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着力提升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质量

2019-10-31王秀敏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3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王秀敏

摘 要 “部编本”语文教材主编温儒敏在一次北大举行的写作大赛启动仪式上曾甩下一句“耸人听闻”的话:“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这句话虽是针对高考而言,却也同时给初中语文敲响了警钟。教改后语文内容的加大,考察全科素质已成为标配,而阅读无疑是重中之重,临时“抱佛脚”已没有用处,必须在平时多下苦功夫。而现实的初中学生阅读的现状却着实令人担忧,其阅读除了达不到应有的量外,其广度和深度也相差甚远。究其原因主要有:缺少阅读时间、缺乏阅读兴趣、缺乏阅读指导、缺乏主动阅读性。由此看来,仅注重课本阅读只能让让学生成为“井底之蛙”,有效提高课外阅读数量和质量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向和重要目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外阅读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迁移训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切实提高中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课外阅读,能让课堂上所学新知识进入更宽阔的领域,让学生间接融入自然、贴近生活、走进社会。从而学会自主学习,从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那么如何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外阅读,提高阅读的质量呢?

1深度挖掘课外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针对学生回家急于完成作业没时间阅读的问题,我们不妨把学校的图书室改成开展课外阅读的园地。图书室不仅可以课时阅读,还可以借书来课外品味。我们应积极利用学校图书室,开发现有资源,在语文教学中专设读书课时,荐读名著、时文、美文等以激起学生阅读兴趣。

(1)明确阅读方向,着力培养学生健康阅读方式。课外阅读是学生们求知、启智的重要平台。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追求猎奇,沉醉于小说和漫画等无聊的故事情节里,他们阅读多以娱乐、游戏、消遣和休闲类读物为主,多以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为主要阅读工具,因此在阅读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确立合理的课外阅读取向,提高阅读质量,不能让“轻阅读”“快餐式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主流,更不能滥读一些充斥情色暴力腐蚀学生思想的低级趣味的劣质书。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儿童阅读在孩子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童年读的书几乎可以记一辈子,影响孩子进一步的发展。”好书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坏书则会让其误入歧途。由此可见激发其兴趣好读书很重要,指导其读好书建设远大人生更为重要。

(2)运用情感激励,身体力行向学生推荐好书。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向学生介绍《课程标准》建议的读物。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往往会起到一种暗示或激励的作用。在许多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评价比父母的评价更具有权威性,老师的关注更能让他们兴趣盎然。所以老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倡导者、支持者、引导者。老师应当好参谋,像朋友一样与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的体会,让他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强化他们对自我阅读的肯定意识,从而使阅读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发的心理需求,成为一种人生习惯。如学了《杨修之死》,可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剧《三国演义》,组织学生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拉近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距离。我们不妨从课内阅读更广泛向外延伸,推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简爱》 等积极励志的书目,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自我范围,看到更为广阔向上的人生。采用这种活动方式推荐图书不仅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受学生欢迎,而且还有效地实现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及情感体验完美统一的教学目标。

2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因人而异创造良好读书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应在学生心灵中激起求知欲望和点燃热爱知识的火花。这“欲望”和“火花”就是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

(1)分类确立阅读目标,实行“菜单式”阅读。愿望不等于不切实际的冒进,距离目标太远,会因高不可攀而使学生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应做到心中有大计划,首先对学生明确《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要求,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其次由教师列出值得阅读的书目清单,再次由全体学生推荐值得阅读的书目清单,最后归总到每一位学生自主选择、确定自己的课外阅读书目。每一位学生确定了阅读书目以后,可以制订一份阅读计划。保证每天至少应有1个小时时间进行课外自由阅读。这样既可以降低学生阅读大部头名著的心理压力,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固化学生阅读兴趣,优化课外阅读氛围。这一点对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尤为重要。环境的熏陶可以说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这就需要师生合力打造的轻松愉快的“阅读文化”,这种“阅读文化”包括一种客观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一种内在的心理环境。

“閱读文化”的打造可以从氛围营造、环境布置、活动开展等各个层面进行。如师生共同在班级建立“小书屋”每名同学捐一本自己认为非常好的书,汇百优于一体,使学生们选书面得以拓宽;辑录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张贴上墙,如学古诗时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使学生明白读书是写作的基础,多读书、读好书,写作也就不难了。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学生明白多读书能使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大千世界。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明白书在人类的进步乃至社会的进步中所起的作用;学习“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让学生明白由于自己的见解不同,对作者笔下的人物也会有不同的了解。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怕艰苦、认真努力的人才能攀登知识的高峰。将这些名人名家名言有关读书的话作为标语,贴在教室里,生活其中,耳濡目染,定会强心健志;设立集体的阅读记录单,及时将学生的集体阅读内容、阅读成果反映出来。

师生可以结成书友,进行合作阅读,定期交流阅读情况,对师生双方的阅读都能产生激励和督促作用。课外阅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自主阅读。因此,应有别于规定教材的学习,教师应给学生以宽松的没有心理压力的环境,如不对课外阅读提出高要求,阅读地点、阅读时的坐姿、座位的选择等组织纪律方面可以灵活机动些,让学生在身心轻松的状态下全心感受阅读的乐趣。

(3)实行阅读奖励制度,完善学生阅读动力机制。可以在班级定期举行读书心得比赛、讲读比赛、读书学理比赛,并设立奖励制度,使学生读书更有动力。

3引导学生读书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出疑问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之门的钥匙毫无疑问地是问号”。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当一个人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会激起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維的活跃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掉以解决阅读卷上关于文本的几个问题或老师提的问题为主的教学过程,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质疑问难,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同时注意引导他们由提一些不着边际、鸡毛蒜皮的问题过渡到围绕文章主要内容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例如在教学《愚公移山》一文中 ,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作者写作目的、写法、重难句子、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提问。教学完成,适时推荐他们阅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故事,鼓励学生围绕“坚持”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拘泥于一面,但要有理有据,这样不仅锻炼了其发散性思维,更有助于他们良好的自我个性的养成。

有了问题,学生自然会急于寻求问题的答案,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探求真知,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有些问题,有时不必急于分析、解答,也不马上进入讨论中,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进行阅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学会自我解答疑问。当然,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情感体验、家庭社会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不同,对同一事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因此我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能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学生在文中深有感触的地方作旁注,写上自己阅读的感受、想法,或是发表议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会得以不同程度的锻炼。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我发现、探索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这充分说明在以后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变模式化阅读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变硬塞知识为自我发现探索知识。惟其如此,课内阅读才能有效延伸到课外,使学生阅读由少而多,由肤浅而至深入,进而夯实基础,由量变达到质变,由井底之蛙而成展翅蓝天之雄鹰。

总之,课外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收集材料、汇总信息,结合课堂教学使课外延伸阅读反馈于日常教学,应用于写作,才能真正实现课外阅读的目的。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力,逐步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思考,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更多地引导学生探究阅读,不断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转化,提高阅读水平,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蔡少军.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3] 谢象贤.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语文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