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分析与文化构建人类学阐释

2019-10-30孙博文

大经贸 2019年8期
关键词:狂欢性别差异微时代

【摘 要】 随着抖音等短视频APP走红,人们逐渐选择使用看这类短视频作为娱乐消遣的方式,在这其中很大程度上呈现了男女性别对于短视频观看的选择差异和短视频中不同性别主角的认同感差异。笔者针对此类现象做出了调查分析,本文就其现象以及原因在社会性别层面与人类学角度做出分析阐释。

【关键词】 性别差异 狂欢 网络 网红 性别期待

在网络盛行的时代之下,网络短视频APP以其简短、直接、上手方便的优势备受关注,通过滑动屏幕即可观看推送的短视频。男女性别方面又可以在这其中很好的呈现出来。1新媒介的使用使新的文化随之产生,社会商业宣传也有了新的路径,同时构建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和网络这一新的“地方性”群体。若将短视频平台比作一个“网络社会”,那么各个短视频中的事物就好比“社会事实”。在人类学与社会性别的视角下,网络短视频这一文化产物是否也映射了男女性别差异?如何解读其中性别差异所连带的行为与情感内涵?

以目前最火的短视频APP抖音为例进行切入分析和数据调查具有代表性。据统计,2016年的9月抖音APP正式上线,短短两年时间用户人群已将达到7亿。笔者所调查的人群(80后至00后人群)中,几乎有65%以上的人会观看或使用抖音等短视频APP,其中男性占据约45%,女性55%。在将近70%会刷抖音APP的人群中,有约42%的人会在睡前半夜时刷抖音,而选择在吃饭时、坐车等待时刷抖音的人群也占据多数,绝大多数人会选择“闲暇时间”进行短视频的浏览与拍摄,不同于日常工作学习,拍摄与浏览仅仅是一个休闲娱乐的行为。2“狂欢化”,原本就是对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的排斥和冲击。用户通过网络的平台,真正实现了其“虚拟性”的价值,点赞等认同方式也就成为了一种“礼物”,虽然它不具有较强的流动形式,但是一种象征性意义。

抖音等短视频APP的运营,包括APP内用户的使用和趋向选择是包含了一种文化认同在内。部分用户因获得的点赞这一蜂拥而至的“礼物”也由“狂欢”逐渐走向获得了认同。这种的认同为短视频引流创造了良好条件,大众用户对于短视频浏览的选择趋向愈加明显。此类现象成为了一种文化,在社会大环境之下,这种娱乐消遣方式占据了人们的闲暇时间,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物质或是精神产品。短视频APP的运营和社会的发展依旧保持着其不断变化的文化稳定性,但当这种用户对于短视频的认同和大众对于APP使用的认同加大时,当日常生活状况不再与外界隔绝,社会平衡会遭到冲击,也许在此时这类文化也会对人们的行为、思想产生影响,反之人们也会同样影响着网络短视频文化。

人的“凡俗”通过仪式表演形式“神圣”化,就是人们生活中的“仪式感”。3在这其中会衍生出一种类似于“集体人格”,这是一个表演性的概念,是在不断持续的过程中确立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抖主”们通过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把与平常不同的行为与举止“仪式感”地表达了出来,吸引用户围观以至于“狂欢”。

对于短视频APP的使用率可以直接初步反应出大众对于短视频APP选择趋向的情况。调查显示有约70%人群会观看短视频APP,并不排除所调查数据中的一些特殊因素。选取所调查人群中使用抖音APP的人群,男性占据46%,女性占据54%。人群覆盖了北京、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湖北、天津、福建、新疆、上海、广东、湖南、西藏、宁夏、江苏、广西、贵州、河南、黑龙江、河北、辽宁、内蒙古、山东、山西、安徽、澳门等地区,调查人群使用网络频繁。

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男性中有32.79%会喜欢观看男性拍摄或为主角的短视频,67.21%选择喜欢女性的,女性中有34.67%选择喜欢观看男性,65.33%选择喜欢女性的。初步可见男女性别差异由此产生。

在男性中有49.18%直接选择了认为女性“网红”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视角里,而男性“网红”有16.39%,而且他们有24.59%会对女性“网红”进行点赞等举动,大多男性所喜爱的游戏类别依旧占据了一定的数据;对于女性而言,有60%的人直接选择了认为女性“网红”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视角里,而男性“网红”仅仅出现了34.67%,有18.67%的人会对女性的短视频进行点赞等举动,只有10.67%的人会对男性的短视频进行点赞等。有21.31%的男性选择因为视频中的女性而关注,有4.9%的选择会关注同样是男性的用户。同样女性也是相同,只不过关注感兴趣的话题会更多,而关注男女性别的较为少,但关注女性用户会高出关注男性用户。

任何关于比较男女两性的选项中,关于女性的选项总是要比关于男性男性的选项高出8%到30%。基于此,可以看出,无论是使用人群还是热门人群,各方面都体现出了一种“女>男”的情况。

从古至今男性被赋予一种“责任”的使命感,主“外”,“男子漢”是赋予男性的性别期待,我们希望他坚强、勇敢、大气、成功;女性在结构上是主“内”,生育孩子,照顾丈夫是她们的“任务”,更多赋予女性美丽、性感、聪明、可爱的一系列价值期待,4传统看来,洗衣机、冰箱、洗碗机等等家用电器主角都是兴高采烈的家庭妇女。除此之外,衣服、首饰、化妆品等的主角都是年轻貌美的女性。“女网红”已经符合了大众对于女性性别的期待,且不说“异性相吸”,女性用户们也会出于学习与品鉴的心态,可以足不出远门就可以来欣赏那些“标准”女性。各类道德、法律的重塑依然使得女性从古至今备受争议,而网络这一虚拟而又自由言论的平台可以进行“宣泄”与打破世俗常规的“狂欢”,自然吸引了不少女性用户的围观。

【参考文献】

[1] 吴震东.仪式、礼物与狂欢——“微时代”网络社群红包的人类学阐释[J].民族学刊,2017:4

[2] 吴震东.仪式、礼物与狂欢——“微时代”网络社群红包的人类学阐释[J].民族学刊,2017:4

[3] 幸洁.性别表演:后现代语境下的跨界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6

[4] 王瑞鸿.人类社会行为与社会环境[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8

作者简介:孙博文(1994年—),男,回族,甘肃兰州人,学历:民族学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

项目基金: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微时代”网络背景下社会性别现象分析与文化构建人类学阐释——以抖音APP为例》

猜你喜欢

狂欢性别差异微时代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缺席本轮楼市“狂欢”,昔日温州炒房团今安在?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性别差异对TWA的影响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碍的性别差异
45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性别差异
关于性别差异研究的几个理论判断