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宗诚、朱明元《观潮》赏析

2019-10-30王小民

东方少年·阅读与作文 2019年10期
关键词:白线观潮钱塘江

王小民

观潮  文/赵宗诚  朱明元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赏析:

“观看”一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不过观与看好像还有点细微的不同——看,一般是泛泛地看,而观则常常是有目的、有准备地看。所以题目拟为“观潮”,显然更凝练地概括了文意。

文中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并不在开篇就写大潮如何惊心动魄,而是从背景描写引入的。你看,宽阔而平静的江面,迷蒙笼罩的薄雾,独具特色的建筑和若隐若现的小山,展示的是一種静态。而“人山人海”“等着,盼着”,则是昭示了一种热切的情绪。这就为大潮的出现做出铺垫,营造出静中有动的氛围。

至于大潮来临时,也是不见其形,先闻其声。无论是“闷雷滚动”还是“人声鼎沸”,显然都是借声音来烘托气势的。直到看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才使大潮成为一种视觉形象。而后,文中由远及近地描写了大潮的动态变化,并以“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和“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两个比喻句来增强大潮的形象感。接着,文中又一次借“如同山崩地裂”的声音,来突显大潮带给人们的惊心动魄的震撼力。当“潮头奔腾西去”之时,“江面上依然风号浪吼”,也是同时借助视觉和听觉,抒写大潮不减的气势。于是我们发现,尽管文章题目为“观潮”,但这里的“观”,不仅仅是看到的情形,还有听到的声音,更有心灵的感受。

所以我们在描写一个景物的时候,不能只注重直观的描述,往往还需要有背景的铺垫,多个角度的烘托,以及心理感受的介入,从而使其不再是一个呆板的平面,而是具有丰富、形象的“立体感”——这应该是《观潮》给我们的启示吧!

猜你喜欢

白线观潮钱塘江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青丝与白线
问潮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在失败中奋进
白线
男子观潮被卷走后又被拍回岸
青丘白线线
钱塘江
赵学敏书法作品《七绝·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