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化培训课程开发与实践
2019-11-01周桂萍
周桂萍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技术学院分公司,山东 济南 250002)
0 引言
能源驱动了经济发展, 但是以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费形式,带来资源紧张、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1]。 根据英国油公司 BP 的统计数据,截至2018 年底,按目前开采强度,全球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探明储量仅能开采132 a、50.0 a 和50.9 a, 而我国分别为 38 a、18.7 a 和 37.6 a[2]。早在 2014 年,国网公司为研究解决能源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形成“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以输送清洁能源为主导,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的构想,并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受到联合国关注。
2015 年9 月26 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发展峰会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这一中国倡议。2017 年1 月9 号,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解决气候变化等问题的中国方案,将推动纳入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3]。 全球能源互联网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的认同。
为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理念在世界各国的传播,设计开发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化培训课程,通过国网公司一系列国际化培训项目, 积极宣传全球能源互联网 Global Energy Interconnection, 简称(GEI)。 自 2016 年 11 月迄今,《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已经应用于四期菲律宾国家电网公司 (NGCP)高级技术人才培训班、两期“一带一路”电力能源高级管理人才研讨班、 柬埔寨高级技术人员培训班等国际培训项目,成为某学院国际化培训品牌课程之一。本文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的开发和国际化培训实践,介绍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建设和师资能力提升的方法和要点,为后续开展国际化培训提供参考。
1 课程内容设计
国际化培训课程的培训内容需要从受众角度合理编排。
1.1 以问题为导向设计培训内容
全球能源互联网国际化培训课程, 一般展示全球能源互联网相关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通常为2~3 学时。 在课程设计中主要采用问题导向方法,目的是讲清楚“什么是”“为什么”“怎么建”3 个方面的问题。从理念传播与交流角度,重点是促进培训对象对全球能源互联网构想达成共识,“共商、共建、共享”,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据此, 课程总体划分成“什么是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什么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可行性”和“推动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4 个部分,强化了逻辑关系,精炼了培训内容。 如图1 所示。
图1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内容
1.2 全面展示支撑技术成果
国际化培训是一种高效宣讲国网公司实力和新技术成果的途径。从宣讲推广新技术角度,设计展示“有什么”,尽可能总览国网公司新技术领域,并针对培训对象潜在需求,重点突出,有所侧重。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分特高压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 清洁能源技术三方面展示中国创造与中国引领的电网新技术, 这些技术不仅是国网公司建设运营世界最大电网的支撑技术, 还将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支撑技术。 参加培训研讨的人员会积极主动了解公司新技术,并将技术信息传递回去,有助于新技术交流分享,有助于相关技术、装备和服务的输出,促进新的技术和经营领域合作。
1.3 根据培训对象有所取舍
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内容, 不同的培训对象关注点各不相同。比如对于菲律宾技术人员,在看到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会造成菲律宾领土消失,他们会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迫切性产生共鸣。 在电网互联互通方面,对于来自巴基斯坦的人员,会对中巴默蒂亚里至拉合尔直流输电工程感兴趣。 对于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国的人员, 则对特高压技术和与中国特高压互联互通规划工程比较关注。总之,根据培训对象对课程内容有所侧重,可以提高培训针对性,提升培训对象的兴趣。表1 为部分跨国互联互通输电线路规划[4-5]。
表1 部分跨国互联互通输电线路规划
1.4 及时更新培训内容
全球能源互联网合作领域不断深入, 其支撑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内容在不断发生变化。例如,在已投运特高压工程情况方面,国网公司截至2015 年底建成三交四直,目前已建成八交十直。 近年来并网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也从2015 年的34.5%上升到2018 年的39.3%。 这些新技术、新成果、新应用都需要及时更新。此外,国网公司围绕特高压及坚强智能电网研究和应用的新技术方法、全球能源互联网技术装备、标准体系、骨干网架等方面的研究方向等内容,都择其重点,不断补充课程内容,体现数据的严谨和时效性。
2 课程资源建设
国际化培训课程需要多种形式展现方法, 提升培训效果。依托全球能源互联网新技术展厅的资源、国网公司内网新闻资料、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研究成果等多方面的素材, 进行了课程资源的国际化制作。
2.1 讲义
课程讲义以 《全球能源互联网》(英文版) 为基础,从授课角度分析,该书存在的问题:一是引用的支撑数据都是2013 年以前的数据,已不适用;二是对于3 课时的课程设计而言,内容太多,编排不够精炼,重点不突出;三是国际化培训的目标是展示国网公司的新技术,书中涉及的支撑技术都有了新进展。为此,按照课程内容设计方法,编制了培训讲义,重构教学内容,并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选择适宜的案例和示范工程,满足培训需求。
2.2 PPT 课件
PPT 课件的制作需要遵循:一是尽量避免汉字。PPT 里面的汉字对外国人而言就像乱码, 应尽量避免。 如果需要以图片形式展示标准或者其他中文文档,应虚化弱化画面,直接将要介绍的内容用英文标注,减少枯燥感。二是用词规范。在专业交流过程中,用对专业词汇才能交流顺畅。 在将中文版PPT 译成英文时,不能简单按照中文字面意思翻译,要符合英文表达习惯, 还要保证信息准确传递。 三是画面简洁、色彩和谐。 整体PPT 要层次分明,版面设计风格统一,选用照片清晰、色彩明亮。
2.3 视频制作
为了引入课程内容或者在授课过程中避免枯燥,可以制作部分视频资料。视频资源通常都是中文的,需要制作成英文版本。可以采用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通过字幕翻译制作、配音、合成等步骤,制作成所需的视频资源。
2.4 素材扩充
在课程涉及的相关领域, 及时收集整理与授课内容有关的素材,加工整理到课程内容中。比如网站新闻照片、新技术研究成果、示范工程概况、年度能源发展情况总结、各洲能源互联网研究报告等等,都需要及时收集, 并截取有用的素材翻译成英文用于扩充课程素材,完善课程内容。
3 师资能力培养
国际化培训对师资要求比较高。 总体上需要从3 个方面提升培训能力:一是英语水平,二是专业水平,三是授课技巧。
3.1 英语能力提升
英语是国际化培训的基本语言。 为满足培训需要,授课老师需要熟练掌握日常英语、职场英语以及专业英语,并且具有较强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目前国际化培训的对象大都来自于母语非英语国家,对培训师的英语听力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口语方面,发音正确、用词精准、语音语调清晰标准是基本要求。好的口语发音,首先可以形成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有助于学员听明白,使信息传递顺畅。 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流利程度,丰富表达形式,避免用词单一枯燥。
采用集中培训、 等级考试等方式提升英语能力最有效果。某学院通过举办两期英语师资、两期星火计划、一期育才计划、三期ATD 培训大师培训班大面积、大幅度提升了骨干教师的英语水平,打造了覆盖电网专业技术和企业文化领域的英语师资队伍,取得ATD 培训大师资格的老师已达48 人, 为国际化培训奠定了基础。
3.2 专业能力提升
国际化培训实质内容还是专业知识。 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有效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国际化培训的最大特点就是互动,学员习惯于提问题,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每一个点都有可能要深入展开。因此,储备必要的专业知识,避免答非所问,同时控制好授课节奏,避免拖延,才能有效提升培训效果。
3.3 授课能力
国际化培训注重互动教学, 在培训过程中要以培训对象为主体,分享和交流课程内容。通过互动交流,才能提升学习兴趣,保证培训效果[6]。 这种国际培训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提升。
一是培训学习。 请外籍教师或者国内知名的培训师讲授国际化培训的要点、课堂授课流程、互动技巧、应对挑战的方法,可以使培训师全面掌握国际化培训的要领。
二是模拟演练。课程设计完成后,需要通过多次模拟演练, 提高培训师授课熟练程度。 通过反复演练,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完善,语言更流畅,提升培训师自信心,保证培训效果。
三是授课比赛。通过各类英语授课比赛,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师授课技巧。 并且通过紧张的比赛氛围,锻炼培训师的抗压能力,增强应对课堂挑战的能力。
为保证培训效果,授课前还要进行课程试讲,由专家小组评估试讲结果,确定需要修改的内容,必要时进行多次试讲。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还会面临各种突发状况,即课堂挑战,可以采用人才发展协会ATD给出的应对课堂挑战的技巧。
3.4 综合素质培养
培训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是在展示课程内容,还在展示中国形象和国网公司形象。 国际化培训师要学习国际礼仪,在与学员交流过程中,言行举止得当,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课余交流时,不要讨论相互禁忌的话题,此外还需要了解对方的风俗习惯,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误解。
4 结束语
设计开发国际化培训课程,需要基于培训目标,从培训需求分析、 培训方案设计、 培训师资能力培养、培训交付等方面,研究提炼培训素材,设计互动方法,选择典型案例,保证培训效果。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 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将源源不断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作为理念传播和技术交流的载体, 国际化培训项目会越来越多, 开发满足培训需求的国际化培训课程将成为新常态。《全球能源互联网》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经验,为开发同类国际化培训课程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