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的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与建议
2019-10-30李宇
李宇
[摘 要] 轨道交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板块,大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需求,给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大湾区核心区域的铁路类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就业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针对来自轨道就业市场需求和供给侧的动态变化进行深入分析,为学生的就业选择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 键 词] 粤港澳大湾区;铁路高职院校;形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90-02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把粤港澳湾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也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由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依托优良海湾对接全球高端网络,作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载体,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接近7000万,今后可能超过1个亿,大湾区内部各种生产要素频繁流动,形成了巨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对交通发展尤其是轨道交通提出了巨大需求。
从全国来看,2018年中国铁路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高铁总里程占世界2/3,“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全面展开,2018年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28亿元;投产新线4683公里,其中高铁4100公里。到2018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3.1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铁超2.9万公里。
面对如此强劲的发展态势,无疑,轨道交通的大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将形成长期的、稳定的需求,但是在这背后,来自需求和供给侧的动态变化在不断加剧,也给作为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和大湾区核心区域的铁路类高职院校轨道交通特色专业就业形势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当前铁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主要形势和问题
(一)来自就业市场需求侧的变化:一减一增一控
1.铁路市场需求发生结构性变化,呈现趋“减”
(1)新技术、智能设备的应用带来的冲击
近年来,网络售票、刷脸进站核验、信息化手段应用、集中调度等新技术的应用,还有自动驾驶的出现,目前,“复兴号”在世界上已首次实现时速350公里自动驾驶功能,不仅是智能型“复兴号”,在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智能高铁建设中,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北斗定位、下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铁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大大缓解了一线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但也给轨道类企业的密集型用工带来一定的冲击。
(2)铁路改革带来的减员增效压力
目前,铁路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大铁路局迈出公司制改革的第一步更名后,变化的迹象已经开始在一些地方铁路公司中出现,出于对债务、深化改革要求,首当其冲的是推进人事、用工、分配三大制度的改革,核心则指向了人员精简。况且,至2008年以来的十年期间,铁路已招聘了大量的高职毕业生补充到生产一线,弥补了在前十几年人员断层的空缺。以上海铁路局集团为例,在2018年上半年就持续对一些岗位进行压缩和合并。包括调车组、货运工作站、助理值班员岗位在内的多种小组、岗位编制数量均出现了下调与压缩。上铁集团计划在三年内将人数精简近三分之一。统计结果显示,上铁集团三年时间中2018届招聘的新员工数量已经出现了小幅度下降——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5420人,2017年招聘6622人,2018年截止目前招聘4821人,到了2019年,更加是直入冰点。从粤港澳大湾区所属区域的广州铁路局来看,近几年的招聘人数也呈下降趋势,且各岗位工种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机车车辆已占一半,运输、通信、信号、供电需求大幅缩减。
(3)轨道类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
随着中国高铁走出去及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升的需求,轨道类企业对高职人才的招聘要求不断提高,除身高、视力、辨色力等硬件条件外,还要重点考核学生的成绩排名、操行评分、竞赛获奖、才艺特长,是否受过处分,学生党员等,这些都成为招聘的重要观测指标。如某些铁路局对学生专业排名在后10%~20%,操行评定在良好以下,均实行一票否决。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人才需求旺盛,呈现增长态势
高铁、城际轨道是一个城市群发展的基础,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虽然已有铁路营运里程 2289.6 km,密度达4.06 km/100 km2;轨道交通1 321.5 km(城际轨道396 km,城市轨道 925 km),密度达2.34 km/100 km2。但是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之间的交通通道数量和通过能力仍无法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发展和各市之间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需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各市之间的铁路通道主干网络,大湾区城际轨道网,到2020年实现大湾区各市之间形成1小时生活圈已成为湾区各城市建设重中之重,从目前公布的各市远期地铁规划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仅广州地铁远期规划23条地铁线481个站,总里程1025公里,深圳地铁2022年四期建成通车后全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580公里,至2035年深圳将形成33条线路、总里程达1335公里的轨道网络。佛山地铁将有十条轨道交通线路直通广州,總里程达1200公里,东莞地铁由8条线路组成,线路总长286.3公里。此外,惠州、中山、珠海也规划了轨道交通线网。未来,大湾区内9市交通也将会互通互联。这些地铁线路将可联通多城。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地铁网初见雏形。在此需求大背景下,依据国际城市轨道交通职业人才配备标准,每建设1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至少需要60名管理及技术人员。大湾区各城市仅新增轨道线路就需要相关管理及技术人员数以几十万计。而轨道交通人才培养的专业特殊性、培养周期长、实践动手能力强、安全要求高、人才本土化等特点对轨道交通的人才培养供给提出了新的挑战。
同时,截至2018年8月,中国已开通地铁的城市已有35个,这些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均需要大批技术、管理人才和培训人才,无法平衡的供求关系导致我国各市地铁公司“人才战”不断升级。轨道交通的发展也给上下游的生产制造产家、运营维护企业带来了很大发展空间和人才需求。
(二)来自毕业生供给侧的变化
1.全国高校毕业生基数大,仍处于高位运行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一直处于高位运行状态,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比2017年增加3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其中有超8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省求职,约占全国的10%左右,就业市场竞争压力可想而知。
2.同类院校间毕业生竞争激烈,优胜劣汰
轨道类的大发展让很多学校都看到了发展机会,纷纷开办轨道交通相关专业,仅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专业,广东省内就有10多家高职院校开办了该专业,而传统意义上的铁路专业院校:湖南有3家,广西1家,湖北2家,均有悠久的轨道类专业办学历史和办学实力,给同类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出口带来了一定压力。
3.学生定位不明,观望、挑三拣四的情况严重
(1)缺乏自知:当前的学生大多无法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对什么职业感兴趣,也不知道自己擅长的区域在哪里,往往是人云亦云,职业定位不明。
(2)缺乏主动:从小习惯了被动接受和被安排,“等靠要”思想严重,缺少对自己职业前途主动探索的紧迫感,主动了解、争取的积极性不高,有“佛系”青年的表现。
(3)缺乏诚信:求职造假、违约现象盛行,据不完全统计,在校园订单招聘中,几乎都有极少数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后违约。经调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毕业生有重土思乡情怀,且就业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所以在违约的学生中大部分以工作地点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家长意见左右为由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这种做法不仅损害毕业生本人的利益,浪费用人单位录用名额,更是对用人单位的利益及学院的名誉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轨道类毕业生当前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认清形势,了解政策,掌握趋势
首先在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下,要加强职业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的训练,主动了解国家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政策,如创业:创业扶持政策、国九条等,选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多进行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调研,了解行业需求变化动向,掌握企业用人及发展的最新趋势。
(二)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拒绝等靠要
长期以来,轨道类院校学生面向轨道类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以铁路运营企业为主,也就是通俗说的各个铁路局,而对轨道类的制造、建设、维护等上下游产业涉及不多,事实上,这些产业企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并不比运营企业差,相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这时,就应该调整就业心态和观念,适度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不要抱紧一棵大树,除了传统的铁路局运营企业外,还要把眼光放开一些,轨道类的设备生产、建设单位、维保单位、地铁企业。另外,也要关注一些企业的社会招聘信息,主动谋求职业,拒绝等靠要,积极地参加就业应聘单位,不要等到最后错失了就业的良机,不做“啃老族”,不做“剩男剩女”。
(三)提高素质,积累经验,提升竞争力
一是要加强专业技能学习,牢固地掌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这是立身之本。二是增强多种能力练习,为自己增光添彩,好好利用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三是要学会推销自己,首先要提升自己的简历写作能力,一份好的简历是给人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求职是否能够成功。四是要提升面试技能;增强自信:对自己有信心,才能让别人对你有信心。从外表装扮以及肢体语言开始,衣着整齐正式,以最从容的心态面对,展示最好的你。通过学习、实践、积累、不断完善自我,培养成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教育更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民心工程,既涉及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和稳定。在新的时期下,更加需要进一步加强分析研判,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从“好就业”向“就好业”转变,切实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秦伟,吕风瑞,趙俊芝.浅析铁路高职院校就业现状及对策: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9).
[2]郭迪.新形势下铁路类高职院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时代农机,2017(12).
[3]郭敏,徐宁.关于加强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15(2).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