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屠呦呦神仙奶奶的青蒿之战

2019-11-01宗之和

乐活老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青蒿青蒿素疟疾

文/宗之和

如果用那些被拯救的人数来衡量一个人的功绩,那么毫无疑问,屠呦呦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青蒿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年近90的她,被90后们称为“神仙奶奶”。

作为药学家,屠呦呦极其低调,但所做的成就却举世瞩目。去年,她曾被英国BBC节目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名字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放在了一起。而说起她的成就,我们普通大众其实很难理解,因为我们根本听不懂那些晦涩难懂的医学术语。但是,如果你去了解一下那些和青蒿素相关的疾病的话,你就会知道,屠呦呦究竟对全人类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说起疟疾,我们都不陌生,这是一个经常在电视上或者书中出现的词语。作为全球被广泛关注的疾病之一,人类和疟疾的战争其实已经持续了上千年。疟疾主要通过蚊虫传播,当疟原虫进入人体内,它们会进行繁殖,然后开始破坏我们的红细胞,导致人体发病。这种致命人数仅次于天花的传染病,在20世纪夺去了约3亿人的生命。

和欧洲的黑死病一样,在青蒿素出现之前,疟疾是一种令人谈之色变的疾病。得了疟疾后,人首先感到发冷,面色苍白,肌肉疼痛,然后开始高烧,甚至能达到40℃以上!而在高热过后,患者又进入出汗期,全身大汗淋漓,熬过这段时间后,又会进行周期性发作,反反复复,可引起贫血和脾肿大。在非洲,几乎每分钟都有人因为疟疾死去,脏乱闷热的环境,使疟疾在非洲大陆上肆虐。而屠呦呦研制的青蒿素,却使疟疾在全球的死亡率下降了一半,在一些国家中,甚至达到了根除的效果。

对于疟疾,青蒿素是有史以来最有效的药物,转瞬间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无数人感激它,无数人也想感激发明它的人,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发明人是谁。当时,人们只知道,“青蒿素”最早来源于1979年的一篇没有署名的论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有两位研究员——路易斯·米勒和苏新专,决定当一次侦探,破解这一谜题……2005年,他们被邀请到中国参加一场疟疾研讨会,会上,米勒逢人就问,谁发明了青蒿素,但没有人知道答案。后来,另一位研究员在网上搜查资料,发现多条线索都指向了北京的同一家研究机构。从这家机构,他们要到了一份档案,在这份档案里,他们锁定了一个名字——屠呦呦。接下来,顺着这个名字,他们获悉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寻找治愈疟疾的方法,终将其传遍了世界各地。

这就是屠呦呦的故事。这个片段,来自于今年BBC播出的纪录片《面孔:20世纪传奇人物》。纪录片的第一集,聚焦了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只讲了四个人的故事——爱因斯坦、居里夫人、图灵以及屠呦呦。

疟疾有得治了,但很多人却不知道,当年为了研制青蒿素,屠呦呦甚至把年幼的孩子送到别人家寄养,她和团队日夜钻研,甚至冒着生命危险,拿自己的身体实验……而因为整日整日地研究,孩子们和她的关系生疏,最小的孩子甚至都不会开口叫妈妈。作为一个母亲,当时的她心中承受着怎样的疼痛?

1969年,为了寻找治疗疟疾的药物,39岁的屠呦呦翻阅了成百上千的古老医学文献。在此过程中,她测试了近200种化合物,但都失败了。

后来,她在东晋医药学家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找到这样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但之前她早就已经测试过青蒿了,没有成功。看到这句话,屠呦呦恍然大悟,或许不能加热青蒿,因为高温可能破坏药物结构。她决定,在低温下提取青蒿化合物。这一次,在疟疾细胞上测试,所有疟疾细胞都被杀死了。可下一个难题是,在实验鼠上测试时,有的老鼠被治愈了,有的却中毒死亡。这时候,屠呦呦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以身试药。在这种“神农尝百草”般的牺牲下,药物不久被证实有效,只是在此过程中,她也患上肝中毒……除屠呦呦以外,还有3名组员接受了试药,都获得了成功,此后又经历多年实验改良,最终传遍世界各地。

屠呦呦从年轻时便将青蒿素视为梦想,而在她努力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有个人一直陪伴她,陪伴她为这个梦想,一起追逐了将近一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上,屠呦呦一身紫色衣裳,和丈夫李廷钊携手来到现场,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挺直了腰板,一同分享着此刻的荣耀与骄傲。

你负责实现梦想,我负责解决其他。屠呦呦和李廷钊是中学同学,李廷钊读书时暗恋屠呦呦,不过他当时并没有表白。后来他们在北京重逢,在李廷钊姐姐的牵线搭桥下,李廷钊才大胆表白,赢得美人归,还孕育了两个女儿。因为他俩一个人的专业是草药,一个人的专业是钢铁,有朋友戏称,李廷钊与屠呦呦的结合,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事实上,除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他们更是细心和粗心的融合。屠呦呦的专业能力十分过硬,但在生活上却是一个十分粗心的人。她不太会照顾自己,一心只扑在工作上。有一回,她的身份证找不到了,让同事帮忙找找,结果一打开她的箱子,乱七八糟的,大家忍不住戏称:“能收拾得那么不妥当,完全不像女生。”还有一次,她单独坐火车回京,在火车停靠途中站点时,屠呦呦想下车走走,结果,火车开走了,她竟然被落下了。

屠呦呦自己也说,要让身边的生活琐事变得井井有条,“我依然不灵光,成家后,买菜、买东西之类的事情,基本上都由我家老李做。”

李廷钊没有因此而责备屠呦呦,他从不认为她没能像其他女人一样把家照顾好有什么不对的,反而为了能让她全心做好研究,不受琐事的牵绊,他承担起了一切家务。家中的柴米油盐、锅碗瓢盆从没让屠呦呦操过心。这个女科学家背后的男人,用实际行动告诉屠呦呦,他就是她梦想路上最可靠的支持者。

实验过程中,由于条件艰苦,在做临床实验的时候,屠呦呦决定亲自试用药物,然后再给病人服用。每天回家的她,一身的酒精味,甚至后来还患了中毒性肝炎。屠呦呦的付出和辛苦,李廷钊全看在眼里。他虽然很心痛,但是也知道,屠呦呦是不可能放弃对青蒿素这个梦想的追求的。既然无法阻止她追寻梦想的脚步,那就全力支持她成功,不留遗憾。为了减轻实验对屠呦呦身体的伤害,李廷钊毅然提出用自己的身体来做临床实验,自己来替她承受身体上的苦痛!

获诺贝尔奖后,屠呦呦一举成名,平静的生活瞬间被打破,他们整天被记者和各种声音包围。李廷钊又主动包揽了一切,继厨师、保姆之后,又成为了屠呦呦的秘书,应付各种各样的采访和应酬。在梦想面前,李廷钊将来自生活的琐碎,全部阻挡开来,只为屠呦呦能安心前进。有一则采访里曾这样描写了李廷钊看到屠呦呦获奖时的反应:

“时针指向七点整,一直在房间里忙活的李廷钊终于坐了下来,调大了电视音量。新闻联播第二条就是屠呦呦获奖的消息,满头白发的李廷钊重复着播音员的话:‘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听到没有,全面提升。”当画面上出现读着获奖感言的自己时,屠呦呦从沙发上站起来,看都没看一眼电视,去里屋找了两本关于青蒿素研究的书。“我给你找书,你先看这个!”老伴急了。“书在哪?”屠呦呦在里屋问。“你先看嘛!我给你找!”老伴喊着离开电视,踢踢踏踏小跑着去找书。

李廷钊自身也是个十分优秀的人,他是教授级高工,在原国家冶金工业部和钢铁研究总院工作。不过,他自己事业的成功与辉煌,远比不上屠呦呦梦想的实现给他带来的兴奋感!实现梦想的一刻,他甚至比屠呦呦本人更为兴奋和激动!屠呦呦得奖后,家里时常有许多客人,前来祝贺的人群络绎不绝,李廷钊总是耐心而热情地接待着客人们,仿佛是自己得了奖一般开心。而在记者采访李廷钊时,关于他自己,他只说了几个字:“她获奖跟我没有关系的。”

李廷钊在媒体记者眼里早就成了“宠妻狂魔”。有时候采访的问题太多,应付太麻烦,李廷钊就想各种办法推脱过去。屠呦呦也曾经面对过许多质疑,李廷钊会十分心疼地说:“老太太太累了。”

名利过后,是他们平淡而安详的生活。如今的屠呦呦比恋爱中的少女更幸福。她不用担心繁琐的事情,有充足的时间,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研究,不断地靠近自己的梦想。而疲惫时,身边永远有她的忠实粉丝——李廷钊的理解和鼓励。

邻居们常说屠呦呦像李廷钊的“跟屁虫”。小区保安经常会见到老两口出来散步。一次,别人问李廷钊要去哪里,他乐呵呵地回答:“带老伴去旅游。”那人又问:“去哪旅游啊?”李廷钊一本正经地说出他们小区的名字,一旁的屠呦呦早已笑得合不拢嘴……“就是互相照顾嘛!”谈到与屠呦呦的相处体会,李廷钊的描述却如此简单。多年的坚持与探索,两个人携手攻克漫长的探索之路,而李廷钊的全力支持和理解,让屠呦呦可以毫无顾虑地投入到追梦的路程。正是他们对梦想的坚定和付出,才让青蒿素研制成功,拯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婚姻模样:你的梦想,我帮你一起实现。

在BBC“偶像”栏目的个人简介处,如此评价屠呦呦:“在艰难时刻仍然秉持科学理想”“砥砺前行亦不忘回望过去”“其成就跨越东西”。现年89岁的屠呦呦老先生,有着与其年龄“不符”的执着探索的科研精神,而她在医学领域的成就不光是中国的骄傲,也代表着世界级的水平。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诗经》中描述的野鹿,呦呦地呼唤同伴一起到野外寻找和分享蒿草。或许冥冥之中,注定了屠呦呦和青蒿素之间,会彼此成就一生的不解之缘。

猜你喜欢

青蒿青蒿素疟疾
中国荣获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无疟疾”认证
五月雨
白米青蒿社饭香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任务学习
与青蒿结缘 为人类造福
中国骄傲,一起致敬!
太空技术预测疟疾暴发
能迅速杀死传播疟疾蚊子的转基因真菌
输入性疟疾
乡野里的青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