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探析
2019-10-30刘畅
【摘要】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在当前的社会中必须要认识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一直在不断推行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其目的就是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在当前的社会中不断地稳定向前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属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先祖为中国人民留下的瑰宝之一,然而,当前有关少数民族的音乐无论是保护或者研究方面都有待提高,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意义。
【关键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探析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并非传统意义上艺术形态的音乐,其中所包括的不仅仅是音乐乐曲,还有对文化的有机传承。通过对少数民族民间的音乐分析,可以感受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下少数民族所经历的状态以及历史文化。在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經济、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等都有着一定的区别。然而,其中所流传下来的音乐也包括了少数民族中独有的美学思想,为此,想要真正发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就必须通过音乐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实际内涵,不能将音乐孤立成为一种单独的艺术。
一、民族民间音乐的民俗文化特征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差异较大,其原因之一就是不同地域所养成的不同民族,其在民俗文化上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在我国少数民族中,其民间音乐是地域风俗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展现了在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代下存在的不同音乐形式,在我国的古语中曾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俗语。由此可见,在中国由于地大物博而形成的文化地域性差异,也说明了不同的少数民族区有着不同的文化生活习惯,也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的音乐风格有着非常巨大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地域,由于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不同,也会造成一定的差异。从外部特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音乐一直以来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单纯的乐曲,也是振奋人心、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如果仅仅将音乐孤立当作一种艺术现象去分析,就无法将音乐与民族文化相融合,我们当前在分析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时,必须要将它置于人类文化大背景中去分析和考察,才能发现音乐中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特色。
音乐对于少数民族发展而言十分重要,有很多民俗文化可通过音乐进行了解。在不同时刻下少数民族中音乐所具有的含义不同。一直以来,音乐的创作与传承,以及其中的文化发展对于一个民族而言,都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不同的情况下所表达出的情感与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阶级的区别同样会让音乐出现一定的改变。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所体现的民俗文化十分多,其中包括的是利用这些音乐完成某一种民俗现象,最常见的就是民间的婚丧嫁娶。在婚丧嫁娶中,音乐是最重要也不可缺少的手段,比如说,在黑龙江地区,其所拥有的民族较多,都属于阿尔泰语系,包括了满族、朝鲜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他们都留下了非常多的婚礼民俗的民歌。这些民歌既蕴含着该民族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也是其他少数民族所具有的文化痕迹。所展现出的音乐的特征是不同时代下音乐的不同发展,比如说蒙古族的《图道林》就是这一民俗的展现。在黑龙江地区由于少数民族较多,不同的民族其音乐的使用方式,或者所表达的情绪都是不同的。以蒙古族为例,在蒙古族的民间习俗中,如果族内结婚,一定要用到的就是蒙古族的婚礼音乐。在使用音乐时,其目的十分简单,是为新人进行祝福、祈祷,给予他们最诚挚的祝愿,希望夫妻琴瑟和鸣、相敬如宾。既表达了本民族自身的精神传统与信仰,也促使民间音乐不断向前发展,这也是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方式之一,同时也能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图道林》这首歌所蕴含的含义就是健康、吉祥、幸福、美满。让朋友演唱婚礼歌,其目的是为了表达朋友与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而让新人去共同演唱这首歌,再出现的表达信任之间相互的爱慕与祝福。这种婚礼习俗也表明了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代表的民俗之一,而在鄂伦春族同样也有反映婚俗的歌曲,比如说《求婚歌》,很多鄂伦春族人在求婚和订婚以及正式婚礼的过程中,都会用这首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虽然有一些习俗其本身与音乐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旦缺少音乐就会使得该习俗仪式缺少氛围,音乐对于民俗的配合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发展的特定模式,也是当前少数民族音乐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点。音乐本身就是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音乐传承了我国很多的民间文化,是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之一,不仅如此,民间音乐中所包含的民俗文化性以及音乐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不同精神,都反映了在不同时期下少数民族的想法与行为。
二、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方式
为了使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民间音乐在当前社会中得以传承,并且逐步发展,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守中有拓,拓中存新。其目的是使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可以不断地传承下去,并且在当前的社会中继续向前发展。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其本身属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容易消失,并且会使得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艺术走向没落。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一体化的今天,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其受众与更新的速度逐步减缓,失去了大众这一支撑载体,如果没有将其维护下去的手段,就会使得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在当前社会中消失。只有人们对其进行守护,才能让这一音乐长久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比如说,我们可以将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让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独有的韵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识到。无论是从语言发音,或者声音韵律上都需要充分尊重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所具有的精髓,才能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看到少数民族传统的民间音乐。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要不断地弘扬中国精神,相信文化是发展中国的软实力,做到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发展的呼声与实践都需要积极地去开展,才能让少数民族的民间音乐不断向前发展,并且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平台。因此,在当前阶段我们必须要对少数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有着准确的认知,才能使其与现代音乐相融合,真正让音乐元素更加多元化,也可以避免出现本末倒置这一情况。
第二,需要一定的政策扶持。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及生存的空间比较小,越来越多的民族保护者认知到,如果不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进行保护与传承,就会使这一音乐逐步消失。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开展对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保护:第一种,规范学校教育。可以在黑龙江省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并且编写相关的理论教材,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一直在不断流传,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音乐中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声、音、律、腔等不同进行阐述,形成系统的体系。针对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改变,特别是一些艺术院校。在我国很多中小学基础音乐教材中,虽然会涉及到少量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但是由于民族民间音乐的系统性训练不够普及,使学生在学习时娱乐性远远大于知识性,因此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播效应十分弱化。不仅如此,还需要学校加强对整体的考核,也就是说,在开设民族传统音乐这一门课程后,还需要对音乐课程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如果很多学校都没有考核这一内容,学生就会认为学与不学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学生还是没有认识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对于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发挥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价值时,必須要认识到民间音乐与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地认知到音乐的重要意义。同时,也需要明确少数民族的音乐,其中所包含的内涵从来不仅仅是该民族所具有的特色,同时也包括了少数民族当时的生活状态。只有走进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才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创作的源泉,以及创作的目的内容、涉及到的生活民俗等不同的方面。以黑龙江为例的少数民族,其中有非常多的民族,这种民族多元化以及民俗的多元化也需要人们不断地对其进行深入了解,深入分析,才能促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当前社会中不断发展,提高民族自信、民族自强。
参考文献:
[1]余媛媛.基于文化旅游视角下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发展[J].度假旅游,2018(2):88-89.
[2]杨润.谈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J].艺术科技,2017,30(7):122.
作者简介:刘畅(1980-),女,汉族,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器乐演奏与教学、音乐理论。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项目编号:18YSB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