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2019-10-30张洁

中国经贸 2019年14期
关键词:市场化银行业利率

张洁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多风险,需要加大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研究,为银行经营、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本文主要围绕利率市场化下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机制的分析、对策建议等方面展开讨论,在具体分析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类型的基础上,提出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建议,促使国内银行逐步适应利率的市场化,促进银行业稳健发展。

在金融自由化理念的作用下,当前大多数国家已经达到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对国民经济增长有重要意義。国内利率市场化趋势较为显著,是顺应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及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高这一时代潮流的关键。从宏观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市场有助于国内资源高效配置,促进经济结构的完善,能为银行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而从微观角度来讲,利率市场化会加大银行业运营风险,需加大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利率市场化下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信用风险。银行业运营目标的实现及市场融资能力的提高,主要依靠企业信用风险承担能力的提高。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承担能力明显加剧,主要是由于在新的经济市场环境下,缩小了银行利润空间,导致商业银行要放弃风险小、收益少的项目。将更多精力放在风险高收益多的项目中,这就表明银行在组织经济活动时承担的风险加大,容易造成银行信用风险出现危机。另外,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经济市场信息不完善,利率的增加会加大企业融资成本,压缩了客户利润生存空间,对银行运营有不利影响。二是利率风险。市场利率化背景下,银行业利率风险有明显提高,主要体现在利率敏感性缺口增大和存贷利差空间减小等方面。利率市场化会增大经济市场利率预测难度,造成预测利率和实际利率不相符的现象,使得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不能优化设计,是导致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加大的主要因素。为了扩大商业银行运营规模,国家提出了紧缩货币政策,但没有实现银行预期利差,而带来利益曲线风险。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机制的分析

在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时,应注意到资产规模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产生直接影响,学术界认为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则其运营稳定性越高,能更好面对不同类型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资产规模较大。说明其业务项目类型较多,融资渠道较为丰富,能有效应对资金短缺等现象,并且可加大对投资风险和信用风险的控制。从另一方面来讲,银行资产规模越大,其在市场体系中的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银行稳定运营。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不会由于缩小存贷利息差而加大,在分析市场利率化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的影响时,要合理利用风险传导机制。对商业银行风险产生原因进行深入探讨。

除了银行资产规模外,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还会加剧银行间的竞争。利率市场化有助于优化资金分配,促使资金流入高效益领域,同时融资企业和个体的资金更多流入风险小效益好的金融机构,这就加大了企业间竞争。从这一影响因素实质来看,主要是将银行资产规模竞争转变成银行之间价格的竞争,尤其中小商业银行会面临严重竞争。利率市场化前,利率是一个统一标准,要求银行定价以这个标准为主,导致银行在防范其他金融机构吸收银行资金的行为上还有所不足,例如在互联网金融影响下,银行无法通过利用价格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而利率市场化后,确定了银行在产品定价上的自主权,能有效解决资金流出银行的问题。从这一角度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加大银行业和其他行业间的竞争,需要银行业有较好的风险管控能力。

对策建议

加快银行业务转型。为了确保商业银行能更好应对利率市场化下的运营风险问题,建议商业银行尽快完成业务转型。要适当调整业务结构。国内商业银行在以往的经营中,更倾向于将政府项目或大型企业作为主要客户,但受到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在面对这些客户时议价能力相对较弱,将减少银行经营利润。因此,为了促进银行业良好发展,需要银行从调整客户结构这方面着手,以便适应市场利率化的发展趋势。为了实现客户结构的优化调整,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将客户定位转变为银行议价能力强的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相对而言有较好的运营灵活性,是促进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重要源泉,在为中小型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时,银行要承担的风险增加,但同时风险溢价提高,将逐渐成为商业银行利益增长关键点。例如,银行可在整合市场信息资源的情况下,挖掘优质的企业客户,结合企业服务需求和信用评估结果,为其推荐相应的业务模式。二是转向规模较小的小微服务领域,为银行业运营效益的实现提供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这种情况下消费信贷将表现出较大市场潜力,银行业应从这一市场发展趋势出发,大力拓展消费信贷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提高经营效率。商业银行还应通过提高经营效率来加大其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实践表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可一定程度降低市场利率化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国内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融资渠道等方面得到了长远发展,但是银行经营管理和资产管理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银行运营收益提升效果不佳。要想提高银行运营效率,首先,建议商业银行及时转变发展理念,以提高企业收益为目标,合理拓展其业务规模。利率市场化前,由政府部门决定利率,这时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会提高其运营利润,使得银行能灵活进行资金配置来应对风险问题。其次,商业银行还要建立以效益为指标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个人利润率、计划完成程度等因素来对员工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并充分利用激励机制。为了提高银行运营效率,需要银行建立起系统的监管机制,确保银行资金优化配置,是商业银行具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的关键。

加强风险监管。通过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提高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后,势必会加大银行承担的风险,要求金融监管当局有效执行自身职能,加大对银行风险的控制。银行间接调节利率市场,避免出现利率过高的企业阻碍市场经济发展。其次,在市场监管方面,应防止银行间过度竞争和威胁银行业整体发展的行为,维持一个环境良好的金融市场,为商业银行发展奠定基础。例如,金融监管当局会针对银行运行情况进行信息采集和整合,全面分析企业财务能力、偿债能力等,及时改正银行不规范行为,促进银行业整体发展。

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在促进银行业改革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有必要尽快建立起一个定价机制合理、结构层次分明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保证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前提。建立高效运行的市场体系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作用,需要在有效的法律基础上实现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以货币市场为例,国家应进一步发展票据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从而扩大市场规模,确保资金正常流动,降低银行运营风险。对于资本市场来讲,要从建设债券市场出发,促使商业银行拥有更多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保证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对于商业银行,要想提高其利率市场化下的风险防范能力,有必要尽快健全金融市场体系。

国内利率市场近年来已经取得明显突破,使得商业银行在这一影响下利率风险加重。随着利率市场不断发展,利率变化频率引起的风险问题成为银行业重点关注问题,而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相对低下,这就导致利用市场化对国内商业银行运营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一问题,要尽快制定并实施商业银行改进发展的措施,注重风险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便达到理想的风险管控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银行苏州分行)

猜你喜欢

市场化银行业利率
全球银行业AI的商业价值将创新高
银保监会上半年开出14.3亿元罚单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货币市场利率走势图
浅议农村资产评估体系的构建
互联网+背景下的黄梅戏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