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杭州市政府为祖父陈夔龙修墓
2019-10-31陈南萍
陈南萍
我祖父陈夔龙是晚清光绪、宣统两朝重臣,被授予一品光禄大夫、太子少师,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清亡前夕,祖父结束官宦生涯,以病告假,携家眷退隐上海,购置了孟德兰路157号(今人民广场附近江阴路)的宅子,过着富裕的寓公生活。袁世凯当上“总统”曾力请祖父出山,但祖父认为袁世凯是个欺君罔上的小人,当民国官员意味着背叛故主,因而拒做答复。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阴谋策划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祖父通电溥仪,劝他不要中计上日本人的当。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第一次来上海,慰问上海日伪时期留沪未变节的爱国名流绅士,曾偕夫人宋美龄登门拜访祖父。1948年8月7日祖父寿终正寝,享年92岁,当年下葬杭州右台山麓。
祖父逝世后,灵柩停放在堂屋里,家人请了漆工先把灵柩外面缠上很粗的麻布,再用红漆把整个灵柩包起来,一层麻布一层红漆,以防腐朽过快。堂屋里放了很大的木澡盆,里面装满大冰块以降低室内温度。按旧时习俗灵柩必须在家里停放两个月。这年我15岁,住在堂屋侧房,出出进进都要经过堂屋,开始有点害怕,慢慢也就习惯了。两个月满,父亲就雇了一辆车把灵柩运到火车站,再抬到租好的铁棚车里,把铁棚车挂在列车的后面,把灵柩运到杭州右台山我们家的墓地,父亲坐在铁棚车里披麻戴孝守灵。陪父亲一起去杭州墓地的有继祖母,四哥夫妇和孙子,五哥夫妇还有我,我们坐在列车的客座上。
那时墓地的规模很大,绿化得很好,整个墓地被树木包围得葱葱郁郁。从山下到墓地走了几十个台阶,可见两个高大的牌坊。我们到了山上住在一个尼姑庵里,墓地有六个墓穴,已葬了祖父的三个太太和一个女儿,当中一个墓穴是留给祖父的。祖父的灵柩被安葬好后,我们全家就回到了上海。
我家有個陈庄(祠堂,专供亲属上坟时吃住用)在山下的法相巷,住着坟亲负责管理墓地。住在杭州的八姑父每年都要给坟亲看坟费,后来八姑父去世了,没有人给坟亲送钱了。历经各种“运动”,墓地被破坏得很厉害,两道牌坊被拆掉,石料散落在地上,好的石料被附近的农民运去造了房子,坟亲无力管理,墓地也就荒芜了。
1989年,我原来所在的九兵团教导团文工队战友和23军文工团战友一起到杭州,参加在“花港观鱼”景点斜对面的一个部队招待所的聚会,招待所左边围墙外有一条小路可以通往俞曲园和我祖父的墓,我就和战友夏奇珍到墓地看看究竟破坏成什么样。我们找到了坟亲带我们上山,看到墓地和当时下葬时完全不一样,牌坊没有了,一个个墓包也没有了,墓地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坟亲告诉我,一棵桐板树下就是我祖父的墓,他上天有灵特在墓上长出一棵桐板树,让他的后代来扫墓能找到他的墓穴。坟亲让我们行礼,我和夏奇珍就磕了头。后来我又去看了一次,特地给坟亲送了一个当地很难买到的大蛋糕,以感谢他们一家对墓地的照顾。坟亲后代梁唯知道我在北京工作就留下了我的电话。
有一次我在外地出差,适逢从江西来了一个盗墓团伙,到杭州把附近的墓地都盗了,我祖父的墓当然也不例外。坟亲梁唯马上给我打电话,我在外地她联系不上我,就想方设法找到了我在上海的弟弟南曜,南曜曾多次陪我父亲去过墓地。这时我父亲已去世,南曜去了墓地也没有能力修复,只得把满地狼藉的尸骨放回墓地,用土埋好,无奈地回到上海。
我的儿子周黎平曾多次去过墓地,有一次他出差到杭州,晚上特意去墓地看望,结果发现墓地周围都围上了铁丝网,不能走近。几经周折他找到了已搬家的坟亲后代梁唯,据梁唯说这大块地包括祖父的墓地已纳入政府的建设规划方案,旁边的陈庄已被人民公社作办公用房,眼看墓地就要被铲平不复存在了。儿子周黎平马上请坟亲写一份证明材料,证明此地为陈夔龙墓地。当时两位坟亲年事已高,因此要我们陈氏后代来写,他们做旁证。
听了儿子的介绍,我想坟亲写了材料有什么用呢,我们后裔已无力把墓修好,能不能申请政府出资修呢?我想到我的朋友徐星,她的高祖父徐寿曾开风气之先,把西方工业引进中国,他的墓就是政府出资修复的。我便咨询徐星给她高祖父修墓的情况,她给我出主意:“你如果有意请政府出资给你祖父修墓,不如咨询一下无锡市文管会办公室夏刚草同志,他负责过我祖父的修墓工作。”经与夏刚草联系,他告诉我:“改革开放后政府拨了巨款为历史文物和遗址修复,无锡市有十多人的墓和故居要修复,现在才修了徐星的高祖父徐寿的墓。你的祖父陈夔龙是一代圣贤,一品官光禄大夫,皇帝曾赐黄马褂,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完全有资格让政府给他修墓,但他是贵州人,而不是杭州人,是否把陈夔龙列入修墓名单那就要问杭州政府和文物局了。”
这样我心里就有了底,我联络了在北京的七位亲属,联合给江泽民主席求助,并同时给杭州市政府和文物局领导写了信,介绍了祖父的履历和墓地的现状,希望能对祖父的墓地进行修复并保留下来。我去邮局咨询写给江泽民主席的信通过邮局能否送到,对方告知是会专门递送,呈中央信访办公室,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信件的筛选,对其中重要的内容会转呈领导。这样我就通过邮局把信寄出。要发给杭州市政府的信我不知地址邮编,便打电话给中央台浙江记者站的王兆吉咨询,他说他三天两头要到市里去开会,常看到市长,不如把信寄给他,他当面转送,方便得多。这样我就把信寄给他请他转交。
一周后,杭州市园林局、文物局即来电告我信已收到,在坟亲后代梁唯的带领下,已踏查祖父的墓地情况属实,祖父墓地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两周后杭州市《今日早报》记者来电告我文物局向媒体通报了墓地事,报纸要报道,问我当年下葬情况和有否亲属在杭州,我一一告知。第二天《今日早报》就刊登了这一消息,《中国新闻社》发了通稿,《都市快报》也发了消息,《每日商报》于3月13日刊出报道并用大字标题标示:一封后人来信揭开晚清名臣墓葬之谜——湖西综合保护工程又添一人文景点。
2003年,我和在京的弟弟南翔等专程到杭州,和居住在杭州的侄女陈行健等亲属拜访了园林局、文物局负责同志并表示感谢,还提供了有关材料。我们还去了墓地,由梁唯带领介绍,踏看了墓地和陈庄,拍摄了照片,并将祖父墓地的原貌绘出草图,以供整治修复墓地参考之用。
我们回京后,就收到陈行健寄来的园林文物局交她的修墓设计方案,希望征求后裔意见。我们在京联名写信的亲属即碰头研究,大家对方案都很满意,超过了“适当修复原貌”的预期。设计墓地规模很大,有两个牌坊,其中一座高七米多,跨度十多米,参照了祖父所撰《水流云在图记》中牌坊的样式。我们仅对碑文、墓志铭提出修改意见,牌坊的匾额楹联就由文物局拟定。我们商定好之后,陈行健即将后裔的意见转告了杭州市文物局。
2004年10月下旬,陈夔龙墓经杭州市人民政府修建竣工。10月29日,陈南秀和我等七位亲属作为陈夔龙的后裔代表前往杭州市园林局、文物局、西湖风景区管委会,拜访了这几家单位的负责同志,对杭州市政府花大量财力、人力修复祖父的墓地表示感谢,赠送《陈夔龙墓修复纪念》邮折60套(这套邮折由杭州邮票公司限量发行了500套,印有墓地画面和先祖简要生平等),并且特邀知名狂草书法家黄昊怀书写了巨幅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以表达后裔对杭州市有关部门的感谢之情。相关负责同志商定将这一贵重礼物送西湖博物馆展示收藏。31日,从各地赶来的陈氏后裔约40余人到墓地进行了扫墓活动,来到先祖陈夔龙墓前,列队三排行三鞠躬,行完礼后,大家纷纷在牌坊前合影。
(作者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