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实践融合

2019-10-30王小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

【摘要】随着社会对文化整体的要求提高,对舞蹈专业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压力。如何培养更优秀的舞蹈人才是教师需要考虑的重点。舞蹈教师通过民族文化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能够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舞蹈教学;实践融合

【中图分类号】J613.6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舞蹈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舞蹈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教学质量有效提高。民族舞蹈文化对于舞蹈教学而言至关重要,让学生了解舞蹈文化,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舞蹈修养,实现舞蹈教学的真正目的。

一、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现状

(一)缺乏舞蹈的实质性认识

目前,我国舞蹈教学模式较为传统,教师通常以提高学生舞蹈技能为根本目标,影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无形中为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因此,舞蹈教学工作者要重视学生的全面性培养,促进我国文化传承的顺利进行。舞蹈教师对于学生内在素质的提升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单纯以掌握基本舞蹈技能为主,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方式较为传统。由于舞蹈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很难与我国民族舞蹈文化相结合,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

(二)忽视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

舞蹈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对于学生的舞蹈教学只是停留在动作的规范上,忽视对学生进行文化内容的教学。因此,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舞蹈动作的内在含义,对舞蹈学习比较机械,教学氛围较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舞蹈教师单一地对动作进行指导,忽视了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寓意,这种教学方式很难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舞蹈技能,教学质量一直比较低下。学生对于舞蹈的学习过于死板,很难掌握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影响了学生民族精神的发挥,阻碍了教学目的的达成。

(三)缺乏系统的民族舞蹈理论教学

目前,在我国高校民族舞蹈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教学模式,学生接受能力、领悟能力各不相同,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教学引导,容易影响学生民族舞蹈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对于舞蹈教学抱着完成教学任务的心态,学生很难真正理解舞蹈理论,阻碍了学生舞蹈能力的发挥,教学效果无法有效提升。缺乏系统的民族舞蹈理论教学,学生很难从根本上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理论学习不够扎实,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舞蹈表演实践能力,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及重要性

(一)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意义

1.实现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相结合

舞蹈教师的教学核心以学科本身为主,对于相关文化内容的讲解十分有限,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改善这一现象,教师应该重视舞蹈文化的结合教育。在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文化,能够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发挥。只有加强与民族舞蹈文化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舞蹈,进而更好地进行创新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灵活运用教学知识。

2.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能够提升舞蹈表演的丰富性,让学生理解舞蹈动作。舞蹈教师通过加强学生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认知,可激发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进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对于动作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还应该针对舞蹈搜索更多相关的民俗文化及风土人情,让学生通过了解文化歷史,更有效地掌握舞蹈的精髓。教师采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舞蹈表演技巧,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

民族舞蹈文化在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教师不应只通过肢体对学生进行舞蹈讲解,而要让学生对不同的民族舞蹈文化有所了解,突出舞蹈文化的重要性。舞蹈表演不只是需要动作的练习,为了增加舞蹈神韵,学生应该重视内心情感的表达,因此,民族舞蹈文化是舞蹈教学的基础。舞蹈表演者传达了一种美和文化,通过对文化作品进行分析解读后,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呈现舞蹈的精髓,让观众更加认可表演。因此,舞蹈教师应该积极融合舞蹈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理念在舞蹈实践中的有效性,不断提升自身舞蹈综合能力,实现学生的舞蹈梦。

舞蹈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的舞蹈类型给予针对性的文化讲解,在教学中融入文化概念,使学生能够更详细地了解文化,提高学习效率。舞蹈教师应该明确民族舞蹈文化对教学的帮助,积极学习舞蹈文化,在课堂上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专业教学,引导学生在平时的舞蹈实践中融入文化理念。举例来说,在朝鲜舞蹈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舞蹈的展现中一些内在的体现是非常困难的,表演者需要通过心理感知对作品了解后才能对舞蹈做出准确的理解。但在实际表演中,舞蹈学生只是简单地通过动作的训练达到成效,并没有重视内心的表达,影响了最终的表演效果。教师针对这一问题,通过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舞蹈文化,能够建立学生的民族精神,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族文化作品的内涵,展现出舞蹈的灵魂,为表演增添色彩。在民族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舞蹈文化,以及相关舞蹈者的生活、民俗,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到文化背景下的舞蹈形成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展现出舞蹈的更美风采,发挥自身更高价值。[2]

三、民族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实践融合

(一)站在民族文化角度,分析动作风格及韵律特点

为了帮助舞蹈专业学生提高舞蹈水平,教师需要站在民族文化角度,在教学活动中展开文化培养,根据不同舞蹈背景给予相应的指导。舞蹈专业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可以将舞蹈与文化有效结合,在舞蹈练习过程中,积极结合文化有效分析舞蹈动作,深刻掌握舞蹈动作的风格韵律。教师要在舞蹈教学中深入分析舞蹈动作的文化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的文化内涵,对于任何一种舞蹈形式都要有一定的文化了解,才能在实践表演中发挥舞蹈的文化精神,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传承形式。

(二)民族服饰文化与动作风格及韵律特点之间的关系

民族舞蹈通常是文化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容,民族的风俗习惯、审美艺术等都体现在了民族服饰上。民族服饰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及品味,中国各个民族都有着不同的服饰象征,在学习舞蹈时通过了解民族服饰,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文化。民族服饰外观的不同直接影响学生对文化的判断,比如,藏族舞蹈要求学生穿藏袍,学生可通过舞蹈服装直接感受民族文化气息,通过服饰与动作的有效结合,可促进学生更容易理解动作,表演出更符合民族特点的舞蹈[3]。

(三)创新民族舞蹈教学方法

舞蹈教师通过舞蹈文化与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创新舞蹈教学方法,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提高舞蹈教学效果,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创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舞蹈能力综合水平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优势,通过多媒体平台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文化内容,或将一些民族舞蹈视频上传到网上,方便学生有效地学习,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民族舞蹈的文化气息。舞蹈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文化内容熏陶学生的思想,建立学生舞蹈学习的文化思维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情境。学生只有正确感知民族舞蹈文化,才能更好地与舞蹈动作相互融合,这种创新的教学方式能够推动舞蹈专业学生对舞蹈专业内容的深刻理解。

(四)以民族舞蹈文化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舞蹈课堂

要想提高舞蹈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需要积极将民族舞蹈文化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地进行学习。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舞蹈文化背景的导入,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心态,不断在教学实践中调节教学方式,提高民族舞蹈表演风格,才能更清楚地明确舞蹈的民族精神和内涵。在民族舞蹈课堂中积极引进民族舞蹈文化背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基本动作训练基础上结合文化内涵,明白当地的民族文化情怀,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更多风土人情。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民族文化。学生在学习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舞蹈动作的神韵,有助于学生舞蹈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随着我国文化艺术水平整体发展,舞蹈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林燕妮.简析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策略分析[J].黄河之声,2018(17):61.

[2]王磊.论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的教学[J].黄河之声,2016(15):46.

[3]赵明.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与民间舞蹈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6(13):192.

作者簡介:王小林(1980-),男,汉族,四川绵阳人,本科,副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舞蹈学。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实践探究
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中的运用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