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为何会导致愤怒
2019-11-01
人们都知道,情绪会影响身体状况。其实,身体状况也会影响人的情绪。当你饥肠辘辘时,是否觉得自己烦躁不安,很容易生气,甚至会对人发怒?如果有的话,也不要惊奇,这就是“饿怒”。
饥饿导致愤怒
当你饥肠辘辘时,是否覺得自己烦躁不安,很容易生气,甚至会对人发怒?如果有的话,也不要惊奇,这就是“饿怒”。
为测试饥饿对人情绪的影响,有心理学家们进行了三项不同的研究。在前两项里,他们要求一些志愿者去观看一些负面的、积极的和中立的图像符号。这些志愿者中有些是饱餐一顿的,有些是饿着肚子的。
主要的问题是,对于某个之前从未见过且含义模糊的图像符号,如一个象形文字(志愿者不识汉字),志愿者是怎样理解的,它代表着愉快还是不愉快?
饥饿的志愿者们,在面对那些不理解的图像符号时就容易发怒;而不饥饿的志愿者却没有愤怒。这表明,处于饥饿状态下的人,在受到外在刺激时,即使这种刺激是中性的、含义不明的,也会发生“饿怒”。
“饿怒”是一种生存机制
“饿怒”,来源于英文单词Hangry,这个词是hungry(饥饿)和angry(生气)两个词的合成词。当你到饭馆吃饭,本来已经饥肠辘辘,可点完菜一个小时后才上菜,这时候你的状态用“饿怒”来描述就很合适了。在医学上,“饿怒”主要描述的是一种血糖波动和情绪之间的联系。如果感到饥饿时有想要骂人的冲动,或者肚子饿时和吃饱时的情绪变化很大,甚至有极端对比的表现,就有可能是“饿怒”。
美国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的注册营养师布伦达·布斯蒂略斯表示,“饿怒”其实是一种生存机制。大脑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进餐后随着时间推移,葡萄糖水平越来越低,大脑开始“挨饿”,释放压力激素。这种激素会提醒人要为大脑补充能量,但会令一些简单任务、跟他人之间的小互动、集中注意力等变得困难起来,也会令人难以控制怒气。
调整感受,避开“饿怒”
由饥饿到发怒,这是一个相当无意识的过程,人们很少意识到。因此,在我们不自觉开始发怒时,一定要想想自己是不是已经饥肠辘辘了。意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使自己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愤怒和麻烦。
如果已经很饿了,但一时半会儿还吃不上东西,这时很容易烦躁、愤怒,怎么处理很关键。最好的应对策略是:不论是被堵在路上,还是面临最后限期的压力,都尽量让自己保持轻松愉悦,可以主动做一点什么来为所处环境注入一些积极因素。比如在车上可以听一听有趣的广播,在办公室可以放一些愉快的音乐。
此外,最重要的是要意识到自己正在步入“饿怒”的途中。也许你早已挨饿一段时间,也许正要愤怒地发作,也许刚才有谁伤害了自己,等等。这时一旦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尽可能地退一步,把注意力放在“咕咕叫”的肚子上——这才是自己烦躁不安的主要原因。这种意识会赐予你力量,重新保持冷静。
(《大科技·百科新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