即兴编创”的内容,相对较为综合,也更贴近小学低段音乐课堂教学的需求。例如:基于课本歌曲内容进行歌词、节奏的即兴编创,而后延伸至即兴戏剧表演活动;活动创作中的即兴音乐游戏等,也可以在上述其中添加相关的故事、诗歌、图形绘画或生活中的声音,反之亦然[2],学生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自然会注意其“程序性”和“参与性”,而非最终的结果。

2.即兴表演在音乐教育体系中的定位

(1)即兴表演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法中的定位

Dalcroze认为,人体运动包括对声音和情绪反应的所有基本要素,并且必须在大脑和运动的身体之间进行一些直接反映。他在1914年的论文《节奏运动,听力训练和即兴创作》中强调“身体节奏的目标是:在课程结束时,学生不能说‘我知道而是‘我经历”,强调了即兴在基础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认为执教者即兴作曲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瞬间调动所学的一切知识来配合完成音乐表演。[3]

(2)即兴表演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定位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将近七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流传最广、应用最多、影响最大的一种音乐系统。奥尔夫的即兴是贯穿教学始终的,多在音乐戏剧这方面。他曾经强调:“就其整个范围而言,教学从即兴创作开始,即兴创作以节奏形式为支柱,随后是声音的固定和符号。”“原本性音乐的起点是即兴表演”,“即兴的自由教学,是,并且永远是一个很好的起点。”[4]

(3)即兴表演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的定位

柯达伊教学法多是针对和围绕着视唱练耳的训练展开的,对他而言,即兴并不能从教学的开始就进入,学习者需要熟知音乐理论、作曲等知识才能进行目的性规范化的即兴,他要求所有的即兴都是在有经验的教师指导下才可以完成,对于柯达伊来说,即兴是其教学过程的最高阶段[5]。

(二)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如今的即兴创作不仅仅是器乐、舞台表演中的即兴创作。它已成为一种教学实践,使用各种学习方法以及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教师可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将孩子们的状态调整至最合适,引起大部分学习者的兴趣,最终使他们能够通过自发和自然的情感创造自己的想象力和表现,然后进行适当的即兴的音乐活动。因此,即兴演唱,演奏和表演对于改变这种状态,足以将音乐带回自己的内心,并使音乐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产物,使想象力和幻想能够随时打开翅膀飞翔。从现有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即兴音乐活动在任何年龄阶段,尤其是低段音乐潜能的激发和发展过程中具有无限的优势和前景。

二、小学音乐课堂即兴表演实证分析

(一)实证分析样本交代

本文研究为行动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法等教学研究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了笔者所任教的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小学部一年级两个班以及三年级学段所有学生进行取样分析,共选取该校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及三年级全学段总共8个班级,共计405名学生。

2.研究工具

研究工具包括:(1)《小学音乐课堂即兴表演学习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写;(2)《唱游(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音乐(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3)《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访谈记录》。

(二)研究过程分析

1.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工作在于开展前期调查研究,调查方式包括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笔者主要对学生进行前测问卷和后测问卷,并通过访谈观察,协助了解小学音乐课堂上即兴表演活动的开展,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音乐学习兴趣有无变化,以此探讨即兴表演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主要工作在于对第一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即兴表演学习问卷》数据的分析与总结,再结合访谈的内容,依据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唱游(一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和《音乐(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制定了教学计划,设计了教学案例,并在八个班中实施教学。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主要工作在于开展后期调查研究,主要研究工具如下:

(1)《小学音乐课堂即兴表演学习问卷》后测问卷

第三阶段的调查问卷是实施了第二阶段的教学计划后进行的第二次问卷,问卷同样借由问卷星平台发放,经笔者逐份筛选,共回收有效问卷31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88.57%.

(2)总结讨论与提出建议

通过研究计划的实施与数据处理,总结在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小学阶段学生即兴表演在音乐课堂中的应用问题,对结果进行总结与讨论,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三)实证分析结论概述

1.测试前数据结果分析

(1)课堂观摩结果分析

通过对本校同学段的音乐教师的访谈内容可以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们的差异性问题。从教近30年的马老师提出,本校地处偏远,学生们家庭实力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很小就开始接触多种音乐器材,家庭能力一般的,家长经济能力无法支持;第二,本校音乐组长黄老师提出增加课时的改善意见。意见提出之后学校管理层不重视,家长也不了解,课时太少,学生应付考试;第三,教学手段保守大同,无特色,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不能够跟上现阶段孩子们的需求。

(2)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对三年级部分同学的访谈后,笔者了解到:(1)在音乐课堂中由于时间有限,学生们没有办法每一次都参与活动,参与的人多了轮到的次数就少了,希望能够增加课程或者活动的次数;(2)个别学生还是习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所以认为新颖的自学方式有些困难,而一个班级人数较多,无法得到老师针对性指导的情况时有发生,会导致自信心下降,阻碍学习。

2.测试后数据结果分析

首先,经过一个学期的测试之后,两个年级的学生相比测试之前都出现了变化,首先是在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方面,与前测数据相对比,对于即兴表演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没有目的性的学习者已经明显减少了,一年级被测中的数据从18.87%下降到15%,三年级被测中从22.45%下降到17.04%;认为对音乐学习有帮助的一年级的数据从16.98%上升至22.5%,三年级则从22.04%上升至26.67%;从这些变化来看,两个年级的同学们大多都已经摆正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习即兴表演的态度。

其次,在学习情况方面,同学们对节奏的学习方式和运用能力有了一些变化,但通过播放学习的依旧是主流学习方式,一年级有25人占了本次测验总人数的62.5%,三年级有154人,占了本次测验总人数的57.04%;能够通过自主识谱学习的人数有所提升,分别为一年级21人,三年级136人,占了被测人数的52.5%和50.37%;能够听辨节奏型的人数也有所提升,分别占了55%和51.81%。

最后,在学生自信程度方面,一年级由于年龄更小,初次接触课堂活动对小组合作产生了困惑,肢体情感表达困难,自信程度反而有所下降,课堂活动实践比较困难,需要时间适应。三年级的学会适应性较高,很快就能融入课堂活动,积极性高。三年级认为最困难的是小组的配合,人数从24.08%上升至26.67%,一年级的数据也为上升趋势,从15.09%至20%。

三、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中面临的困境

通过以上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应用中面临很多困境,具体表现如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基础薄弱

本校处于上海市较为偏远的松江区洞泾镇,整个镇上只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周边配套设施较为匮乏,生源主要来自周围小型经贸市场、农贸集市和已搬迁贸易城中,另一小部分来自本地居民。这些学生大部分与老人居住,或父母工作繁忙,对于学生的课余生活仅停留在补习语数英上,对艺术这方面不太重视。课外接触音乐学习的学生在课堂之外也会积极去接受其他音乐教学,那些没有接触过的更不会在课外接受学习,家长也不支持。

(二)学生学习兴趣低

通过本次的数据研究发现,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的学生们仍然在接受比较传统保守的音乐教学,教学内容也未有所延伸,部分学生们在课外接触的东西已经超出了课本的内容,在课堂上开始会表现得较为积极,而后就会出现倦怠。低年级的同学在音乐课堂中确实能获取很多知识,但在课本中有些歌曲偏难,课时又有限,孩子们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比较完美的歌唱或练习,渐渐地对自己丧失自信,这两点是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出现的最大的问题。

(三)音乐教师数量有限

上海市松江区洞泾学校现有音乐教师四名,无法满足学校的音乐教学,学校相应减少了部分年级的音乐课程安排,本次参加研究的两个年级一周两节音乐课,无音乐拓展型课程,无音乐研究型课程,无音乐活动性课程,教师需要跨至少兩个年级进行教学,最多需跨四个年级,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运用了保守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且完全没有时间解决音乐课上出现的问题,对学生们的音乐学习能力的提高没有时间且没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四、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的完善建议

学生们通过参与音乐课堂中的即兴活动,实际性地解决了很多音乐学习问题,提高了实际参与度。因此,研究者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对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

(一)完善小学音乐教学的规章制度

目前,有关音乐课堂教学的制度保障缺乏规范性,就本文实证研究中的上海市松江区地方政府也没有统一的规范,没能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音乐教学中教师“即兴表演”教学能力的培训机制、考核考评方法,使教师和学校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无法可依,即使认识到“即兴表演”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没有制度、政策支持,很难有效在音乐教学中落实“即兴表演”方法。一方面,构建教师资格培训机制。“即兴表演”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在传统音乐教学方法上创新教学方式,但是教师的个人能力不足,在高等师范教育期间没有注重对音乐教师即兴创作能力的培养,需要后期政府设立相关机构,定期对小学音乐教师的个人即兴表演能力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形成长期有效考评机制。首先要根据当前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教学状况的考核标准与细则;其次,在各学校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学考评小组,定期对即兴表演在课堂中的落实状况进行监督与考核。

(二)落实学校制度设计

首先,学校作为管理学生和教师的最直接主体,必须要意识到“即兴表演”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且在本校的教学制度中明确规定;其次,学校要呼应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规规章以及一系列支持政策,比如对合理运用政府所拨经费加强教师的培训等;再者,学校从教学大纲规划中的明确音乐教学目标即在即兴表演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和考核,制定科学的考核方案,全方位进行评价;最后,学校音乐教学中课程设置作出细致规定,在音乐课堂之外再开展更多的即兴表演的兴趣小组、拓展型课程和活动社团,在这些项目中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即兴表演的机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表现艺术主题,在活动中以强带弱,以帮带、合作的方式进行即兴表演,使每一位学生的即兴表演都能得到展示的机会。

(三)重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

20世纪后半叶,创造教育逐步成为美国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兴创作是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的第三条,其具体内容包括即兴演奏、变奏和伴奏。音乐教师必须要具有相应的教学能力,学习一些简单的即兴技巧,培养一定的即兴表演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提升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与法规规章和学校教学要求的音乐课程标准相符合,即兴教学是音乐教师能力培养的重点,不仅在理念意识上加强,还要在硬件上提升,比如加强学习和声、作曲等基础音乐技能的提升,此外,教师的理论水平也应该受到重视,音乐教师应该注重学习理论知识,关注学界理论研究注加强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与研究。

(四)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学生是音乐教育课堂的主体,教师始终应该引导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为教学理念,具体做法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尊重学生的兴趣多样性,多样化教学。主体不同,对某一个具体音乐对作品感受并不相同,所以,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行灌输给学生,应该以引导为次,以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发挥自己想象力为主,可以通过抛出问题和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其次,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创设轻松、平等的学习氛围。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之外未能有机会接受音乐培养,基础薄弱,在音乐课堂中不能积极地展现自己,教师需要掌控即兴表演层级设置的难度,对学生的要求也要区别对待,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在课后单独进行交流和引导;最后,良好地结合传统教学。传统教学中音乐基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也是不可忽视的,没有基础知识的支持,学生的音乐天赋再好、表现能力再好也会受阻,同样,即兴表演的教学策略很难长久有效落实。所以,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即兴表现能力,还要加强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

(五)促进家长和学校的交流

家庭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学生除了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庭中,有的学生家长认为音乐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不如学好数理化有用,这也给学生潜意识中灌输了弱化音乐学习的观念,不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师在课堂中的即兴展示也很难有所效用。因此,家长在家庭强调音乐教育的价值,督促孩子音乐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音乐课堂,让学生家长实践感受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对家长的疑惑点进行专业指导,争取从根本理念上改变家长观念,最终使家长和学校能够共同督促音乐教育,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在线汉语辞海.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编著.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谢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学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滕缔弦.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依三种音乐教学法的共性[J].人民音乐,2003(12).

作者简介:秦晓雯(1990—),女,上海松江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音乐即兴表演。

猜你喜欢

对策建议小学音乐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