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地方文化资源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中
2019-11-01孙琴芬余春花
孙琴芬 余春花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地方文化;传统节日;吴地方言;民间游戏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65-0077-01
地方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接地气,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无锡地处江南,人文荟萃,民风淳朴,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将地域文化资源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挖掘节日文化的地方元素,丰富道德感知。
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选编了许多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如二上《团团圆圆过中秋》一课。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为了让学生真切感知中秋节的文化意蕴,笔者在该课教学中设计了“创意过中秋”环节,将无锡特色月饼——麦饼纳入课程。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无锡人中秋做麦饼、吃麦饼的习俗,教师播放无锡麦饼的制作工艺视频,并请老奶奶讲述以前过中秋节为家人做麦饼的故事,同时告诉学生“味道并不一定重要,重要的是中秋节那天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的节日寓意。课后,笔者利用“家长课堂”活动,邀请老奶奶教学生做无锡麦饼,学习传统手工艺,激发学生文化传承的热情。
2.学说吴地方言,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方言承载着地方文化,从方言中,可以窥见丰富的文化内涵。无锡属于吴方言区,吴地方言声细委婉、娓娓动听。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二上《我爱家乡山和水》一课时,笔者就引入了吴地方言,学生研究无锡话,了解无锡方言中的地方文化意蕴,如从《太湖美》的歌词和曲调中,感受太湖的风光;从吴地童谣《笃笃笃,卖糖粥》的传唱中,体会无锡人的生活情趣等。此外,笔者还开展了“学讲无锡话”的方言传承活动,调动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让学生对无锡方言中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研讨,并激发其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3.体验民间游戏的地方文化特色,增强规则意识。
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地方生活气息、情感色彩和伦理规则,深受人们喜爱,儿童尤为喜爱。《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吸收了不少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如二下《传统游戏我会玩》等。游戏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会交往、合作,增强规则意识是其应有之义。吴地游戏种类多样,是小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好素材。教学中,笔者融入了一些安全性强又容易上手的吴地特色游戏项目,如“打弹珠”“滚铁环”“丢画片”“跳房子”等。在这些游戏中,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规则意识,增进道德感悟。
4.渗透民间生活习俗文化,培养积极心态。
将生活习俗有机融入道德与法治課堂中,能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向善向上。近年来,汉服风悄然兴起。不少学校的入学礼、成长礼和毕业典礼上,都出现了汉服的身影,但学生其实并不了解汉服的文化内涵。因此,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三上《彬彬有礼》时,就可以结合汉服的演变史及穿着特点,引导学生感悟汉服所蕴含的礼仪。
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地方美食各具风味。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一上《吃饭有讲究》一课时,教师引入了学生都品尝过的无锡特色美食,如小笼包、酱排骨、太湖三白等,并开展饮食文化的研究。同时,教师请学生议议“冬吃萝卜夏吃姜”“贴秋膘”等民间饮食俗语蕴含的道理,从而深化学生对地方饮食文化的感知和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知识,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前洲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