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青菜根肿病田间药效试验
2019-10-31黄佳骅王艳秋计天岑
黄佳骅 周 成 王艳秋 计天岑 魏 丹
(上海市松江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上海 松江201611)
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世界性的土传病害,可危害多种十字花科作物。植株染病后,其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肿瘤,轻则造成植株地上部分生长缓慢、株型矮小、叶片颜色变淡,重则整株萎蔫,直至死亡。根肿病病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株根部残留组织留在田间或土壤中越冬,可在土壤中存活6年以上[1]。上海地区蔬菜根肿病发病盛期为5~11月,近年来由于耕作制度不够合理、防控措施不当等原因,根肿病的发生面积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于2019年选择了3种上海当地常用于防治青菜根肿病的药剂,对其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有500 g/L氟啶胺SC(农割,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20%氰霜唑SC(激劲,上海悦联化工有限公司提供)、40%氟啶胺SC(喜靠它,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提供);供试作物为夏播王青菜,防治对象为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Plasmodiophorabrassicae Woronin)。
1.2 试验方法
试验设在上海浦远蔬菜专业合作社黄桥基地,试验地往年根肿病发生较重。青菜为露地栽培,2019年4月16 日人工撒播,播种前用山东卫士WS-16D 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对土壤进行药剂处理。试验设每667 m2施500 g/L 氟啶胺SC 200 mL、20%氰霜唑SC 50 mL、40%氟啶胺SC 200 mL 3个药剂处理及清水空白对照,每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24 m2。青菜生长期为35 d,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常规。
1.3 调查统计方法
药后24 d、35 d 调查青菜根肿病的发病情况,并计算防效。每小区随机五点取样,每点取10 株,每处理调查150株青菜,记录各级病株数。分级标准:0级-根系生长正常,无肿瘤;1级-仅须根末梢上有少量肿瘤;3 级-侧根出现小肿瘤;5 级-侧根肿瘤膨大,且主根末梢有小肿瘤,植株无明显病变;7 级-主根全部肿大,根肿表面无龟裂,植株叶片萎蔫发黄;9级-主根肿瘤大部分开始龟裂腐烂,植株萎蔫或已死亡。
发病率(%)=(发病总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9)]×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100。
试验数据采用新复极差法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结果比较
不同药剂对青菜根肿病防效的影响见表1。
表1 各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
由表1 可知,药后24 d,3 个药剂处理青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38.0%、51.3%和38.7%,防效分别为63.45%、43.57%和61.40%;500 g/L 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和40%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比较接近,且高于20%氰霜唑SC 用量50 mL/667 m2处理;500 g/L 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青菜根肿病防效最好,但各处理之间防效差异不显著;药后35 d,3 个药剂处理青菜根肿病的发病率分别为74.7%、82.0%和77.3%,防效分别为61.61%、32.32%和56.51%;500 g/L 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最高,20%氰霜唑SC用量50 mL/667 m2处理青菜根肿病的防效显著低于500 g/L 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和40%氟啶胺SC 用量200 mL/667 m2处理,后两者防效差异不显著。
2.2 安全性
经田间观察,各个用药区青菜生长正常,表明试验药剂的用量对青菜生长安全。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播种前每667 m2用500 g/L氟啶胺SC(农割)200 mL进行土壤消毒来防治青菜根肿病,效果较为理想;考虑到生产成本,也可选用价格相对较低的40%氟啶胺SC(喜靠它)。此外,化学防治只能暂时控制根肿病,建议在生产上实行科学轮作、增施微生物菌肥以改善土壤微环境,并辅以化学防治措施,降低十字花科蔬菜根肿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