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2019-10-30李小娟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8期
关键词:早期护理

李小娟

【摘 要】 目的:总结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对患儿落实早期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将82例低血糖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1例。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照组落实常规护理,观察组配合早期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比较。结果:经分析得出,本研究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葡萄糖储存不足和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经过干预以后,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纠正率为95.12%(39/41),对照组为73.17%(30/4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 对照组为21.95%(9/4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因为葡萄糖储存不足和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等情况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对其提供早期护理,能有效的提升低血糖的纠正率,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对新生儿的影响值得推广。

【关键词】 新生儿低血糖;相关危险因素;早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84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167-02

低血糖是临床新生儿群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而葡萄糖又是出生新生儿脑部发育所必需的一种能量供给,如果新生儿长时间处于血糖水平较低的状况,将会对新生儿的脑部发育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对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所以临床对此应加以重视[1]。有研究认为如果低血糖持续30分钟则会导致新生儿出现脑细胞坏死,进而会使得新生儿出现癫痫等相关并发症,严重状况下直接导致新生儿死亡。所以临床应重视对新生儿低血糖的干预,本文主要分析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并研究及早的进行护理所取得的效果,现将主要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1例。本文观察组当中有男性患儿21例,女性患儿20例,患儿的胎龄为35周到39周,平均胎龄(37.2±1.8)周,观察组患儿的体重为2kg~4.5kg,平均体重为(3.2±0.5)kg;对照组当中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9例,患儿的胎龄为35周~40周,平均胎龄为(3.3±0.7)周,患儿体重为2kg~4.6kg,平均体重(3.3±0.5)kg。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均为新生儿低血糖状况,检验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低血糖患儿,采用随机方法将8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平均41例。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

1.2.2 护理方法

所有对照组采用常規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护理的过程中严格落实常规护理的原则。观察组配合早期护理进行干预,具体护理方法从如下几方面进行:

①血糖监测:在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就需要做好关于末梢血糖水平的监测工作。选择新生儿足内侧和外侧,应用75%的乙醇进行消毒处理,彻底对采血部位进行清洁,晾干以后对于足跟内侧和外侧进行穿刺。通过对28G型号采血针进行应用,刺入深度大约为1.8mm,之后选择干棉签将第一滴血擦拭干净,选择第二滴血进行检测,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检验准确性。末梢血采血方案应用自然流血法进行[2]。

②早期护理干预的落实:将新生儿放置在高危儿的室内进行观察。需要及时对新生儿进行能量的补充,尽早为新生儿提供母乳喂养,如无法及时进行母乳喂养,则可以选择静脉进行葡萄糖的补充。存在窒息的新生儿要及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方便对葡萄糖的输入。因为存在代谢性病症而导致低血糖的患儿,及时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强化对新生儿的病情监测,要注意对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观察,了解新生儿的哭声大小和肌张力状况,调查是否存在有抽搐。如新生儿出现呼吸暂停,要立刻进行弹足底和拍背等方案进行处理。做好对新生儿富翁的保暖工作,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其棕色脂肪较少,在寒冷刺激之下会促进棕色脂肪分解,这样就会使新生儿出现糖原的大量消耗,会导致其发生低血糖事件,如新生儿出现持续性低体温的情况,应选择暖箱进行保暖处理。还要有效的预防感染出现,保证新生儿的病区环境空气清新,医疗卫生用品及时严格的进行消毒处理。需要严格的确保食物的卫生,医护人员落实手卫生,新生儿所应用的一切物品应做到专物专用,经过消毒以后再加以使用。严格保证新生儿脐部臀部的卫生整洁,避免出现感染情况。对于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的时候,需要坚持无菌操作的制度,在完成血液采集之后,选择无菌棉签进行压迫止血,如果未出现渗血情况,可以进行无菌包扎。采血的部位一定要注意进行消毒,避免出现感染。

1.3 观察指标

总结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新生儿经不同干预以后的低血糖纠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IBM SPSS25.0进行统计学检验,卡方值(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两组数据差异明显。

2 结果

经分析得出,本研究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葡萄糖储存不足和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经过干预以后,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纠正率为95.12%(39/41),对照组为73.17%(30/4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2%(3/41), 对照组为21.95%(9/41),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详细情况参见表1所示。

3 结论

综上所述,临床因为葡萄糖储存不足和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等情况容易导致新生儿出现低血糖症状,及时对其提供早期护理,能有效的提升低血糖的纠正率,并且降低不良反应,对新生儿的影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邵日智,国宏莉.葡萄糖注射液结合早期护理对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的干预效果[J].儿科药学杂志,2016,22(08):33-35.

[2] 钟旭.新生儿低血糖监测及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6):233-234.

猜你喜欢

早期护理
早期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干预效果分析
浅析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早期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羟苯磺酸钙联合复方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护理体会
前足部组织移植术区的早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