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年段目标,找准训练要素
2019-10-31张莉
张莉
摘 要 小学语文课堂要让语文教学回归语言学习的本位,阅读教学中紧扣《课标》年段目标,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课堂,切实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如何在解读教材中,把握年段特点,找准语言训练,提高中年段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对其进行个人观点的阐述。
关键词 解读教材 年段特点 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的专责应该研究、落实“关注语言因素、落实语言训练”。小学语文课堂要让语文教学回归语言学习的本位,阅读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才能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从而达到优化阅读教学课堂。
下面结合《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谈谈如何在解读教材中,把握年段特点,找准语言训练,提高中年段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不是最弱小》是苏教版第8册第4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文叙述了萨沙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把爸爸、妈妈让给他的雨衣盖在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上的故事,赞扬了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通过对妈妈两句话的研读和对小萨沙保护蔷薇花的举动的体会,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自强、自信的可贵品质。文章具体生动,情节起伏,作者成功运用了人物的对话描写和环境描写,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如何才能在解读教材中科学、合理地结合年段特点确定语言训练点呢?要考虑三个因素:一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阅读教学的要求;二是本年段课文本身的重难点及语文表达形式;三是本年段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状况和他们的年龄特点。
1依据学段要求,“瞻前顾后”定重点
任何教学要求都不是孤立存在于某一学段,而是在各阶段反复出现,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首先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认真学习和研究,对年段目标进行梳理和对比,分别从:“读书能力”、“阅讀理解能力”和“积累拓展能力”找到本册教材的落脚点。以课标要求为导向,以教材(课本)为载体,落实有效的训练点。我们在解读教材文本中,力求“两个关注”:关注文本中能体现年段训练目的的语言材料;关注课后练习的侧重训练点。
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除了肩负着“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在小学中年级段四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中,第八册教材除了安排朗读、背诵、复述课文等常规学习目标外,编者安排了4个重点学习项目: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二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学会默读,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学习在默读中批注;四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因此:我们确定这即为本节课的训练重点。
2依据三视角,寻找目标切入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心中有目标,只有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教师心中才会有一杆称,一切教学活动才会不偏离目标中心,而教师只有关注目标的真实达成度,并对教学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控,教学才会更有意义。在透读教材之后,我们从编者、作者、学生、教师等的多个角度把一篇短小的文章越读越厚,越读头绪越多,从而感到教学目标的定位越来越杂,我们要在一堂只有短短35分钟的第一课时里,如何取舍,重难点体现在哪里,又如何去达成,大家都在深思。其实就文本本身而言,文章说的是一件普通的生活小事,但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涵其间的深刻道理。这既渗透了“不甘于做弱小者”的文本价值观念,又饱含着“保护弱小者”这样的信念情感,更体现了文本生命的高度意义。
编者意图、文章特色、文章思想感情是我们确定目标的三个着眼点,对文本理解我们努力探究并深入思考“文本究竟说了什么?”、“文本想要说什么?”“文本能够说什么?”、“文本应该说什么?”在问题一个个解决后,我们认识到《我不是最弱小》是本册第四单元“爱心篇”中的最后一课,编者把它放在最后一篇是有深意的,这是让学生在学习前三篇得到了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的教育的基础上的一种升华、一种实践,它让学生尽自己的能力去把“爱”传递下去,而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无意是学生能做到并可以做好的。确定教学这篇文章时,宜以“萨沙”为主线,一方面关注“萨沙”的行为、言语,一方面关注“萨沙”的心理、情感,借助读、议、说、写等方式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与心灵沟通,从而使学生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体验,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并真正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到“保护弱小”的乐趣。
根据以上理解我们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
(3)通过研读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懂得要保护弱小者,做一个不甘弱小的人。
明确本课教学重点为:走进文本,感受萨沙一家人保护弱小者的美好品质。
我们的教学更应注重透过文本、课标去审视、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我们还认识到:“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这篇课文中,最小的孩子萨沙讲的一句话。
再对课题的分析解读之后,“我不是最弱小”在文章中出自萨沙的话里,但为什么在引用为课题时却不用引号呢?表层的意思很清楚,我并不弱小,还有比我更弱小的。深层的意思是说,我要把关爱传递给比我更弱小的,我要保护比我更弱小的。我们认为学生理解表层意思没有问题,但如何引导学生去理解文本更深层的意思,让学生明白这篇文章,是在这种关爱的传递进行的,因此这里的“我”可以是你,可能是他,可以是我们每一个人。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如此深的含义,大多数学生在读完文章后会知道我们要“保护弱小”。但如何让他们主动的认识并体会到我们“不甘当弱小”,要自强自立,这是编者、作者、文本的另一种意图,这就要教师在课堂上深入浅出的引导及有效的品词析句,让学生在自读感悟中去体会去理解。这就是我们本节课的难点。
3依据学生特点,有效训练深研读
阅读教学须有效,有效地教学具体体现在有效地语文训练上。一篇文章往往有很多训练点,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因练伤文,也不能抛开训练空讲文而因文伤练。要解决好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就要精选训练点,把训练点选准,选精,以求通过恰当合适、精准有效地训练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在选择训练点上,我们的做法通过解读文本找到的训练点一一罗列,再一一研讨进行筛选,目的就是要在依标扣本解读学生的基础上找到最佳的、最合适的、最有效的训练点帮助学生在阅读教学的有效训练中夯实基础。进入四年级下册学习的学生,为了进入高年段的阅读学习作准备,在训练上就应抓住学生最为需要的方面确定训练点。
3.1教给方法,抓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
这是中年段阅读教学的核心工程。学生只有具备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才能顺利地进行高年级的阅读学习。这节课,我要交给学生方法,抓住了文章的关键人物和事件,用一句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真正落实了我们这学期一种重要能力——概括能力。
3.2联系上下文,细读揣摩词句进行感悟训练
围绕文本分析如何落实好中年段四个重点学习项目,尊重学生原有知识积累,体现四年级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学习特点,我在词语理解上进行了思考。如《我不是最弱小》中的“弱小”和“纤弱”两个词语意思比较相近,“弱小”乍看挺容易理解,联系上文我们知道“弱小”就是“谁也保护不了”但它在文本里有丰富的内涵,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什么人需要保护?学生可能会说:年龄小的、力气小的、年老体弱的、生病的、有困难的……这些都是“弱小”。而“纤弱”联系下文“毫无抵抗力”就可以形象的理解。
3.3以情感为主线进行有效朗读训练
教案设计中,我们抓住了最主要的两条主线,一是风雨前后蔷薇花的对比;二是通过抓住萨沙和妈妈的对话的朗读,感悟出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不甘弱小。捕捉重点,朗读体验。在整体感知整段对话后,让学生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反复回读课题;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让学生去感悟,去体味“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在读中再次体验小萨沙的心声,从而使小萨沙的心声成为我的心声,他的心声,所有人的心声。
4依据文本主旨,训练感悟齐并举
通过解读:《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这篇课文中,最小的孩子萨沙讲的一句话。表层的意思很清楚,我并不弱小,还有比我更弱小的。深层的意思是说,我要把关爱传递给比我更弱小的,我要保护比我更弱小的。这是文章的主旨所在。通过解读教材后,我们设计通过填词训练来感受萨沙的心理:萨沙( )朝着蔷薇花走去。他( )掀起雨衣,( )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学生们在交流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例的时候,展现了一幅幅温馨的画面,使学生保护弱小的品質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如在落实课后问题“你遇到过比你弱小的人吗?说说你是怎样保护弱小者的。”我们把它简化成填空说话:“我不是最弱小的,因为 。”目的是想通过这个说话填空补缺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并让学生在联系实际的表达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小结:“对!你也在传递保护,传递着爱。”在这爱的传递中,指课题,生读《我不是最弱小的》。“自豪一点!你都能保护别人了!”……在这样反复并层层推进的评价中充分的激起学生不甘当弱小的自强、自豪的情感。既训练了学生表达能力,又从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与教育。达到语言训练与文章感悟齐并举。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时,教师需要认真解读课标,强化文本意识,立足于文本,尊重文本,尊重学生,把握年段特点,让学生在年段中得到真正切实有效的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感悟文字的内涵,学习语言的表达,掌握语言文字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