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做』中创造性学习
——《认识圆》教学设计与评析

2019-11-01设计朱海燕评析龚祖华

小学教学设计(数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圆规画圆圆心

设计/朱海燕 评析/龚祖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7~60页。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用圆的基本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观察比较,形成圆的概念

1.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出示装有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信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教师拿出圆,让学生直观认识。

启发:如果将圆重新放回去,有信心将它摸出来吗?请学生现场摸圆并谈体会。

教师逐一出示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帮助学生回顾已研究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思考:如果从这些平面图形中将圆摸出有困难吗?进一步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

揭示概念: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叫直线图形。像圆这样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叫曲线图形。

【评析:利用学生喜欢的游戏,创设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抓住平面图形中“曲”与“直”的不同,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体验、比较中了解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建立圆的直观印象。

出示非圆的曲线图形,让学生思考会把它当作圆摸出来吗?为什么不会?(圆看上去非常圆滑、饱满)

出示椭圆,让学生思考会把它当作圆摸出来吗?为什么不会?(圆看上去非常的匀称)

【评析:数学是缜密的科学。当学生初步形成圆的概念后,让学生摸一摸椭圆,进一步强化了对圆之所以“圆”的深刻认识。让学生感悟到圆很圆滑,很匀称,很饱满。】

3.揭示课题。

资料介绍: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

师:圆究竟美在哪儿?究竟是什么内在的原因,使得圆这种平面图形看起来这样光滑、饱满、匀称,以至于成为所有平面图形中最美的一个?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带着问题,深入地认识圆、研究圆。(板书:认识圆)

【评析:在初步感知圆的外在美的同时,激起探究圆的内在特征的愿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合作探究,认识圆的特征

1.画圆。

(1)尝试画圆。

学生自主选择工具尝试画圆。(学生可能会借助圆形物体比着画;还可能借助物体的圆形平面对着画;也可能直接用圆规画)

学生展示自己画好的圆,并说一说自己画圆的体会。从而明白,用圆规画圆比较方便、准确。

教师简单介绍圆规的构造后,学生在白纸上尝试用圆规画一个圆。

(2)纠正画法。

展示错例,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错误。通过学生汇报交流,让学生明白用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手握柄,有针尖的一脚要固定,两脚的距离要始终保持不变)。

(3)再次画圆。

学生借助刚才的经验,再次在白纸上画圆,边画边思考体会:如果方法完全正确,用手中的圆规会不会画出凹凸不平的曲线图形或者是扁扁的椭圆?

【评析:圆的画法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采用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尝试画圆、再次画圆,是学生亲身经历、自主发现、丰富体验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请学生任选一个画好的圆把它剪下来。

(提示:剪时一定要沿圆的边剪)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明确学习要求。

请大家自学课本第58 页相关内容。

自学时根据提纲把重点内容勾画出来,也可以利用手中的学习材料,动手“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

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与同桌相互请教。

(2)交流自学成果。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并通过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巩固对圆各部分的认识。

出示“练习单”第1 题。

【评析:让学生剪下所画的圆,通过折一折,发现所有的折痕交于一点。接着引导学生看书自学第58 页最后一部分,圆心、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就会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3.合作探究圆各部分的特征。

教师说活动要求(在自己剪下来的圆里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

(1)圆有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有什么样的特征?

(2)圆有多少条直径?这些直径有什么样的特征?

(3)圆的半径与直径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独立操作,思考以上问题,再与小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汇报交流。

半径的特征:

学生初步认为半径有无数条,长度相等。

验证结论:根据半径的定义,圆上有无数个这样的点,所以圆应该有无数条半径。通过测量可以发现半径长度相等。

(板书:无数条 长度相等)

直径的特征:

验证结论:借助半径思考直径的特征(无数条、长度相等),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证明直径的这一特征。

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思考:半径和直径有怎样的关系?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出来,从而得出

预设:如果学生在汇报时没有强调在同一个圆里,教师可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圆的半径、直径和他们本子上的圆的半径、直径是相等的吗?从而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及其关系才成立。

(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评析:动手操作,感知特征;互动交流,生成特征;测量推理,验证特征。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发现和理解新知。每个学生都有动手实践、合作探究的机会,都有亲历知识形成过程的机会,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4.深入理解半径、直径的联系和特征。

出示图(数学书第60 页第2题),让学生根据所给条件找出圆的直径和半径的长度。

【评析:学生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先独立操作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发现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5.沟通圆的内外特征。

出示古文“圆,一中同长也——墨子”。分析“一中”指圆心;“同长”指半径同样长。后来,还有人认为不光是指“半径”同样长,还可能是指直径同样长。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在一个圆里,半径不都相等,而是有的长,有的短,最后连起来的还会是一个光滑、饱满、匀称的圆吗?是什么内在的原因,才使得圆看起来这么光滑、饱满、匀称?

学生汇报并小结:正因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处处相等,才使得圆看起来如此光滑、饱满、匀称。圆的美,其内在原因也正在于此。

【评析:出示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对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通过对“一中同长”的领悟,拓宽学生对圆的认识视野,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恰到好处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巩固练习,深化圆的认知

1.为无圆心的圆形纸片找半径。

学生先独立想办法为无圆心的圆纸片找半径,与同桌交流方法。

展示不同找法:

(1)对折再对折,找到圆心,测量半径。

(2)对折一次,找到直径,测量直径,求出半径。

揭晓各组圆形纸片的半径。

思考:不是说只有在同一个圆中半径长度才相等吗?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或直径长度相等。

(板书:同圆或等圆)

引导学生想象:半径越长,圆越怎样?半径越短,圆越怎样?从而得出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板书:决定圆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准备的圆形纸片是用圆规画的吗?不用圆规可以怎样画圆?让学生感受结合生活经验灵活处理问题,但明白用圆规画圆是最常见、最便捷的画圆方法。

【评析: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为无圆心的圆形纸片找圆心,能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圆的特征,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圆的对称性。】

2.画指定大小的圆。

出示题目:用圆规在白纸上分别画一个半径为3 厘米,一个直径为4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表示出圆心、半径、直径。

学生先根据题目判断这两个圆的大小,再想办法画出来。

展示交流: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如何用圆规画出指定大小的圆。

思考:你的圆在本子上,老师的圆在黑板上,是什么决定了圆的位置呢?交流后得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评析:猜、画、展示、介绍、思考,过程清楚,每一环节目的明确。做前先疑,做中释疑,比较中再疑,学生深刻领悟要旨。】

四、联系生活,感受圆的魅力

欣赏大自然中的圆(向日葵、波纹、荷叶、莲蓬……)

学生生活中的圆(圆桌、钟表、井盖、光碟、车轮……)

思考:生活中的这些物品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比如车轮,你能用今天所学的有关圆的知识来解释吗?

【评析: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美丽图片,能够更加开拓学生的视野,体会圆的美、圆的神奇、圆的无穷奥秘。同时让学生思考车轮、井盖等为什么设计成圆形,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为学生课外主动学习拓展了空间。】

【总评】

1.关注已有知识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形成圆的概念。

数学知识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也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走进课堂的。教学时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同时更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上课开始,让学生从装有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的信封中摸出圆,既回顾了已学过的几种平面图形,又让学生初步感知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区别与联系,直观地形成了圆的描述性定义。

2.注重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去“做”,亲自走完由不懂到懂的全过程,才会理解深刻,记忆长久。教师先让学生画圆,再把自己画好的圆剪下来,然后让学生折一折、找一找、量一量、比一比,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中认识了圆心、半径与直径,发现了半径与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学生变被动操作为主动探究,这样获得的知识会更深刻、更牢固。

3.重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让学生思考钟表、井盖、光碟、车轮等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的,这些问题都必须运用到圆的相关知识才能解决,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彰显数学文化的价值。

通过介绍墨子对圆的描述:“圆,一中同长也。”抓住“一中同长”深入理解,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圆的内涵和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彰显了数学给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体现了数学应用的文化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本文作者系朱乐平数学名师工作站“一课研究”成员)

猜你喜欢

圆规画圆圆心
“画圆法”在力学解题中的应用
画圆的月亮
圆规画圆
圆规
《圆的认识》教学实录
以圆周上一点为圆心作圆的图的性质及应用
圆规小姐圆梦记
圆规和直尺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