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课程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探讨

2019-10-30张利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8期
关键词:水准测量观测测量

张利

[摘           要]  课程层面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控制测量课程为例,阐明课程目标与标准制定的依据,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诊断与改进如何具体实施。通过课程诊断,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诊断与改进;控制测量;8字螺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3-0126-02

为推动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教育部办公厅于2015年相继发布了《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文件,要求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1]。课程是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建设目标的精准落地点,也是全员保证学校教育教學质量的着力点[2]。本文以控制测量课程为例,阐明课程目标与标准制定的依据,课堂教学如何设计,诊断与改进如何具体实施。通过课程诊断,如何改进、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课程概况

(一)课程性质

控制测量课程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根据生产一线对高等职业院校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应用型高技能岗位人才的要求,引入《国家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规范》和《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平控制网的布设;精密测角仪器的使用和水平角观测;精密水准仪的使用和二等水准测量;全站仪的使用和精密导线测量;控制测量概算;地面观测元素归算至椭球面、椭球面元素归算至高斯平面的计算。

(二)课程现状

组建了由四位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专任教师3人、校外兼课教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均为“双师型”教师。目前利用智慧职教云课堂开展两学期的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多媒体课件、图片、学习任务书、视频、动画等166条资源,配套的题目193道。实训条件包含:理实一体化教室、测量仪器室各一间。外部条件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结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方面获得省级信息化比赛二等奖,学生方面获得省级测量技能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二、制定目标和标准

(一)建设目标

结合专业建设情况、专业核心能力的设置以及课程地位,通过课程团队充分研讨,确定课程建设目标为校级优质课程。

(二)建设标准

结合校级优质课程标准、测量专业建设标准和测量团队教师在信息化、实训教学方面的特长,制定出符合本门课程的课程建设标准。

结合岗位操作标准、国家标准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教学标准,并且每年一小修,每三年一大修。

三、课堂教学

(一)课程目标

根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确定课堂教学的三大目标。

(二)知识目标

掌握:(1)工程控制网施测的原理,外业数据采集、记录计算的方法;(2)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的方法和步骤;(3)角观测法、方向观测法的观测、记录、计算和测站平差;(4)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方法;(5)一级导线测量实施的内容、技术要求。熟悉:(1)国家控制网、工程控制网布设的原理、方法;(2)控制网的选点与埋石的要点;(3)水准测量的误差来源;(4)角度测量的误差来源;(5)测量平差的基本原理;(6)地面观测值归算的方法。了解:(1)工程控制网的布设原则、方案方法与要求;(2)高斯投影的基本概念、高斯投影的分带规定。

(三)能力目标

能独立完成工程控制网的技术设计、踏勘、选点、埋石等工作;能熟练操作仪器获得合格的外业观测成果;能进行一级导线测量实施工作;能进行二、三、四等水准测量实施工作;能进行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和计算;能手算出水准点高程、导线坐标;能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控制网概算和平差计算等内业数据处理;能独立编写控制网技术设计书和测量技术总结报告书。

(四)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不抄袭、不伪造测量成果的诚信品质;培养学生按照仪器操作规程作业,保护小组人身和设备安全,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测量任务的责任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高于一切的团队观念,吃苦耐劳、甘于奉献、克服困难、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

在每次课的教学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循环:制定教学目标—进行学情分析—设计编写教案—搜集制作资源—制作教学课件—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考核反馈—教师教学反思—修正教学目标。

四、诊改实施情况

(一)重视程度

课程团队高度重视诊改工作,认真学习诊断与改进的理论,领会精神内涵。教师个人坚持每天自我反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研讨内容包括课程建设、团队建设、资源建设、项目建设、教风学风等内容,每月对照月计划查看是否达标,并及时在学校诊改平台中上传诊改数据。

(二)诊改内容和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每次课的学生反馈、教学反思、外部诊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每周开展教研活动,团队成员讨论交流。这两种属于教学过程中的常规性诊改。将个人发展状态上传到诊改平台,关联建设目标和标准,计划和措施,由外部审核。结合自我诊断、学院诊断、学校诊断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两项属于周期性诊改。针对技能比赛、教师比赛多次开展专题讨论,提升实践和教学能力,这类属于专题诊改。结合这三种方式,形成多元诊断。

猜你喜欢

水准测量观测测量
基于“地理实践力”的天文观测活动的探索与思考
论地面气象集体观测的重要性
二十四节气简易测量
日出日落的观察与测量
三四等水准测量教学的测站图示法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及数据分析探讨
你所不知道的测量秘密
测量
水利工程测量需掌握的基本原理和技能
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