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网络资源巧设情境,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效率
2019-11-01朱瑞珉字敏
朱瑞珉 字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资源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如何为学生提供新颖的培养方式也就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必要思考的问题。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就会比较难以接受,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大大减弱,情境认知理论指出:“学生学习的发生和进行的必要条件是情境,其具备线索引入的功能,有有利于学生保留所学的知识[1]。”所以,创设情境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
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情境设计的时候,需要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学习情况,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从而选择网络资源进行情境设计,使得课堂在情境中展开,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体验知识的探索,教学效果依据情境的背景不断提升[2]。确定教学情境之后,情境设计中需体现与即将学习知识相关联的地方,从而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最后需要有目标的引导,便是在情境铺垫后提出引发学生思考、探索的问题,激起学生对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就是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得学生对所学新知识具有深刻印象。
利用创设的情境可以将学生快速引向教学目标的方向思考,提高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但是要创设一个有特点且能够掌控好其特点的情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视频、图片、flash动画等具有特点,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设计多元的教学情境辅助教师教学,利用ppt课件进行展示,帮助学生理解。创设情境可以从下列四个方面切入,如图1所示:
一、设计以实验探究为背景的情境
比如在进入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中金属钠与水的反应的学习时,向学生展示将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的实验,学生能够看到反应的现象,但是反应稍纵即逝,于是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让学生重新思考现象产生的原因,教师此时便可给出五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进行的方向。(1)金属钠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2)金属钠为什么会熔化?(3)金属钠为什么能够在水面上游动?(4)为什么会发出嘶嘶的响声?(5)为什么溶液变成红色?
通过这五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们探究得出金属钠密度小于水,与水发生反应放出气体产生嘶嘶响声并且放热,放出的热可将金属钠熔化,说明金属钠熔点低,金属钠和水可以反应生成碱性的物质,使得滴有酚酞的溶液变成红色,最后根据这些原理推出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方程式。展示实验让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探讨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能力。
二、设计以知识应用为背景的情境
在进入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中离子反应的学习时,选择三国演义中“哑泉”的一个片段播放给学生看,看完视频后为学生说明士兵喝的“哑泉”水中有CuSO4,造成士兵重金属中毒。视频中老叟指出的“安乐泉”中含有大量的碱,在人体误喝了CuSO4后再引用此泉水,此泉水中的碱会先与胃酸中和,中和完后剩余的碱将继续与胃中的CuSO4发生离子反应Cu2++2OH-=Cu(OH)2↓。使得已被吸收的可溶性铜盐变成不会被吸收的Cu(OH)2沉淀,从而解决了士兵们的中毒事件。学生经过此情境的学习,体会到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性,于是主动进入离子反应实质的探究,从而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设计以自然和生活为背景的情境
来源于自然和生活的情境设置的探究问题需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经过学生的主动积极探索才能较好的完成学习目标[3]。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中的知识点——萃取时,向学生展示经过食用油翻炒加水煮沸再加盐后西红柿汤,向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液体分层且油层在上方?(2)为什么油层更红?
学生通过自主探讨思考得出水和油两者不相溶而且水的密度比油大,油层更红的原因是因为油层溶解的色素量更多,于是便知道色素在油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教师在此时给予引导,使得学生得出是因为番茄含有的番茄红素富集在食用油层中,导致油层更红。从而进入新知识——萃取的学习,基于创设的情境的引入,有效的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自然及生活中遇到的相关现象。
四、设计以新信息为背景的情境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化学必修一中化学实验安全这一节时,向学生展示一则新闻,12月26日,在北京交通大学东校区2号楼的环境工程实验室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实验时,实验现场发生爆炸,导致3名参加实验的研究生死亡。学生在看到这则信息后,会意识到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对即将要学习的化学实验安全也将以高度认真的态度进行。
总之,教师在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以课标为标准,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取得师生互动的效果,把化学知识恰如其分的渗透到创设的情境之中,使得情境教学起到真实有效的作用,挖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渴望,结合网络资源巧设情境改善化学课堂质量,从而使得化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